剎那間 小女孩迷上雪小禪
李菁是出生在湘西古鎮(zhèn)的一位90后女孩。讀大二的時候,有一次去書店,被一本封面雅致的散文隨筆集所吸引。“會心景致有多少?——也只有那些個剎那吧,一剎那九百生滅,在生生滅滅之中,人生多么快,昨天還是青澀少年,今日就看到發(fā)際上一根銀線爬著,灰白的,驚了心……”文字格調低靡曼妙,像一條小蛇一般,透著沁骨的涼意與蝕骨的柔情。“異數”、“薄涼”、“頹靡”……“雪小禪”這個充滿著淡然冷靜的名字剎那間走進李菁的內心。
幾乎是迫不及待的,李菁在網上瘋狂尋找有關雪小禪的一切文字,越看越愛,越愛越癡迷,她一口氣買全了雪小禪所有的作品,字字句句悉心閱讀。不知不覺,遠方的雪小禪成了女孩文學與生活里仰慕的燈塔。
2012年,李菁糾結是否要考研,這個做事一貫有著自己的風向標的女孩唯英語這門課程短板。游移間,女孩在內心生出巨大的渴望,希望得到一個人的鼓勵,這個人便是素未謀面的作家雪小禪。
帶著赤誠之心,李菁伏在燈下認認真真地給雪小禪寫了一封長長的信。在信中她傾訴了對雪小禪作品的熱愛以及自己對考研一事的困惑。她還精心準備了兩份小禮物以及一本手寫了一年的日記。這本日記,記錄了小姑娘一年以來對所有幫助過她的人的感恩之心。
當時,雪小禪正在中國戲曲學院教書,收到遙遠地方寄來的長信和禮物,她感受到遠方一個純凈女孩對她的癡迷和信任,于是在第一時間給李菁打來了電話。她說,吧啦(李菁筆名),你一定要考研!雪小禪沉穩(wěn)親切的聲音,在小姑娘的心里猶如海面上的帆船被大風吹過,跌宕起伏之后便乘風破浪。
整整一年時間,李菁破釜沉舟,刻苦備考,終于順利通過了考研。當得知雪小禪在天津有一場讀者見面會,她按捺不住激動的心情,買了一張開往天津的火車票。讀者見面會上,望著一身棉麻衣裳,脖頸上戴著老舊的懷表的雪小禪,李菁被眼前的一道溫暖、樸素的光芒震懾。第一次和雪小禪的見面深深刻在李菁的記憶里。
很榮幸 見證粉絲的成長軌跡
雖然一直很喜歡閱讀與寫作,但那時的李菁并未曾想到今后能成為許多年輕讀者喜愛的作家。她只是一直愛著文字,卻不知道如何去表達出來。讀雪老師的文字多了,李菁漸漸地找到了屬于自己的寫作風格——艷而不妖,哀而不傷。
她開始斷斷續(xù)地寫文字。從18歲寫到24歲,寫了7年,終成第一本書《見素》。文字由青澀到成熟,皆是對美的感知,對夢想的執(zhí)著,對生活的所思所感。最初寫這本書的時候,并沒想到要出版,但雪小禪讀了之后,覺得李菁的文字有純凈之風,因此鼓勵她出版。讓她沒想到的是,此書一經面世即刻得到了讀者們的喜愛。他們紛紛寫下感言,評論這本書的珍貴之處就像蓮花一樣“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是“柔軟的存在”。李菁說,這本書是她的第一個孩子,雖然青澀,卻是字字句句都反映著最本真的心。
繼第一本書《見素》的成功出版,李菁開始了她第二個“孩子”《當茉遇見莉》的孕育。李菁用恬靜細膩的筆觸將18個暖心故事人物的生活狀態(tài)與生命狀態(tài)娓娓道來。這些人物,都是她在生命中結識到的人,有隱居在終南山的璧人、在西藏偶遇的夢中人、古鎮(zhèn)里特立獨行的女人、北海道獨居的母親、一生只穿旗袍的阿婆、在青春的白樺林下拉著手風琴的姑娘……18個暖心故事個個精彩。其中“西藏偶遇的夢中人”一文在純文學殿堂《北京文學》期刊得以發(fā)表。
