嶺人
大凡喜歡看電影的人,幾乎沒有不知道英格麗·褒曼的。這位集美麗、生動和自然于一身的獲得40多項國際大獎的明星,至今仍是電影史上不可取代的傳奇,她那獨一無二的美沖破了當時的黑白熒屏,給人們心中增添了絢麗繽紛……
2015年,是世人譽為“上帝的玫瑰”的英格麗·褒曼誕辰100周年。5月舉行的戛納電影節(jié)主海報就以褒曼為主角,向這位既高雅又智慧的完美女性致敬。公布海報的那天,戛納影展官方發(fā)表對褒曼的評價:她是現(xiàn)代女性的圖騰,她用盡一生去掙脫束縛,她是一個勇往直前的女演員,她的面龐代言著新現(xiàn)實主義。
褒曼的傳奇人生也將于2018年被搬上熒幕。影片名字叫做《血液與香檳》,以褒曼與匈牙利戰(zhàn)地攝影師羅伯特·卡帕鮮為人知的愛情故事展開。影片目前還在籌備當中,可女主角的扮演者遲遲沒有敲定。不用想,無論是誰來飾演褒曼都會壓力重重,不僅僅是關乎演技,更是因為褒曼之后,就再無“褒曼”了……
褒曼之后,再無“褒曼”
1915年8月19日,英格麗·褒曼生于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父親是位畫家,喜愛音樂;母親是德國人。她3歲喪母、13歲喪父,卻從小就富有藝術天賦,后來考上了隸屬于皇家劇院的戲劇學校,接觸了不少名人作品,后經(jīng)人推薦進入電影界。
1938年,褒曼離開了做牙醫(yī)的丈夫和幼女,來到好萊塢,拍攝《插曲》,并一舉成名。上世紀40年代是英格麗·褒曼的黃金時期,曾主演了《煤氣燈下》《卡薩布蘭卡》《神魂顛倒》《美人計》《凱旋門》《圣女貞德》等,這些電影都成為電影史上的經(jīng)典之作。并以《煤氣燈下》奪得第十七屆奧斯卡影后寶座。1957年,她拍攝了《真假公主》,并第二次奪得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獎。褒曼用她的動情表演塑造了一個又一個經(jīng)典角色,鑄造了一個好萊塢的黃金時代。她曾獲得過三次奧斯卡金像獎,兩次艾美獎以及一次托尼獎,被譽為“好萊塢第一夫人”。1999年,美國電影學會選她為百年來最偉大的女演員第四名。
拍攝《圣女貞德》多年后,她過境法國時,海關人員立正向她敬禮說:歡迎圣女貞德回家!當時為拍片,她親臨貞德當年生活和戰(zhàn)斗過的地方考察,當?shù)貙W校停課,幾乎所有的人走出家門對她夾道歡迎。
她剪短發(fā),會使短發(fā)成為當年流行的發(fā)式;她不施脂粉出現(xiàn)在銀幕上,美國化妝品馬上滯銷。她在影片中演修女,進入修道院的女子頓時增加。一個影迷把一只羊從瑞典一路趕到羅馬作為禮物送給她。多少封信即使信封上只寫著“倫敦英格麗·褒曼收”,也能送到她的手中……好萊塢曾經(jīng)流傳著一個笑話:“你知道嗎?我昨晚居然看到一部里面沒有褒曼的電影”。對褒曼的中國影迷值得一提的是,她于1958年被提名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女主角(劇情類)的影片《 六福客?!?,其中的電影故事,就發(fā)生在我國山西晉城市。
褒曼因情打動了觀眾,但是也因“情”而惹了眾怒。因為情感問題,褒曼被好萊塢放逐了7年,直到《真假公主》的大受好評,褒曼才“強勢回歸”,贏得美國人民的重新接納,同時斬獲小金人。
我的意大利語只會說”我愛你”
美國作家夏洛特·錢德勒說:“褒曼兩次拋夫棄子,改嫁他人,不是因為她喜新厭舊,而是出于她太過理想化的感情追求”。
2015年戛納影展海報上的褒曼,當時的身份是意大利導演羅西里尼的太太,也是一個被好萊塢封殺的偶像,一個被教會和衛(wèi)道士斥責的“不檢點的婦人”,一個形象倒塌的女神,一個在鏡頭下笑得坦蕩無畏的女人。
回過頭看1949年,褒曼挾裹著“雖千萬人吾往矣”的勇氣接受羅西里尼的片約和愛情。此后長達7年,她只能在丈夫的電影里出現(xiàn),而且,《火山邊緣之戀》《1951年的歐洲》《游覽意大利》這些在誕生20年后才被肯定的偉大作品,它們公映時都是被否定的,被評論質(zhì)疑,商業(yè)失敗,褒曼從票房號召力最高的女星滑落成票房毒藥,意大利媒體嘲笑羅西里尼“捧著金飯碗討飯”。就連褒曼自己也沒有意識到她在和羅西里尼短暫的婚姻里創(chuàng)造了不朽的杰作。
