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諸城“象首人身”畫像意義解讀

2015-12-02 01:56:40柳卓婭
大眾考古 2015年7期
關(guān)鍵詞:馴象百戲諸城

文 圖/柳卓婭

(作者為山東大學(xué)文學(xué)與新聞傳播學(xué)院博士研究生,淄博師范高等??茖W(xué)校講師)

“大象”是漢畫像石中常見的題材。2008 年,在山東諸城昌城鎮(zhèn)發(fā)現(xiàn)一塊“象首人身”畫像石(現(xiàn)藏于諸城博物館二樓漢代石刻藝術(shù)展廳),用淺浮雕技法雕刻,裝飾在門額上。象臉朝右,鼻子上揚,牙齒外露,眼球突出;人體四肢粗壯,肌肉發(fā)達,兩腿分開比肩稍寬,像做舞蹈狀?!跋笫兹松怼眻D像在漢畫像石中并不多見,而漢代“舞象”之風(fēng)盛行,此石對漢代“舞象”表演研究有著重要意義。

象在漢代的意義

象在漢代是一種龐然大物,受到宮廷珍視,在民間更是奇觀,被視為祥瑞之物,甚至到魏晉時候,還是如此。晉代郭璞寫的一首《象贊》:“象實魁梧,體巨貌詭,肉兼十牛,目不逾豖;望頭如尾,動若丘徙?!薄段簳れ`征志》記載:“天平四年八月,有巨象至于南兗州,碭郡民陳天愛以告,送京師,大赦改年。”

隨著佛教的傳入,“象”有了更多的吉祥意義。佛教傳說釋迦牟尼是母親夢到白象而生。連云港孔望山摩崖石刻東南方的山腳下就有大象立體圓雕一座,體型雄健渾厚,神態(tài)溫良馴善,有很明顯的漢代作品特征,與佛教傳入直接相關(guān)。山東滕縣出土的“六牙白象”畫像石明顯是根據(jù)佛經(jīng)描繪的普賢菩薩的坐騎“六牙白象”造型設(shè)計的。

象在漢代的娛樂之用

在漢代,從宮廷到民間,各種斗獸、觀獸、馴獸、扮獸、與獸共舞的娛樂頗為流行,對此漢代文獻多有記載。

象作為珍稀動物養(yǎng)于天子苑囿之內(nèi)?!稘h書·西域傳》記載武帝時期“巨象、獅子、猛犬、大雀之群食于外囿。殊方異物,四面而至”,司馬相如《上林賦》描述“天子之上林”有“窮奇象犀”。

漢代還有供近距離觀賞的馴象。統(tǒng)治者大都喜歡象,與鄰國交好時以象牙或馴象相贈也算是重禮。《漢書·武帝本紀(jì)》記載元狩二年(公元前121 年)夏“南越獻馴象、能言鳥”。東漢時期,“(明帝)永元六年,郡徼外敦忍乙王莫延慕義,遣使譯獻犀牛、大象”,“獻帝建安七年,于闐國獻馴象”。

關(guān)于馴象,最常用的工具是“鉤”?!墩摵狻の飫荨酚涊d:“長仞之象,為越童所鉤,象皮不畏刀刺?!钡珜嶋H馴象之術(shù)遠沒有這么簡單,西晉法矩譯佛經(jīng)《法句譬喻經(jīng)》:“佛問居士調(diào)象之法有幾事乎?答曰:常以三事用調(diào)大象。何謂為三?一者剛鉤鉤口著其羈靽。二者減食常令饑瘦。三者捶杖加其楚痛。以此三事乃得調(diào)良。又問施此三事何所攝治也?曰鐵鉤鉤口以制強??诓慌c食飲以制身獷。如捶杖者。以伏其心正爾便調(diào)。曰作此伏者。”這種或手拿長鉤或空手指揮的馴象圖在漢畫像石中有直接表現(xiàn)。江蘇盱眙大云山漢墓出土銅器中還有鎏金銅象和馴象俑,馴象者兩手相扣放于身前,面向大象站立,并沒有拿長鉤。