這本集子得到編輯的強烈喜愛。她們感言,剛讀了一半,感動到哽咽,迫不及待要讀完……2015年10月這本書和讀者們見面了。雪小禪為《當茉遇見莉》寫了推薦序:“吧啦,是她的一個筆名,確切說,我不太喜歡這個筆名,像個稚童,遠遠不如李菁好聽。還好,現在她換了回來。如果說見證一個人的成長軌跡是榮幸,那么很榮幸,我見證了她一寸寸的成長軌跡。從一個稚氣的小姑娘到下筆從容的寫作者,從一個大學生到大學老師,從手機攝影到有獨特品位的攝影師,從平凡女子到有生活品位的李菁……時光贈予她金線,織成了自己的夢想?!?/p>
這是她寫作三十年來第一次為人作序推薦。李菁的母親感動地說:雪老師是真對你好的人,要一輩子珍惜。
跟隨你 努力成就更優(yōu)秀的自己
雪小禪是個生活專家。無論是對戲曲還是書畫,傳統服飾、烹飪等都有研究。她對李菁說:一個懂得如何將生活過得妥帖有趣的人,寫出來的文章才是接地氣的。當一個作家,需要先當一個大雜家,這樣寫出來的文字才會有厚度與深度。
真正走進雪老師家里,雪小禪對生活的態(tài)度讓靈秀的李菁心有所悟。之前,她只是知道雪老師喜歡收集老舊的東西,卻不知道她的家竟是個博物館。民清的檀木柜子,蠟染的布、鏤空雕刻的木窗、彩釉花瓶里插著干枯了的蓮蓬、老式收音機、老上海式樣的首飾盒、手工繡花的掛飾、印著甲骨文的長布簾……就連李菁睡的床上也是鋪著藍花布的床單。雪老師也會在這些老器物里放入一些干枝,既隨意又充滿著自然靈性。對待李菁,雪小禪把這個聰敏的姑娘當成妹妹和學生,給她準備了心儀的禮物:兩件民族風的褲子,一件大紅色的燈籠褲,上面繡著大朵的牡丹,另一件是牛仔的九分褲,正面也有手工繡的花。
雪老師愛戲曲,十五六歲喜歡戲曲,去大學講座,也多以戲曲和寫作為主。她認為喜歡戲曲的人,有一種特立獨行的氣質?!庇谑牵緦蚯⒉涣私獾睦钶家哺鵁釔?。她找來《牡丹亭》《昆曲六百年》等紀錄片來看,竟也從中品味出戲曲的獨特魅力。她說:“熱愛一個人,不是糾纏,是盡可能跟隨她的腳步,一同賞風景?!?/p>
在雪老師的家,雪老師像家人一樣給她煲湯,做美食。給她講把每一位粉絲當成朋友的樂事。這些,讓李菁真正領悟了雪小禪文字為何得到千萬讀者喜愛的原因。原來,做生活的大雜家,做真心為對方著想的人,對方也會用心來疼愛你。
因寫文字太久,雪小禪的眼睛極度怕光,不能再用電腦寫作。這樣的情況下,雪老師沒有苦悶,反倒另辟蹊徑,開始用毛筆在宣紙上寫。寫字的速度雖然慢了下來,卻是慢功夫中見精品。原來,一個人遇到瓶頸期,或者憋死或者峰回路轉,這全在一個人的思維轉換。感悟到這些,李菁也開始練書法,大量閱讀和傳統文化相關的書籍。這使她在二十幾歲的年紀,并無成長之路的躁氣,越來越精于恬淡安靜的文字。
終成就 粉絲們和雪小禪的緣分
2015年8月,李菁認識了隱居在終南山的如是。她與丈夫梵山、小女兒子蘭一起隱居在終南山,在翠華西岔半山腰租了一個院子。她找朋友題字涂鴉,寫上“如是醫(yī)庵”四個字,她精通中醫(yī),時常有病人從遠方來此地看病。如是免費給三種人治病:修行人、現役軍人、住山人。她是隱居在山中懸壺濟世的女中醫(yī),有著自己強大的精神內核。她說,她只是想將她的日子過成藥引子,去醫(yī)治更多人的內心。
在如是醫(yī)庵小住了幾天,李菁為如是與她的家人拍了許多照片,這些照片后來首發(fā)在了公眾號“視覺志”上,累計閱讀量達幾百萬,后來又陸續(xù)被鳳凰網、騰訊網、新浪網等各大媒體轉載,她的生活方式打動了很多人。李菁的用心也得到如是醫(yī)生的贊賞,她稱她是琥珀女孩,有強大的內心。
巧的是,如是也是雪小禪的文字粉。她對李菁說:“我把這些院子布置成這樣,其實是一直在等待她的到來。因為我知道,她也一定會喜歡?!边@句話深深地打動了李菁,她做起了紐帶,為兩個同樣修禪的素心女人開始了牽線搭橋。
