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馳
有個很久不聯(lián)系的老同學(xué),聽說我當(dāng)了記者后很興奮地問:你都采訪過哪些名人?掰著指頭數(shù)了半天,一個也沒有,著實讓老同學(xué)失望了。
說句心里話,也曾想與某些領(lǐng)域的著名人物面對面聊聊,探尋一下他們在風(fēng)云變幻中的心路歷程。他們的遭遇可能常人一生也無法遇上,所以寫出來的故事才吸引讀者,自然也吸引記者。奈何,我們雜志接觸的大都是小人物,采訪名人對我而言只能是心里的念頭。
不過,小人物身上就沒有好故事嗎?未必。網(wǎng)上曾流傳一個北漂青年阿福的微視頻。這個胖胖的少年準備離開北京返鄉(xiāng),可他又舍不得這個充滿機遇與夢想的地方。夜幕降下,酒后微醺,阿福蹲在天橋上自言自語,突然放聲高唱:“如果有一天,我不得不離去……”他失聲痛哭。短短6分半的視頻,引發(fā)無數(shù)年輕人的共鳴。很多人留言,是哭著看完的。
采訪鞍鋼的田力時,有一個細節(jié)仿佛讓我瞬間觸電:他說,鞍鋼的許多老工人不會說什么豪言壯語,但他們年老選擇墓地時,都希望能沖著工廠的方向?!澳前谆ɑǖ哪贡。屓丝戳诵睦锇l(fā)堵。”
生有所戀,死有所依。田力講的故事,讓我心里百味雜陳,后來都寫進了文章里。不過,有位老記者看完后,有些不以為然,“他又不是郭明義那樣人物,何必花這么多篇幅去寫他呢?”這位前輩鄭重地告誡我:還是多寫寫名人吧,別浪費自己的精力。
也許他還沒意識到,只要我們?nèi)ネ诰?,小人物身上其實也有很多好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