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睿
采訪過劉慈欣的人和喜歡他的讀者大概都知道,劉慈欣出現(xiàn)在公眾視野中總穿一件藍色牛仔襯衫,配上寬松的牛仔褲。他的粉絲也都說,這似乎也成了他的標(biāo)配。
在接受我電話采訪的時候,我曾問過劉慈欣為什么每次出現(xiàn)在公眾視野都是這樣的裝扮呢。劉慈欣的回答是,他并不是刻意這樣穿,只是他一直以來也都是這樣。這樣讓他覺得舒服隨意。
也許,這種標(biāo)準(zhǔn)程序員風(fēng)格的裝扮更符合劉慈欣水電工程師的身份。在采訪過程中,劉慈欣更愿意去聊科幻,對自己不愿意多說,他總說,“我在生活中就是普通人,是一個工程師,妻子是單位同事,有個女兒,他們都不讀他的作品,每天朝九晚五,接女兒回家”。
我想也許這就是劉慈欣對自己定位吧,一個程序員裝扮的工程師。可是,當(dāng)和他聊起科幻時,我們能夠看到他藍襯衫下的閃閃發(fā)光,侃侃而談。
至今讓我記憶猶新的就是他對道德的理性判斷,熟悉《三體》的讀者都知道,《三體3》中有個女主角叫程心。作為人類社會選舉出的“執(zhí)劍人”,程心在面對三體人的攻擊時有兩個選擇:按下按鈕,與三體同歸于盡,但這樣手上就會沾滿毀滅地球的鮮血,在從小受到“愛,仁慈,寬恕”的人類道德教育影響下,程心放棄了這次威懾但能夠讓人類存活的機會,扔掉了手里的遙控器。
“其實,程心的選擇,放在現(xiàn)在的是正常的,善良的,但放在《三體》的環(huán)境下就是罪惡的?!边@體現(xiàn)了劉慈欣的道德觀,他認為道德觀是有時效性的。
他舉了一個例子,比如有三個人攜帶了人類文明的一切,但是其中兩個人必須吃了另一個人才能生存,吃還是不吃呢?大多數(shù)人可能選擇不吃,但是不吃文明就要毀滅。宇宙很冷酷的,如果這三個人都消失了,一片黑暗,這中間沒有人性不人性的說法。只有選擇吃,選擇不人性,將來人性才有可能得到機會重新萌發(fā)。
后來,劉慈欣解釋說,他對當(dāng)下的道德完全接受,也不懷疑,只是也許道德有時效性,在不同的時期道德是變化的,或者是截然相反的。畢竟,在人類歷史上,犧牲一部分人來保全另一部分人的事件也很多。
也許,這是自然生存法則下的道德也未可知,抑或是一種理性的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