在漢代,除了簡單的馴象娛樂,還有配合奏樂、歌舞而進行的“舞象”演出。張衡《西京賦》描述長安百戲盛況有“白虎鼓瑟,蒼龍吹篪。女娥坐而長歌……白象行孕,垂鼻磷囷”。李尤《平樂觀賦》也有“白象朱首,魚龍曼延,鳂蜒山阜,龜螭蟾蜍,挈琴鼓缶”的記載。對于“白象朱首”的描繪,陜西神木大保當(dāng)東漢墓門楣上所刻馴象圖中的大象的確就是身上涂白色,長鼻、嘴、眼眶等處涂紅色;河南新安古路溝漢墓出土的騎象俑的象頭上也涂紅。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舞象”、看“象舞”的風(fēng)氣在兩漢盛極一時,《鹽鐵論·散不足》有“今富者祈名岳、望山川,椎牛擊鼓,戲倡儛象”,《漢書·地理志》記載“(南越)處近海,多犀、象、毒冒、珠璣、銀、銅、果、布之湊,中國往商賈者多取焉”。由于象已經(jīng)成為漢代樂舞百戲的重要角色,商賈者對于象的“多取”也就不足為怪。

舞象模擬表演存在可能

《尚書·舜典》有“擊石拊石,百獸率舞”的記載,有學(xué)者研究指出這是在樂官夔的指揮下,在各種樂器的交替演奏中,扮演飛禽走獸的舞人踏著節(jié)奏跳舞。以此類推,漢代帶著大象面具進行舞蹈表演很有可能存在。

在漢代,人們無論為了觀賞娛樂,還是取其吉祥寓意,都會對“舞象”有一種期待和重視。但是真實的大象表演,只有宮廷的和富貴之家才有機會觀看,平民百姓想要觀看須在京城,而且要在大型百戲表演的時候才有可能。那么在日常生活中,怎么實現(xiàn)觀看表演、祈求祥瑞的愿望呢?在這種需求的背景下,隨著表演方式地不斷進化,“象舞”也發(fā)展到人頭戴大象面具進行模擬舞蹈表演。

在漢代樂府機構(gòu)里有大量模仿動物表演的樂人。據(jù)《漢書·禮樂志》關(guān)于漢哀帝罷樂府時的樂人留存情況記載:“治竽員五人,楚鼓員六人,常從倡三十人,常從象人四人,詔隨常從倡十六人,秦倡員二十九人,秦倡象人員三人,詔隨秦倡一人,雅大人員九人,朝賀置酒為樂?!睂ζ渲械摹跋笕恕?,顏師古引孟康所注“若今戲蝦魚、師(獅)子者也”,韋昭也注“著假面者也”。我們可以理解為這里的“象人”就是配戴動物面具、裝扮成動物的演員,他們的表演稱作“象人戲”。廖奔按今天的標(biāo)準(zhǔn),將漢代“百戲”的內(nèi)容粗略地劃分為雜技、舞蹈、競技、假形扮飾、戲劇五個類型,“假形扮飾”就是指“象人”這類表演。

漢代畫像石中有很多人假扮動物的戲豹圖、戲鳳圖、戲猿圖,給我們理解“象人”提供了參考。四川新津崖墓出土“戲猿圖”,畫面上的“猿”,明顯是由人扮演的。山東沂南北寨漢墓出土的大型石刻壁畫中的樂舞百戲圖,畫面包括龍戲、魚戲、豹戲和雀戲表演,其中魚和龍體型都很龐大,但可以很清楚地看出兩種動物是由人套在魚和龍形狀的大型套具內(nèi)扮成的,人的腳和身子顯而易見。豹戲是人戴著豹形面具,穿豹紋服裝做的表演。雀戲也可叫鳳戲,由人身穿鳳鳥羽衣扮演,身后插羽翼鳳尾,頭上戴鳳冠面具,口中含著緩帶,人的雙腳、雙腿清晰可見。另一個漢代流行的經(jīng)典故事“東海黃公”的情節(jié)在東晉葛洪的《西京雜記》中曾有詳細(xì)記載,演出時劇情中的老虎,就是由人扮成老虎來表演的。

