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風(fēng)
我的同學(xué)N,來自中東某國,是一位穆斯林。
其實,那個國家僅僅是他的故鄉(xiāng)而已。他的父親是那個國家的高級知識分子,他和哥哥妹妹,大學(xué)畢業(yè)后就都來到歐洲讀書。他先在北歐讀碩士,接著來英國讀博士,然后留校擔(dān)任講師,加入了英國籍。
他是個“80后”,但性格比我熟知的中國同齡人要孤僻很多。英國大學(xué)生習(xí)慣用“臉書”組織派對,他是唯一一個只開了賬號卻從來不發(fā)帖的人,因此缺席了很多派對。即使是參加了派對,他也幾乎完全不參與跳舞拍照,偶爾被拍了照片,還會一臉嚴肅地要求別人不可以放上社交媒體。
我一直以為,他就是這樣一個孤僻無趣的人——直到某次,我在宿舍樓下的公共休息室里撞見他和一群中東同鄉(xiāng)開派對,才知道他其實是個“雙面人”。
在那個“中東同鄉(xiāng)會”上,他們用阿拉伯語高聲談笑,彈吉它,跳舞,吸阿拉伯水煙,熱鬧又頹廢,跟一般的英國年輕人并無二致。但派對結(jié)束后,我在走廊碰見他,他馬上就戴上了“面具”,面無表情,不露悲喜。
顯然,他又返回了自己孤單、游離、與主流社會鮮少接觸的生活。
唯一一次跟N和他的朋友有比較深入的交談,是在一天學(xué)校紀錄片放映活動之后。那天放映的,是巴勒斯坦一位獨立攝影師拍的紀錄片《5臺破攝像機》。這位攝影師在巴以沖突的這些年里堅持拍攝沖突場面,拍壞了5臺攝像機。
N的“發(fā)小”穆罕默德那天也在。穆罕默德來自更傳統(tǒng)的穆斯林家庭,即使是來英國讀書、工作,仍然不得不聽從家里的安排,一畢業(yè)就娶了同村的女子,年紀輕輕已經(jīng)是兩個孩子的父親,肩負著一家四口在英國的沉重生活壓力。
“西方人完全不理解穆斯林,以為人人都是人肉炸彈——你知道嗎,就因為我叫穆罕默德,每次回英國,在機場都會被多盤查幾句。這樣的感覺,你了解嗎?”他有些激動地說。
不久后,就聽說N跟同事相處不太融洽,再加上各大高校都在削減預(yù)算,他可能很快就要另尋出路。
最后一次見到他,是在學(xué)校附近的一家黎巴嫩餐廳。他不會做飯,幾乎把那里當(dāng)作食堂。那天,N仍然一個人孤單地坐在那里吃飯。我過去打招呼,他告訴我,已經(jīng)聯(lián)系了伯明翰的一所大學(xué),很快就搬去。伯明翰是英國穆斯林的聚居地之一。
“我在英國,從來就沒有過歸屬感,伯明翰可能會好一些,至少那里有很多抽水煙的地方,能暢快地說阿拉伯語。如果在那里也適應(yīng)不了,我可能會再搬回北歐?!彼f。
有沒有考慮過回家鄉(xiāng)呢?我問。他搖搖頭說,你不明白,那里經(jīng)常停水?dāng)嚯姡€有空襲,是回不去的。
“我們是一群沒有國土、沒有身份的人。”他低下頭喃喃地說,仍然面無表情,看不清悲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