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本道
這些天,接連讀過幾部有關(guān)花草樹木的專著,其中有臺灣著名科學(xué)家、學(xué)者潘富俊所著《草木情緣:中國古典文學(xué)中的植物世界》、何頻先生的散文集《見花》、何小顏先生的《花之語》。幾部作品文采辭情,各領(lǐng)風(fēng)騷,展卷品讀之時,如同置身廣袤無垠的草木鮮花之中,盡享大自然芳姿嬌態(tài)之美。那些競放的花,葳蕤的草,挺秀的樹,在作者筆下顯得純潔善良,懂情懂禮,達(dá)到了出神入化的境地,有著人一樣的性情和品質(zhì)。讀這樣的書,不僅讓人增長知識,豐富學(xué)養(yǎng),更品味到對美的向往,對生活的從容。
自然界中的各類植物,其實是跟人類平等的物種,同樣是天生萬物的大地之子。中國古人崇尚自然、追求天趣、體恤萬物的自然觀,講究的是“蓋天地萬物本吾一體”,他們并不把花木當(dāng)作外在的自然物看待,而是視同與自己一般無二的有生命的活物,即便是一介俗子凡夫,也自擬草木,所謂“人生一世,草木一秋”。文人雅士則更時時處處凸顯對自然和花草樹木的珍愛之情。始于《詩經(jīng)》的中國古典詩詞歌賦之中,對花草樹木的吟誦數(shù)不勝數(shù),俯拾皆是。《爾雅》中有《釋草》《釋木》專篇,解讀古籍經(jīng)典植物種類條目254種;屈原在《楚辭》中寫到的香花芳草足有上百種之多;杜甫除海棠外,所見古樹新花無不吟詠,一枝一葉都會讓其情動于衷;曹雪芹在《紅樓夢》中提到的奇花異草更是流紅溢彩,堪稱一座植物園了。鐘情于花花草草的寫作,可以說是千百年來文人雅士的一個非主流傳統(tǒng),直到“五四”以后乃至20世紀(jì)30年代,眾多的知名作家依然樂此不疲。讓人欣慰的是,如今對自然界中的花草樹木懷有赤子般崇敬之心,懷有戀人般細(xì)膩感觸的作家依然后繼有人。
我本人對花木雖無研究,但是自幼因了家庭的耳濡目染,也屬鐘情花草之人。我有一種感覺,自然界中的花草樹木對我而言,如同生命中不同時段的精神伴侶,春去秋來,周而復(fù)始,草木歲歲還生,花兒綻放嬌顏,美就這樣充溢于心間,伴我走過似水流年。當(dāng)年在農(nóng)村插隊,日子雖過得清苦,但鄉(xiāng)下的景致時時讓我陶醉,補償了我失去的一切。每天在土地上耕耘,抑或在蜿蜒的鄉(xiāng)間小路徜徉,看自然界中每一棵小草、每一朵小花都是那樣努力地呈現(xiàn)著動人的生命之美,農(nóng)民們不辭勞苦地一季又一季、一年又一年在田園上揮灑汗水,讓大地碩果飄香,使人人自食其力,真不啻一幅長盛不衰而又動人心魄的風(fēng)景畫。
千百年來,人與植物絕對有一種相互依存的親緣關(guān)系,失去了自然,沒有了眼前這些花草植物,人是不能生存的。我們的衣食住行無一不是直接或間接來源于自然,自然界的一草一木又能給我們以精神上的慰藉。人在煩惱或憂傷之時,總會在花草樹木中找到一絲寧靜,并將自己的感動忘情地拋灑出來,一吐心中的悲歡。
業(yè)余時間,我常常在力所能及的范圍里,伺弄些花花草草,讓一枝一葉與自己朝夕相伴。特別是有了一方小小的庭院之后,我從來不會無端地去傷害院子里哪怕是一棵不知名的小草和小花。
