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董治順
讀《1965:耀邦早春行》:百姓誰不愛好官
文/董治順
讀這本書,常常使心靈受到撞擊、震撼、洗禮!不感動,不落淚,由不得人。
本書作者李大斌,是《安康日報》的一名記者。他歷時20年,搜集大量史料,走訪數(shù)十位當時的親歷者、知情者、見證者,真實地再現(xiàn)了胡耀邦同志擔任中共中央西北局第二書記兼陜西省委代理第一書記時,于1965年初春時節(jié),8天時間深入到安康地區(qū)7個縣調研的情景。沒有多少議論、評說,更沒有修飾、加工,而是“現(xiàn)場直播”,原汁原味,把耀邦當時的音容笑貌、喜怒哀樂、言行舉止,毫不走樣地呈現(xiàn)給讀者,令人過目不忘,銘刻在心。
耀邦是一位心系百姓、富有情感的人。他的思想情緒,以百姓的苦樂為轉移,百姓喜,他亦喜,百姓悲,他亦悲。時光過去了將近半個世紀,只要提起他,人們都會說他是一位為民辦事的好人、好官!
先說說幾個小故事吧!
1965年2月7日早上,耀邦在寧陜縣公安局局長的眼皮底下“失蹤”了,他遛到東河河邊去私訪。一位農村婦女用布半露半蓋著賣菜,見了耀邦躲避不及。她怕被人發(fā)現(xiàn),晚上要在生產(chǎn)隊挨批斗。耀邦走上前去給她壯膽:“不要怕,你就說省上胡耀邦讓賣的?!彼謱σ晃槐巢襁M城的老人說:“共產(chǎn)黨允許農民進城賣柴?!?/p>
2月8日,漢陰縣。耀邦等幾位“大干部”到西北大隊柑橘園勞動,消息傳開,立即引來當?shù)厝罕妵^。一位大娘把耀邦坐的小車摸來摸去。耀邦問,坐過嗎?大娘說,看才看過幾眼,哪里坐過!他馬上叫過司機,請大娘坐進小車前排,在公路上“兜了一回風”。看著大娘笑,圍觀的農民笑,他也笑了。
2月9日,白河縣。一位名叫盧忠秀的大娘,前一年一家人由下放的農村返回縣城,一無口糧,二無戶口,成了“黑戶”,無法生活。她聽說“省城來了一位能為群眾解決困難的大官”,天麻麻亮,便斗膽去找這位大官。耀邦讓大娘到他的房子里談,聽完訴說,他翻翻抽屜,沒有可用的紙,就當下掏出一個紙煙盒,把剩下的幾支煙倒在桌子上,還順手拿了一支遞給大娘。大娘見這么大的官向她敬煙,也就大方地抽了起來。耀邦拆開煙盒,在背面寫了兩行字,讓大娘拿去交給城關公社領導。很快,一家人領到了口糧,不久,又報上了戶口。
這只是耀邦安康之行的幾個小插曲。
耀邦的安康之行,主要是調研和謀劃關乎安康發(fā)展、群眾生活的大事,著眼點是抓經(jīng)濟、抓生產(chǎn)。這個思想是貫穿始終的。每到一地,他先看縣志,先調查,再研究。然后再開“處方”,對癥下藥。就連偷閑理發(fā)洗澡,也不忘向理發(fā)、搓澡師傅詢問口糧夠不夠吃,有沒有零錢花,讓他們實話實說。他要求各級干部“要做好工作,把生產(chǎn)搞上去。生產(chǎn)搞不好,叫什么大好形勢,叫什么為人民服務!天大的事情,就是把生產(chǎn)搞好,這是前提、根本”,“其他都要為這個根本服務”。這樣的話,他走了一路,講了一路。
政策來自實踐,主意來自群眾。安康山多地少,又缺少肥料,土地瘠薄,每人每月只有25斤半口糧,每年3尺布票。耀邦拍板,免去安康地區(qū)3000擔棉花征購任務,解決群眾的穿衣問題。他又請求國務院批準,將陜西省17億斤公購糧減到14億斤,給安康地區(qū)減少1300萬斤,增加群眾的口糧。年近九旬的孫杰老人,當年曾隨同耀邦去了旬陽、白河、平利三縣,對耀邦夜以繼日的工作作風和關心群眾疾苦的愛民情結感受特深。他說:“中國的官員都像胡耀邦一樣,雷厲風行,說干就干,就沒有什么事干不成!”
耀邦是個極其精細,善于算賬,喜歡用數(shù)字說話的人。他在安康提出的“兩手抓,雙豐收”,就是根據(jù)安康山多地少的情況,通過算賬算出來的。具體講,就是一手抓糧食,一手抓多種經(jīng)營,抓山貨土特產(chǎn)。他說,山上的寶貝多得很。愚公移山的辦法不要學,愚公的精神要好好學。把糧食抓上去,就有飯吃,把山治好,就有錢花。
耀邦是個博學強記,善于學習,善于總結的人。他的思想、觀點、辦法、主意,都是在調查研究過程中提煉出來的,秘書、“秀才”寫不出來,也沒有現(xiàn)成的東西可以借鑒,很多話都出自老百姓之口,風趣幽默,會場里時常會發(fā)出爽朗的笑聲,引起陣陣掌聲。讀這本書,不像是在讀書,倒像是聽故事,拉家常,是一種享受。動情處,如他對賣菜的婦女說“不要怕,你就說省上胡耀邦讓賣的”,會不由得潸然淚下。讀到幽默處,如他說他今年50大壽,有胃病,有痔瘡,牙齒掉了五個,成績不大,身體不好,悲觀不悲觀?可他還想搞三個五年計劃,那時65歲;要搞四個五年計劃就是70歲。人活七十古來稀,七十三,八十四,閻王不叫自己去,那時就嗚呼哀哉,重新參加地下黨了。由不得發(fā)出笑聲。
耀邦安康之行,最關心的是群眾的溫飽問題。在那個左傾思潮盛行的年代,他就大膽提出了改革開放的主張,如以經(jīng)濟建設為中心,干部的好壞要以生產(chǎn)成績來衡量,要向前看,要抓大事,要解放思想,要尊敬知識、尊重人才,要按經(jīng)濟規(guī)律辦事。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前能提出這些觀點,而且毫不含糊,毫不遮遮掩掩,足以說明他是一位有膽識有遠見的卓越領導者,“是一位真正的共產(chǎn)黨人”。
習總書記在《念奴嬌·追思焦裕祿》一詞中寫道:“魂飛萬里,盼歸來,此水此山此地。百姓誰不愛好官?”完全代表了廣大人民群眾的心聲,同樣也是對耀邦同志的追思、懷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