2015年的8月31號,這個約定實現了,雪小禪來到了如是醫(yī)庵。她們幾乎是一見如故。那天雪老師著了白色棉麻衣裳,如是穿了青藍色的棉麻長袍,恰似仙氣十足的白娘子與小青。如是和梵山的終南山生活,引來許多人的羨慕,與雪小禪的情誼更是讓鐘南山的“禪院”(如是送給雪小禪的屋子)來了幾百位讀者,他們從全國各地趕來,只為見證這段動人的故事。
因懂得 我們的生命水乳交融
在大學,李菁便是一個十足的攝影愛好者,但雪小禪素來對給她拍照的人要求嚴格,一般的攝影者很難跟上她的審美需求。雖然李菁用的攝影器材只是最普通的單反相機,但她為雪小禪拍的每一張照片都和她的心意,只因為懂她。自從相識以來,每一年,李菁都會為雪小禪拍幾組照片。雪小禪對李菁說:“等我老了,還是要穿著旗袍,踩著白球鞋,站在合歡樹下,出現在你的鏡頭里?!?/p>
2014年,雪小禪出版的散文隨筆集《繁花不驚 銀碗盛雪》中的內文插圖也全部是由李菁提供的。近期的新書《在薄情的世界里深情的活著》的所有靜物插圖,也均為李菁在終南山所拍。
在給雪老師拍照的過程中,李菁的攝影技術在飛快進步。雪小禪總表揚李菁是一個有靈性的學生。因此,雪老師把大學講座海報上的所有照片都交給了李菁負責。她,成了雪小禪最信任的御用攝影師。
如果愛,請深愛。雪小禪的理念同樣潛移默化著李菁。她的畢業(yè)論文洋洋灑灑三萬字寫的全是雪老師。就連研究生畢業(yè)設計也選擇了給雪小禪老師做一系列的文化衍生產品。 “小禪茶”系列包裝、毛筆、書簡、鎮(zhèn)尺、筆記本、日記本、布燈等等幾十樣設計產品,各有意蘊。
2015年4月,總想著為雪老師多做些事的李菁,在朋友圈里看到轉發(fā)雪老師文章的公眾號太多了,便想著如何與它們區(qū)分出來。想法一經產生,便決定開辦自己的公眾號,親手打理“雪小禪最美微刊”。這使她又多了一個身份:雪小禪公眾號主編。
選擇做這件事看起來很簡單,但是每周堅持去做,其實是很難的,需要付出大量時間與精力去更新。有時候白天太忙,李菁只有熬夜加班才能把微刊插圖設計出來。
電影《梅蘭芳》里梅蘭芳的經紀人邱如白說:誰要是毀了梅蘭芳的孤獨,誰就毀了他。有一天,李菁發(fā)微信說:“雪老師,認識你以后,我的內心打開了一扇窗。”微信那一端低緩地回了一聲:“吧啦,其實我是孤獨的?!蹦且凰查g,李菁的眼淚掉了下來。
此生唯深情不可辜負,李菁因此發(fā)誓要把“雪小禪”公眾號做一輩子。一輩子有多長,她也不知道,但是她覺得幸福。
近日,李菁的《用勤奮打敗自卑》這篇文章,打動了上千讀者。文字來源于她真實的生活經歷。十五歲的她,因青春期叛逆,偏科嚴重,自卑到到幾度想退學。但常年閱讀經歷告訴她,人是可以通過勤奮去打敗自卑,改變命運的。
平時,李菁每天五點多就起床,學習英語。白天去大學教書,下班回來還要主編公眾號、寫文章、看書、備課、做設計、拍照、修圖、練字、健身……她很少出去玩,從不看電視劇。她說:“不是我不喜歡,是因為真的沒有時間,還有那么多需要去完成的事情等著我去做,不能有一絲的松懈。我希望自己是一束微光,哪怕這束光能夠帶給一個人溫暖與向前的力量,我也是幸福的。7年前,我只是一個默默喜歡著她的小粉絲,7年之后,我成為她的學生、御用攝影師、御用設計師,公眾號主編。這7年的深情厚誼,唯有時光可以見證。”編輯/劉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