有一年我去上海,在外灘看到一堵墻上滿是姹紫嫣紅的鮮花和青翠欲滴的綠葉,稱之為“花墻”,于是我突發(fā)奇想:“何不將自家的院墻也做如此打扮?”回來后,把這一想法說給朋友聽。朋友聽罷說,時令已過芒種,現(xiàn)種恐怕為時已晚,不如從別處移栽些花花草草來,豈不事半功倍。于是,我們從遠(yuǎn)處移來一些已經(jīng)長到兩寸長的牽?;?,興致勃勃地栽到了庭院的東墻下。開始幾天長勢還好,豈料連續(xù)兩場風(fēng)雨過后,旋即成為一片碎瓊亂玉,流水落花。因那些花苗過于纖細(xì)嬌嫩,移來之后還未扎下根,無法抵御風(fēng)吹雨打而釀成悲劇,為此我追悔莫及。
為了“打造”自家的花墻,當(dāng)年秋天我與朋友四處采集牽牛花籽,精心積攢起來,翌年春天適時種下。幾天工夫便齊刷刷出土,長勢日漸茁壯,仲夏時節(jié),青枝綠葉,繁花滿墻,紅的、粉的、紫的,還有許多張開的“喇叭”花邊緣似鑲上了一道金邊,引逗得眾多路人駐足觀看。此后的幾年,無須我再去刻意栽種,那些牽?;倳q歲還生,長得花繁葉茂,“花墻”也延續(xù)至今……
自幼生長在城里,對于稼穡之事一竅不通,但看到鄰家院子里瓜果菜蔬琳瑯滿目,于是也在自家小院的甬路旁種下幾棵倭瓜、黃瓜、絲瓜類的藤蔓植物。雖然只會給它們澆水、松土,卻是也長得蓊蓊郁郁,爬滿棚架,碩果盈枝。世間的草木繁花,都是本色,天真無邪,純潔善良,你種下它,它就永遠(yuǎn)忠實于你,不離不棄。有時因公務(wù)繁忙,抑或外出幾日,疏淡了園中的花木,但它們依舊一天都不懈怠地生長著。待到倥傯過后,它們已經(jīng)出落得清水芙蓉一般,對你巧笑倩兮呢!那些藤蔓植物在生長過程中,有時由于雨打風(fēng)吹,藤藤蔓蔓會偏離棚架,見此情景,我會隨即將它們扶正,用綠色的細(xì)馬蓮將其小心翼翼地綁在棚架之上,如同將熟睡嬰兒的小手小腳扶正,讓他睡得更舒服些。每每遇到雨驟風(fēng)狂的極端天氣,我都糾結(jié)于滿園的草木是否經(jīng)得住雨打風(fēng)吹。然而每次雨過天晴,依然會看到它們含羞帶笑、亭亭玉立的倩影?!疤斓孛壬f物,對包括人在內(nèi)的動植物等有生命的東西,總是賦予一種極其驚人的求生存的力量和極其驚人的擴(kuò)展蔓延的力量?!奔玖w林先生所言極是。
時光流逝如白駒過隙,轉(zhuǎn)眼又是一年端午,我畢竟未能免俗,照例將幾株艾草懸于門楣之上,陣陣藥香也隨之撲鼻而來。細(xì)想起來,從屈子行吟澤畔到今人門楣束艾,端午總是帶有幾許感傷況味的,龍舟競渡的初衷也是尋覓與追思。田園之中生長著的艾草雖妙曼亭亭,但那暗灰的青綠似也籠罩著一層憂郁的色調(diào)。艾草是不需播種的,年復(fù)一年靠著根系的蔓延自生自長,且漸成鋪展之勢。自然界中的許多花草也有著艾草一樣的習(xí)性,“野火燒不盡,春風(fēng)吹又生”。與草木朝夕相處,讓我明白了許多道理,它們一寸寸地生長,它們的一顰一笑,讓我感受到生命的堅忍與豁達(dá),讓我以從容的心態(tài)面對人生的起伏跌宕,喜怒哀樂,悲歡離合。相對于草木所經(jīng)歷的風(fēng)風(fēng)雨雨,人生有什么樣的溝溝坎坎邁不過去呢?