張衡《西京賦》中的“戲豹舞羆,白虎鼓瑟,蒼龍吹箎”在現(xiàn)實生活中是不可能的,豹戲、羆舞、白虎鼓瑟,蒼龍吹箎,如有表演,就應(yīng)該是人帶假面模仿動物進行的樂器演奏。那么“白象行孕,垂鼻磷囷”一句描繪的也有可能是人帶著大象面具進行的表演。

在漢代,表演者頭戴動物面具還有一種可能是在進行“角抵”表演。角抵也是百戲的精彩組成部分,除了人與人之間、動物與動物之間的搏斗、相抵之外,還有人與牛、虎、獅、熊等威猛動物之間的較量,其驚險、壯觀甚至慘烈的特點使?jié)h代上至王公貴族下至平民百姓都很感興趣。為了增加搏斗的氣氛,斗獸之人往往頭戴猛獸面具,這在漢畫像石中也多有體現(xiàn),但是頭戴大象面具進行角抵表演的還沒有見到。與諸城“象首人身”畫像石同時出土的相關(guān)畫像石也找不到和其他猛獸進行角斗的線索。

鑒于大象與佛教的密切關(guān)系,諸城畫像石是不是有可能展現(xiàn)佛教的一些因素呢?我對此持否定意見。應(yīng)該說畫像石“象首人身”的外形,有點類似于在印度宗教和民間生活中的一種“象頭神”,此神在印度諸神中極為有名,是智慧和成功之神,也是知識和文學(xué)的保護神。在我國最早與佛教有關(guān)的“象首人身”像應(yīng)該是敦煌莫高窟第285 窟的西魏大統(tǒng)四至五年(538~539 年)禪窟中的壁畫,畫像中有繪象頭神的俄尼沙(Ganesa,即象頭神),位于大自在天的下面。象頭人身呈坐姿,無坐騎,上身披有飄帶,下身著裙,左手握象牙,置于胸前,右手曲肘上舉一缽,象鼻正在吸食缽中之物。所以諸城的這塊“象首人身”畫像石與佛教關(guān)系不大。

另外,在驅(qū)逐疫鬼的儺舞表演中,頭戴面具的裝扮更是屢見不鮮。但從目前的文獻記載來看,還沒有發(fā)現(xiàn)關(guān)于帶著大象面具進行儺舞表演的資料。

“象舞”在兩漢時盛極一時,諸城“象舞”畫像石的出土又為“象舞”補充了新的資料,填補了頭戴象首面具進行舞蹈的圖像空白,進一步印證了學(xué)者們關(guān)于頭戴大象面具舞蹈表演的有關(guān)研究,為漢代樂舞百戲的研究和推斷提供了有力的證據(jù)。

猜你喜歡
馴象百戲諸城
別和諸城恐龍聊夢想
嫉妒神象的國王
馴象
《麥霸英雄匯》“記歌詞”的諸城之戰(zhàn)
大江東去浪千疊——百戲之祖“昆曲”
鄒城漢畫像中的樂舞百戲
眉戶《百戲圖》《曲調(diào)名》考論
中華戲曲(2017年2期)2017-02-16 06:53:58
馴象師與豪豬斗士
讀書文摘(2016年12期)2017-01-12 20:47:26
諸城發(fā)現(xiàn)纖角龍類新屬種化石 獲名“諸城坐角龍”
齊魯周刊(2016年1期)2016-01-12 02:35:15
放開那些大象!
宁城县| 肥东县| 丰都县| 宜兴市| 平阳县| 余江县| 马公市| 大名县| 上栗县| 山丹县| 岱山县| 犍为县| 巴林右旗| 湛江市| 和静县| 罗田县| 南充市| 云安县| 铜川市| 青川县| 监利县| 加查县| 长岛县| 汤阴县| 东丰县| 宁晋县| 武山县| 合山市| 闽清县| 丹巴县| 吕梁市| 延长县| 兴城市| 江口县| 陆丰市| 布尔津县| 腾冲县| 奎屯市| 德钦县| 镇康县| 湖北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