這一切都源于褒曼無意中看到羅西里尼導演的《羅馬,不設防的城市》和《戰(zhàn)火》,那時她在好萊塢扮演了十年的女神后,已經(jīng)厭倦了……震驚于兩部電影真實的質(zhì)感和其中非凡的表演,1947年,她魯莽地給羅西里尼寫了封簡單直接的信:“我看了您的電影,實在喜歡。我的英語十分流利,德語還未生疏,法語有些磕絆,意大利語則只會‘我愛你。如果您需要這樣一位瑞典女演員,我已經(jīng)準備好與您一起拍電影了?!笨蛇@封信直到 1948年5月8日羅西里尼生日當天,才總算到了他手上。他熱烈地回應,并趕緊寄出《火山邊緣之戀》的初稿……
1949年3月20日,褒曼帶著很少的行李到了紐約,準備飛去羅馬,那天她的日記里只有一個詞:羅馬。她不知道這一走將是7年不能回到美國。
飛抵羅馬,她和羅西里尼卻相戀了……此前已有家庭的褒曼為此付出的代價是好萊塢的大片廠對她關上大門,教會焚燒她的海報,她的電影一度被禁映。一位美國參議員在公開的演講中把她當做自取滅亡的反面典型……卻正是在這樣的逆境里,在當時媒體的口誅筆伐和屢次票房慘敗中,褒曼的表演發(fā)生深刻變化,進入“奇跡”的國度。
她無意識的疲倦慵懶、她不做作的渾然天成、她的內(nèi)斂溫順勝過了一切的炫目表演,她什么都沒做,那時她只要坐在丈夫身邊、看著他靈感爆發(fā)的雙眼就覺得很幸福,她自己都沒有意識到表演已經(jīng)滲透在她的每個動作里、內(nèi)化成她的身體習慣,樸素至極,也無比高貴。大浪淘盡,任何甜的辣的激烈的滋味都會索然無味,所有的電影都在老去,只有她戰(zhàn)勝了時間的考驗。
她是上帝送給人間的玫瑰
晚年的褒曼褪去美人式的華衣,在電影《東方快車謀殺案》中扮演了一個保姆的小角色,表演時間加起來只有四分鐘,但就是這僅僅四分鐘的表演,褒曼斬獲了奧斯卡最佳女配角。青春不再,褒曼的身體垮掉了,因癌癥剛動完手術,褒曼的感覺變得遲鈍,容易發(fā)火,在攝影棚里等候布光時,光線有些昏暗,褒曼突然做了一個演員們極少有的奇怪的動作——用手在臉上晃動了好幾次,然后深深嘆了一口氣說:“你知道,我現(xiàn)在是靠借來的時間活著?!闭f完,她笑了,有些凄涼意味。電影背后的凄涼,已經(jīng)超越了電影本身。
英格麗·褒曼曾說,“我是全世界最害羞的人,可心中卻住著一只不愿沉默的雄獅”。如果你覺得這只是一個實現(xiàn)了演員夢想的幸運女孩,在熒幕上掛著“傻白甜”的微笑塑造著一個個女神形象的話,你就大錯特錯了,她不是演“女神”,而是用自己的魅力與帶著靈魂的詮釋使一個個角色成為“女神”。
她拒絕為了拓寬演藝道路而改名,認為“如果別人讀不來我的名字,那他們應該去學發(fā)音而不是要換掉它”。初到好萊塢時,寧愿馬上拎起行李回國也不接受公司老板要她“改頭換面”整容的命令,從此她以著名的“本來面目”出現(xiàn)在銀幕上。也曾是“花瓶”,因初演被報紙評為“一個美麗的石膏像式的女郎”而傷心感嘆“我初上銀幕,失敗了”,但是卻憑借著自己的不懈努力,一路披荊斬棘地成長。
如果誰要當褒曼的替身的話,那她一定要失業(yè)了,當海明威《戰(zhàn)地鐘聲》里瑪利亞這個角色需要把頭發(fā)剃掉的時候,她大聲說:“為了演這個角色,要我把頭割掉也行!”
她可以通宵達旦地排練,甚至導演早已滿意了,她還要求重來一次。在成為影壇最璀璨的明星后仍然堅持每片試鏡頭,而且可以為了演一個難度大的角色而放棄主演,甘當配角。
《忠貞之妻》在美國上演初期,她腳部受傷骨折,可是在接下來的6個星期里仍堅持上舞臺——改成坐在輪椅上演戲。她無論病得多重,總是笑著說:“‘舞臺醫(yī)生能把我治好的?!焙髞戆┌Y攫住了英格麗,但它未能摧毀她的意志和毅力,她仍不顧病痛接受了聘請,在電視劇中出演以色列已故總理果爾達·梅厄……
40多年的銀幕生涯,令她飽嘗了人生的艱難坎坷?;貞涍^去,樂天善良的褒曼并沒有抱怨和責難。尤其獲最佳女配角獎時,她還贊揚所有的提名人,她的謙遜、大度,曾被稱為“真正的藝術家”。
1915年8月29日,英格麗·褒曼誕生,讓人唏噓的是,1982年的這一天,也是她離世的日子。終年67歲的英格麗·褒曼墓志銘上寫道:這里躺著一位偉大的演員,直到她生活的最后一刻,她還在演戲。
生死同日,也許她真的是上帝為人間巧妙安排的一場精彩演出,她是上帝送給我們的玫瑰。憑著對于愛與美的執(zhí)著追求,褒曼把自己的人生活成了一部電影,她的眼神、微笑所帶來的感動,也會持續(xù)一個又一個百年。編輯/劉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