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偉莉
(杭州萬向職業(yè)技術學院 浙江杭州 310023)
體育選修課是杭州高職院校近十年開設的一項公共選修課,開設的選修項目多種多樣、豐富多彩。但體育選修課的學習成績評價體系于體育必修課基本相同,沒有其特有的評價體系,評價內容、方法雷同。面對當前高職院校的現狀,必須高度重視體育選修課的改革,讓學生通過體育選修課的學習,多掌握一項運動技能,提高鍛煉興趣,培養(yǎng)良好的鍛煉習慣,享受積極健康的高質量生活。
筆者在體育選修課教學中發(fā)現,杭州高職院校體育選修課學習成績評價沒有一套較為合理、統(tǒng)一的評價標準。老師基本按照體育必修課的要求對學生進行評價,在考核目的、內容、方法等方面存在很多不合理之處。主要表現在:()評價指標不太合理。過于強調運動技能水平與身體素質,忽視認知、學習態(tài)度、合作精神、情意表現等方面表現。(2)評價方法比較單一。在評價過程中過于強調結論評價和定量評價,忽視學生學習過程表現與學生的自評、互評等評價。(3)評價標準過于統(tǒng)一。用統(tǒng)一的評價標準來衡量不同遺傳、地區(qū)、教育環(huán)境等因素而出現的體質各異的學生。(4)評價目的比較功利。評價僅僅是為了分數,忽視學生的發(fā)展。(5)評價主體比較單一。參與評價只是教師,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以上的不合理之處,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學生上體育選修課的積極性,也影響到體育選修課教學的效果。為了從根本上轉變學生體育選修課的現狀,建立科學合理的體育選修課多元化學習評價體系勢在必行。
本研究以杭州高職院校為研究范圍,選取了杭州萬向職業(yè)技術學院的大一、大二學生為主要研究對象,對學院體育選修課多元化學習評價體系的構建進行一年半的跟蹤研究與實踐。
研究采用基礎理論研究與實驗研究相結合的方法。具體的研究方法如下。
(1)文獻資料法:通過查閱關于學習評價的相關理論書籍及文獻,獲得相關資料,選擇體育選修課多元化學習評價體系評價的內容、方法。
(2)問卷調查法:運用問卷設計法,設計適合于學生、老師、專家不同群體的涉及評價目的、評價內容、評價方法、評價形式、評價主體、評價標準等方面的問卷,探尋促進學生發(fā)展的科學合理的評價指標體系。
(3)數據統(tǒng)計法:經過統(tǒng)計、分析,初步構建多元化學習評價體系,確定體育選修課多元化學習評價體系權重。
(4)教學實踐法:完成評價體系和確定權重后進行小范圍試運行,在具體實踐基礎上,進一步對評價體系及權重進行小范圍調整,再進行實踐運用,形成一套較合理,完整的多元化學習評價體系。
要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多元化學習評價體系,首先要確定體育選修課多元化學習評價體系的基本理念,即“立足過程,促進發(fā)展”,建立能促進每一位學生發(fā)展的學習評價體系。這一理念所追求是了解學生發(fā)展的需求,重視被評價者的差異,關注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進步和變化,及時給予評價和反饋,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強調通過反饋,促進學生改進,促進學生在原有基礎上不斷提高。
其次要構建科學合理的多元化評價體系指標與評價方法,選擇好與課程目標相一致、尤其是與學習領域的水平目標相一致的評價內容與評價方法。評價內容和評價方法的選用,應該根據《全國普通高校體育課程教學指導綱要》精神、體育選修課的目的任務和素質教育的要求、世界衛(wèi)生組織對健康的定義以及實踐中的可操作性等。 在選定以上各方面指標之后,還要確定評價內容指標權重。本研究各指標的權重采用“特爾菲”法計算所得,首先請高校體育專家對體育選修課的評價內容的指標按重要程度進行了排序,然后對專家排序結果進行了定量計算分析,結合學生、教師調查問卷,計算出評價指標的權重,見表1。
