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姑姑去開家長會(父母出差),回來告訴我要努力,不然一定考不上好高中,我就發(fā)火了。感覺“中考”已經(jīng)成為我的導火線了,明明最了解中考重要性的人是我,在努力的人是我,壓力大的也是我,為什么還要跟我講這些呢?他們之前完全就不管我啊……我現(xiàn)在周末都住在學校不想回家,一放假我就崩潰,完全不知道該如何面對父母,老師我該怎么辦?
阿 苗
喃喃自語同學,從你的描述看,與這樣的同學同處一室,誰都會覺得有些不適。你不必責備自己小心眼,但也不要責備那個“包打聽”同學,嘗試去理解、包容并幫助他。你那位同學之所以愛打聽別人的事情,我覺得應該有多種原因。比如,他可能是個獨立性與自主性發(fā)展偏慢的人,所以自己該做什么事,什么時候做什么事,他不夠自信,更不敢單獨決策,所以他必須隨時了解別人的安排與進度,以作為自己的“辦事指南”。又比如,那位室友可能過度重視學習成績,并伴有焦慮情緒?!澳愣紝懥诉@么多了啊,我還沒開始寫呢?!边@樣的話其實多少投射出他焦慮的心理狀態(tài)。所以,他非常重視同伴的用功程度,不了解其他人的學習情況,會讓他心生不安??傊瑥哪愕拿枋鰜砜?,這是位沒有惡意的同學,說他不懂禮節(jié),倒不如說他沒有自信。所以作為同學,我們要理解、寬容他。但愛打聽別人的事情,確實是一個不好的習慣。你們這些室友對他所有的打探都“有問必答”的話,會助長他的不良行為,那就不是包容而是縱容了。所以在不傷害對方自尊的基礎上,可以說“我也不清楚”“他去哪里了,我哪里知道啊,我才懶得知道”“不知道,他沒主動告訴我,我也不好意思問他”……巧妙說“不”,是對那位同學善意的提醒,也是一種不留痕跡的幫助。
阿苗,從來信看得出,你在許多方面都比同齡人成熟。你能了解到中考對未來人生的重要性,并已經(jīng)非常努力地為之奮斗了?,F(xiàn)在學業(yè)本身給你的壓力已經(jīng)夠大了,父母與姑姑等人卻“不合時宜”地管教、“多此一舉”地耳提面命,讓你深陷無休止的惱怒與煩悶之中。學習壓力之外又生出個副產(chǎn)品“碎碎念”,讓你很是崩潰。要改善自己的處境,我建議先改變自己的內(nèi)環(huán)境,也就是心境;再改變自己的外環(huán)境,也就是父母不合理的嘮叨行為。
你說“明明最了解中考重要性的人是我,在努力的人是我,壓力大的也是我,為什么還要跟我講這些呢”,乍一看,你是挺有道理的,但從長輩的角度看,他們也有自己的道理。姑姑受你父母之托去開家長會,老師可能不斷強調(diào)家長要做好督促工作,姑姑出于對你的愛與責任,所以回來后對你說了一句堪稱真理的提醒語。作為一個旁觀者,我覺得合情合理。再說對中考重要性的了解,我沒你這樣的信心說你的父母不如你,中考對人生究竟意味著什么,畢業(yè)了二十年后的他們應該有點發(fā)言權吧。你的父母在生活的考場上也在拼命努力,中考給了你壓力,給你父母的也許是加倍的壓力。父母以前不管你,那是因為你一直很自覺,但在中考面前,責任讓他們無法淡定,所以他們一再點燃你的“導火線”。說穿了,他們也是壓力過大。所以,請不要誤解父母,即使在壓力之下,也要保持理性的判斷力和對父愛、母愛的感受力。唯有感恩與理性,才能帶來內(nèi)心的平靜。
在學會理解父母的同時,你也可以借助班主任之力來舒緩父母的焦慮。向老師訴說自己的苦惱,讓老師告訴你父母,你已經(jīng)非常努力,完全不必再做過多的提醒,否則只會加重你的精神負擔,起反作用。另外,你自己也要多主動匯報在校的學習、生活情況,這也是緩解父母焦慮的良方:溝通多,誤解少;了解多,焦慮少;信任多,嘮叨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