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麗霞
小學英語教學是學生學習英語的啟蒙階段,是激發(fā)學習英語興趣、形成正確語音、養(yǎng)成良好學習習慣的關鍵時期。那么如何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娛樂活動中學英語,激發(fā)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產生學習英語的欲望;同時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聽、說能力,良好的語言、語流、語感,為今后的學習階段打下基礎,這就需要我們低年級英語教師為學生營造一個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讓他們快快樂樂地學習英語。
一、創(chuàng)造課前輕松愉悅的環(huán)境,增強學生說英語的自信心
低年級的學生剛接觸英語,英語對于他們來說很新奇,他們常常是既想說英語又怕說的一種心態(tài)。為此,我經常每節(jié)課提前來教室,和孩子們用英語進行適當交流,從一些簡單話語,如:Hello,×××.Good morning/afternoon. How are you ?等到一些頗難的:如: Are you happy?Why? What do you like?等,來激發(fā)孩子們學英語的欲望,讓孩子們自然開口說英語,一點一點增加他們學英語的自信心。
二、巧用道具和卡片,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英語教學中,我們教師也要適時地運用一些道具和卡片進行教學,如教動物名稱時,首先,我說今天要帶同學們去參觀“動物園”(zoo),當我把可愛的絨毛猴子拿出來時,全班的學習高潮立刻掀起,我就扮起猴子的聲音直接與學生對話:“Hello,Im a monkey!”示范幾次后請會的學生接近猴子說:“Hello,Im a monkey!”再傳給舉手爭說的學生,在全班學生都聽懂的基礎上進行快說快傳的游戲。很快的,學生已經認識了老師“動物園”里的各種可愛多姿的動物,最后用單詞卡片讓孩子們重溫這些動物單詞,我出示卡片的一角,讓孩子們猜單詞并大聲讀出來。這堂課氣氛活躍,不僅不同層次愛好的學生都激發(fā)了興趣,滿足了需要,而且得到良好的訓練效果。
三、增強教學內容的趣味性,讓學生在課堂上快樂的游戲學習
低年級的學生容易注意力不集中,學習興趣不是一直很濃厚,教師可以適當將娛樂、游戲與學習結合起來。為此,我在教單詞、句子、詩歌的時候,給它們配以動作、聲音、節(jié)奏,讓說話與動作、聲音、節(jié)奏相結合,使學生學得輕松愉快,并記得牢。例如,在教學四年級上冊中的Rhyme Two fat boys時,我讓孩子們邊聽錄音邊觀看圖片——拇指畫,孩子們覺得很有趣,于是我說,不如我們也來畫畫拇指畫說說吧!他們很是開心,都迫不及待地拿出自己的水筆在自己的兩個大拇指上畫上可愛的表情,然后自己不自覺地站起身來跟著韻律詩節(jié)奏晃動著身體說演起來,盡管有些學生說得并不是很準確,但是我相信只要他們肯動嘴說就是進步,就說明他快樂地投入到英語學習中來了。
四、創(chuàng)設真實快樂情景,讓學生演繹真實生活
低年級學生活潑好動,模仿能力強,愛表現自己,我們教師可以在課堂上多增創(chuàng)一些生活化的、愉快的情景,讓學生表演。譯林英語新教材中的Story和Cartoon部分有著豐富的真實的表演素材,我們教師可以直接將課本利用好。比如,在教學三年級上冊Happy New Year這一課,我要求孩子們事先做好一些新年賀卡和新年禮物,在上課前我也和孩子們一起將教室裝扮了一下,播放新年歌,讓孩子們感受一種濃濃的節(jié)日氣氛。在表演環(huán)節(jié)讓孩子們引用課本中的語言并帶上自己做的賀卡、禮物和自己的朋友或同學交流,讓學生在真實愉悅的情景中自然習得本課的重點知識,并能活學活用。
五、創(chuàng)設民主、寬容、和諧的口語交際環(huán)境,營造愉悅課堂氛圍
低年級小學,由于受英語信息刺激較少,且因漢語干擾,在班上和老師同學用英語交流時有許多顧慮,有時不免出錯和膽怯。因此,我們教師要保護學生發(fā)言的積極性,千萬不要因為糾正語言的錯誤而挫傷了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否則教師就真正犯了一個最大的錯誤。對勇于實踐的任何創(chuàng)造,我們都應該采取鼓勵的態(tài)度。要讓學生明白每個說英語人的身上,都帶有成千上萬的錯誤。說錯一句,就等于扔掉一個錯誤,說得越多,那錯誤自然也就扔掉越多。所以,每當學生犯錯時,我都會微笑地對他們說:“沒關系,老師小時候也會犯這樣的錯誤?!苯o他們一個微笑,一個鼓勵,一個寬容,幫助孩子在心理上營造一愉快的氛圍,使他們樂學、愿學。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成功的快樂是一種巨大的情趣和力量?!敝挥懈鶕和瘜W習語言必須遵循的語言發(fā)展規(guī)律,才能激發(fā)起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當然,英語口語交際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養(yǎng)成的,這要求我們貴在堅持。在日常教學中,多給學生創(chuàng)設輕松愉悅的環(huán)境,給他們足夠的時間和空間去交流和體驗,讓他們從“要我說”轉變成“我要說”,讓他們真正體味“樂中學”“學中樂”!
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