大千世界,只要有泥土的地方,就會有草木生存。草木無語,它們以靜默、以隱忍、以頑強、以搖曳之姿告訴我什么是“生生不息”。眾多的人曾以草木自詡,但平心而論,人是不如草木的。“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夏日聽雨
“三伏天下雨喲,雷對雷;朱仙鎮(zhèn)交戰(zhàn)喲,錘對錘……”這是著名詩人郭小川在20世紀(jì)60年代寫下的一首詩的前兩句,傳神之筆,勾畫出了夏雨的放浪神韻。
自然界中,一年四季都會下雨。雨,可以說是上蒼為人類奏出的樂曲,只是樂曲的音色和旋律各有不同。夏季的伏天被稱作“雨季”,相對于春雨的“潤物細(xì)無聲”和秋雨的“石上泉聲帶雨秋”,夏天的雨最為痛快灑脫,酣暢淋漓了。幼時暑假,常與小朋友們相約去郊外野游,“三伏天,孩兒面,說變就變”,原本清風(fēng)麗日的天空,忽兒涌上幾片黑云,旋即間風(fēng)搖著樹,樹攪著云,瓢潑似的大雨便傾瀉而來,小朋友們趕忙手拉手跑到大樹下或是鉆進(jìn)濃密的莊稼地中躲避。盡管全身還是免不了被淋得落湯雞似的狼狽,但是在恣肆狂放的雨簾中,看到干涸多日的莊稼重新抖擻挺立,樹木愈加蔥蘢,花朵更加嬌艷,更有陣陣青蛙的和鳴,一顆心也隨豪放的雨絲奔放起來。待到雨過天晴,天邊飛出一道彩虹,大家晾干衣服后,又高高興興地在田野游戲繼續(xù)了。
在城里生活得久了,對自然界的反應(yīng)似有些遲鈍,往往只會通過有雨或無雨,以及雨的大小來判斷四季的流轉(zhuǎn)。初伏里的一天,見網(wǎng)上報出新聞,說本省遭遇六十多年來罕見旱情,降雨量不足正常年景的一半,這才恍然感到,今年入夏以來竟還沒下過一場透雨,天氣也尤為炎熱,難怪街道兩旁樹木的枝葉都顯得有氣無力呢!于是心里也在盼著盡快下場大雨。進(jìn)入中伏后的一天,隨著終日的烏云密布,傍晚便下起瓢潑大雨。風(fēng)疏雨驟,雨簾垂直落到地下,似一曲緊鑼密鼓、氣勢磅礴的交響樂,令人蕩氣回腸,神馳心醉。雨水落到屋瓦之上,形成股股細(xì)流沿瓦槽汩汩淌下來,時而如《十面埋伏》中強勁湍急的琵琶曲,時而又如《春江花月夜》中清麗明快的古箏,營造出一種波瀾壯闊抑或溫婉纏綿的意境。當(dāng)時真想立刻打開房門,走進(jìn)濃密的雨簾之中,與自然界久旱的花草樹木共享夏雨的潤澤和洗禮。
多年前下鄉(xiāng)插隊,青年點地處遼南山區(qū),記得一年酷暑,漫山遍野的玉米長到一人多高時遭遇“卡脖旱”,眼見著綠油油正在抽穗的玉米秧一天天打蔫,鄉(xiāng)親們不甘心就此絕收,于是全村男女老少用馬車?yán)仙剑嗟娜颂羲仙剑瑳Q心抗旱保秧,“救活一棵得一棵”?;蛟S是群情激昂感動了上蒼,就在村民們挑水抗旱進(jìn)入第三天時,原本晴空萬里的天幕,烏云迅速聚攏而來,清脆的霹靂震耳欲聾,狂風(fēng)夾著暴雨呼嘯而來。正在挑水澆苗的鄉(xiāng)親們猝不及防,卻沒有一個人去躲雨,眾多的人仰面朝天,雙手舉過頭,不約而同地喊道:“好雨,好雨??!”急驟的雨點從他們的頭上流下,從他們的衣襟、褲腳流下,直至浸透了他們的全身……