作為學院教改課題,該多元化學習評價體系從2013年9月起,在開設的體育選修課中開始試運行。本文以羽毛球選修課為例,具體闡述如何運用該多元化評價體系進行實踐:首先,教師在引導課上向學生介紹多元化評價體系的評價內容,評價方法和指標權重,對學生的身體素質、專項水平等情況進行一次基礎評價。其次,按照學生意愿分成4~5人的若干小組,根據老師所授專項技術,共同練習,互相學習。再次,在學期中后期組織學生以練習小組為團隊進行團體比賽,采用三局二勝(2單、1雙)的循環(huán)賽賽制。通過教學比賽檢驗學生技術水平、合作能力等,并通過學生擔任的裁判工作,從中了解學生羽毛球理論的水平。最后,運用期末測驗、技術評定、回答問題、觀察記錄等多種形式,依照各項評價內容,結合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過程評價和結果評價,按照評價指標的權重,給學生一個較為合理的評定。
在一年半的體育選修課多元化評價體系的實踐過程中,筆者所在的課題組在初期遇到了一些困難,如:教師在了解學生上選修課前的身體素質、專項技術水平等方面的情況時,出現學生故意將自己的初始成績降低,造成原始資料不準確,影響評價效果的現象。為此,課題組在第二學期以學生體質測試中的身體素質項目作為原始材料,大大提高了數據的準確性及評價的客觀性。
另外,筆者在實踐中也發(fā)現,教學競賽在體育選修課多元化學習評價體系的實踐運用過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學生們通過比賽,不僅提高了羽毛球的技術水平,還提高了團隊協(xié)作能力。學生對自己和同學更深刻的認識,提高了學生自評、互評的客觀性和公正性。此外,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越來越高,選修課結束后仍會自發(fā)組織羽毛球比賽,這達到了開設羽毛球選修課的目標。
通過3個學期的實踐,課題組對一些不太合理、較難操作的內容及一些指標權重進行小范圍調整,經過再實踐、再調整的過程,基本形成了一套較合理,較完整的體育選修課多元化學習評價體系。
(1)多元化學習評價體系淡化單純競技水平的評定和選拔的功能,強化激勵發(fā)展功能,把學習進步程度納入評價指標,重視個體差異,關注學生自我鍛煉和努力程度,把過程評價和結果評價有機結合起來。具體指標是根據查閱的有關資料、問卷調查的結果以及教師及專家論證,并對應《全國普通高校體育課程教學指導綱要》的5大目標而制定的。
(2)體育選修課多元化學習評價體系的權重設定:專項運動技術與技能占30%,學習態(tài)度占10%,考勤占10%,身體素質占10%,進步程度占10%,理論占10%,情意表達占10%,合作能力占10%。考核方法以教師評價為主,學生自評、互評相結合,過程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相結合。
學生的學習評價是課程教學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學習評價體系是否適當,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動機、學習興趣以及學習效果。該文章以“健康第一”“以人為本”為指導思想,以“立足過程,促進發(fā)展”為理念,構建多元化體育選修課學習評價體系。該評價體系強調評價內容與方式的多元化以及評價過程的動態(tài)發(fā)展、強調評價主體的互動和參與等。在評價目的上淡化甄別,強化激勵、發(fā)展功能。在評價內容上,把學生的進步幅度、情意表現與合作精神納入評價內容,注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個體差異。在評價的方式上既重視結果性評價,又注重過程性評價,既有教師評價,又有學生及小組的互動參與。相應的評價工具采用測驗、觀察、技能評定、回答問題、觀察記錄等多種形式。
[1]徐明欣,高斌,李瑞年,等.我國普通高校體育課程評估方案的研制與實踐[J].體育科學,2000,20(2):15-19,29.
[2]于春艷,王景賢,葉東惠.高校體育學習評價體系的可行性之改革研究[J].體育世界:學術版,2006(3):36-39.
[3]肖軍凡.普通高校體育公共選修課程評價體系的構建[J].廣州技術師范學院學報,2008(6):98-100.
[4]張秋寧.返樸與導新—體育課堂教學變革的兩步跨越[J].體育與科學,2001(2):1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