沈從文短篇小說《新與舊》敘述的是一個劊子手在兩個不同的歷史時段價值錯位的故事,是一篇含蓄雋永、耐人尋味的佳作。故事的主干由兩個片段構成:分別用“光緒某年”與“民國十八年”標明。
《新與舊》的上下兩部分的開頭都有“編年史”式的時間標示(“光緒某年”與“民國十八年”),兩個時間標示毫無疑問具有一種寓言性,暗示著“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的界分。尤其是后一個時間近乎于作者寫作的當下時間,直接表征著小說題旨中所謂“新”的一維。然而,當沈從文把這兩個時間并置在同一個文本中之后,所生成的總體意圖卻發(fā)生了偏轉(zhuǎn),新與舊的對壘被打破了,兩者間的本來鮮明的界分變得模糊了,“‘新并不是與‘舊截然對立,‘舊的滲入攙雜,與‘新招牌‘舊貨色,倒是更為普遍的;因而,歷史不是直線進化,‘新不如‘舊的歷史倒退(迂回)是經(jīng)常發(fā)生的”。而從歷史主義的角度上看,所謂新與舊的價值內(nèi)涵在沈從文這里也趨于消解,用沈從文所習用的語匯來說,即“?!敝杏小白儭?,“變”中寓“?!?,常與變打成一片,不再有絕對的價值分野。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