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納德·特朗普(Donald Trump),美國總統(tǒng)獲選人,稱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xié)議(TPP,也被稱作“經濟北約")為“糟糕的協(xié)議”。希拉里·克林頓則認為TPP并沒有達到預期的目標。而支持者們——包括美國和日本在內的12個亞洲與美洲國家,則在10月5日就TPP取得實質性突破,達成基本協(xié)議。這將是20年里最重大的貿易合約,涉及全球四成GDP,將對今后的全球貿易產生決定性作用。
單是美國的貨物出口就會出現18000項零關稅,而其他11國也會出現類似的現象。即使是農業(yè)這樣的重點保護領域也會開始降低壁壘。譬如,外國人將有望涉足加拿大的奶制品領域以及更大規(guī)模地進駐日本的牛肉市場。不過,很多壁壘采用逐步消除的辦法,耗時甚久:美國還將對日本卡車征收30年關稅。
鑒于TPP的具體條文尚未正式公布,降低關稅也只是TPP諸多促進貿易措施中的一小部分,目前很難對其影響作出評估。智庫機構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估計,到2025年,TPP將促進全球經濟產生約2230億美元的價值。該研究所同時指出,越南GDP可能因此在同一段時期內額外增長10%。
長遠來看,TPP的“力量”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能否吸納新成員。不在12國之列的韓國正迫切要求加入TPP。而最關鍵的,當然是中國是否加入。很多人認為,美國推動TPP是為了加強自身對亞洲和中國的影響力。但是,如果TPP不包含幾乎是亞洲供應鏈心臟的中國,其作用無疑將大打折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