夏天是充滿活力的季節(jié),夏雨賜予了自然界蓬勃的生命形態(tài),田野里莊稼抽穗,枝頭上果實累累,鳥聲變音,蟲鳴潮起,萬物逐漸走向成熟。但是夏雨一旦肆虐成災(zāi),也會給人類帶來不小的麻煩。盛夏時節(jié),時有臺風(fēng)裹挾著暴雨,沖毀家園,淹沒莊稼,直至把低洼地區(qū)變成水鄉(xiāng)澤國。我工作和生活了三十幾年的北方小城,曾在疾風(fēng)暴雨襲擊下發(fā)過四次洪水。由于地處“九河下梢”,地勢低洼,平均海拔只有3米,加之歷史形成的河道不暢、通洪能力差等原因,當(dāng)年每逢雨季來臨,全市上下都要嚴(yán)陣以待,抗洪搶險。
記得是建市翌年,正值“三伏”期間,九號臺風(fēng)挾來狂風(fēng)驟雨,連續(xù)半個月肆虐城鄉(xiāng),無數(shù)莊稼被淹沒,許多房屋垮塌,就連國堤也岌岌可危。為了保護(hù)城鄉(xiāng)人民生命財產(chǎn)安全,全市機關(guān)干部和趕來支援的數(shù)千名解放軍指戰(zhàn)員,頂著狂風(fēng)驟雨,日夜奮戰(zhàn)在堤壩之上,眾多險情較重區(qū)域的群眾被轉(zhuǎn)移到國堤之上,住在臨時搭建的窩棚里。在那些巡堤、護(hù)堤的日子里,滂沱大雨每天都炫耀著自己的威力。密集的雨鞭抽打著樹木和莊稼的枝葉,如同撕扯著每個人的心。面對茫茫的雨簾,我和眾多的同事們心里期盼著雨過天晴,讓百姓重新過上無憂無慮的日子。三十幾年過去,隨著遼河整治,河道疏通,城市抗洪能力早已達(dá)到百年一遇的標(biāo)準(zhǔn),夏雨無論怎樣連綿不休,這里的群眾照樣“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
隨著年齡漸入老境,感覺聆聽夏雨是人生很愜意的事情,塵埃落定,寵辱皆忘,前緣后塵,坎坷糾葛,一切都漸行漸遠(yuǎn)。此時,那濃密的雨簾,紛灑的旋律和音色,是那么脈脈含情,遠(yuǎn)山近水也被夏雨涂上了一層神秘的色彩。紛紛揚揚的雨絲,讓我停下匆匆的腳步,靜下心來,把生命重新過濾一遍,以往生活中種種芥蒂與煩惱,也統(tǒng)統(tǒng)被雨水沖刷殆盡。夏日所雨,自然會想到古往今來的詩章詞作?!罢砩显姇e處好,門前風(fēng)景雨來佳。”是易安女士所追求的人生情趣和悠然之筆?!耙龟@臥聽風(fēng)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笔撬ダ隙嗖〉年懹伪涣T官之后,感覺懷才不遇,報國無門的憤懣。諸多對雨的感懷之中,我更欣賞南宋蔣捷的《虞美人·聽雨》:“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壯年聽雨客舟中,江闊云低,斷雁叫西風(fēng)。 而今聽雨僧廬下,鬢已星星也。悲歡離合總無情,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
夏雨啊,清心悠然,如詩如幻,給我身心的滋養(yǎng),呼喚我踏著美妙的雨韻,步入新的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