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植敏 朱紅?!●麚碥?/p>
番茄是全世界栽培最為普遍的果菜之一,在整個生長發(fā)育過程中可發(fā)生多種病害。番茄果實上的病斑是很多病害特有的癥狀,識別這些癥狀有利于準確判斷病害種類并及早開展防治。
1 癥狀識別
①番茄潰瘍病果斑 番茄潰瘍病是由密執(zhí)安棒狀桿菌密執(zhí)安亞種(Clavibacter michiganensis subsp. michigansis)侵染引起的維管束病害,該病菌屬全國農業(yè)植物檢疫性有害生物[1]。番茄潰瘍病主要侵染番茄,通過種子、病殘體、雨水飛濺或整枝、打杈、采收等農事操作進行傳播。果實上的病斑圓形,外圈白色,中心褐色,多隆起,粗糙,似鳥眼狀,俗稱鳥眼斑(該病的典型癥狀[2]),用手摸有凸起感(圖1)。單個病斑較多,大小基本均勻一致,病斑不可去除,嚴重影響果實的品質。
②番茄細菌性斑疹病果斑 番茄細菌性斑疹病主要為害葉、莖、花、葉柄和果實,尤以葉緣及未成熟果實最明顯。病害往往從下部初始侵染,逐漸向上擴散。幼嫩綠果染病,初現(xiàn)稍隆起的小斑點;果實近成熟時,圍繞斑點的組織仍保持較長時間綠
色[3,4](圖2),這一點有別于其他各種細菌性的斑點病害。
③硬果型番茄灰霉病果斑 俗稱“鬼臉斑”,是國內品種中不常見的一種灰霉病癥狀[5]。病斑由病菌從果皮直接侵染,在果實表面形成外緣白色、中間綠色、直徑3~8 mm的灰白色環(huán)狀斑。有時在環(huán)狀病斑中央出現(xiàn)針尖大小的小黑點(圖3),易與番茄潰瘍病果的鳥眼癥狀混淆。
2 防治方法
2.1 番茄潰瘍病果斑與細菌性斑疹病果斑
番茄潰瘍病是全國植物檢疫性病害,由種子帶菌進行遠距離傳播[6]。防治番茄潰瘍病一是強化檢疫措施,嚴防病區(qū)的種子、種苗或病果傳播為害;二是加強田間管理,采用高壟栽培,嚴禁在有露水或潮濕條件下整枝打杈;三是預防為主,及早用藥防控,重點噴淋植株中下部莖稈,可在發(fā)病季節(jié)或發(fā)病初期選用47%春雷·王銅可濕性粉劑 600倍液、20%噻森銅懸浮劑500倍+3%中生菌素可濕性粉劑600倍混合液、33.5%喹啉銅懸浮劑750倍+20%葉枯唑可濕性粉劑750倍混合液等,5~7天1次,輪換用藥連續(xù)噴防2~3次或直至病害控制為止。
番茄細菌性斑疹病在防治策略上與番茄潰瘍病大致相同,藥劑防治時要求全株噴霧、均勻周到。
2.2 硬果型番茄灰霉病果斑
硬果型番茄灰霉病感病初期不易察覺,后期癥狀明顯影響果實商品性。生產(chǎn)中在灰霉病適發(fā)季節(jié)勤到田間檢查,發(fā)現(xiàn)癥狀及早用藥。因果實表面光滑,噴霧時可適當加入有機硅等助劑,有利于果面藥液黏著和展布??梢杂?0%腐霉利可濕性粉劑400倍液、80%嘧霉胺水分散粒劑600倍液、50%啶酰菌胺水分散粒劑600倍液、10%多抗霉素可濕性粉劑300倍等藥劑,5~7天1次,輪換用藥連續(xù)噴防2~3次或直至病害控制為止。
參考文獻
[1] 全國農業(yè)植物檢疫性有害生物分布行政區(qū)名錄(2013)[EB/OL].(2013-07-04)[2015-01-21]http://www.moa.gov.cn/govpublic/ZZYGLS/201307/t20130704_3512946.htm.
[2] 羅來鑫,趙廷昌,李健強,等.番茄細菌性潰瘍病研究進展[J].中國農業(yè)科學,2004(8):1 144-1 150.
[3] 趙麗涵,謝關林,金揚秀,等.番茄細菌性斑疹病病原鑒定及其病害癥狀鑒別[J].植物保護,2006(5):45-47.
[4] 文朝慧,王軍平,何蘇琴.甘肅地區(qū)番茄細菌性斑點病菌的鑒定與檢測[J].中國蔬菜,2013(6):68-73.
[5] 孫茜.番茄疑難雜癥圖片對照診斷與處方[M].北京:中國農業(yè)出版社,2006.
[6] 袁亮,胡俊,高潤蕾,等,番茄內生細菌對番茄潰瘍病菌拮抗作用的研究[J].華北農學報,2008,23(4):41-4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