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對臺灣無疑是眷顧和厚愛的,除了造就出本島的靈秀風光,還不忘錦上添花地,在周遭海域上撒落了幾座燦若明珠的離島群嶼——金門、澎湖、馬祖。這些離島不僅各自擁有獨特奧妙的景觀地貌,民情風俗上更顯異彩紛呈。
自2008年海峽兩岸正式啟動大陸居民赴臺旅游以來,每年春節(jié)寶島臺灣游都是最熱門的旅游目的地之一。從今年元旦起,大陸居民個人赴臺灣離島金門、馬祖及澎湖3地旅游,只需事先在戶籍所在地辦理《大陸居民往來臺灣通行證》及旅游簽注,抵達3地后即可直接申請“臺灣地區(qū)入出境許可證”,每人次新臺幣600元(約人民幣120元)可停留16天15夜,但不能中轉(zhuǎn)至臺灣本島。
這個春節(jié)不妨就來一次說走就走的旅行,感受臺灣離島的別樣之美。
古名“浯洲”、“滄浯”的金門島,面積約為133平方公里,與大陸最近處僅2310米。滄海桑田,時過境遷。今日的金門已經(jīng)退去昔日煙硝烽火的戰(zhàn)地戎裝,成為臺灣離島觀光勝地。一幢幢古樸的老宅,是探索歷史最好的起點,落腳在這里,仿似能聽見土地傾訴的聲音……
金門最美的地方是什么?迷人的海景,還是獨有的特色小吃。在金門不僅有莒光樓、翟山坑道、水頭古厝群等這樣的經(jīng)典景點,還能感受山后民俗文化村、獅山炮陣地的濃濃懷舊氣息,更能體驗雙鯉湖濕地觀的綠色生態(tài)文化。在金門,還能發(fā)現(xiàn)每個村落里都有很多造型奇特的獅子圖騰,或蹲或站,有的怒目而視,有的則含笑逗趣,這就是島上獨有的形象標志—風獅爺。這些風獅爺皆用當?shù)爻霎a(chǎn)的花崗巖雕刻而成,隨著歲月的流逝,目前僅存53尊,記載著金門的風風雨雨。
昔日兩岸軍事對峙時期,金門遺留了眾多軍事遺跡,如今已深具民用價值和觀光價值,島上縱橫交錯的地下坑道被充分再利用,紛紛華麗轉(zhuǎn)身,成為神秘又具魅力的景點。而當年那場炮戰(zhàn)為金門留下的眾多廢棄炮彈,如今業(yè)已“變廢為寶”。金門民眾以廢棄炮彈殼為原材料制造菜刀等各類精美刀具,鍛造出馳名中外的“金門鋼刀”。金門之美,除了歷史文化,自然就是不可不提的美食。以彈性著稱的金門面線、酥香濃郁的金門貢糖、甜香絲滑的特色奶茶……煮上一碗金門蚵仔面線,海蚵個頭雖小,但肉感厚實,面線爽滑不糊。若是喜歡甜食,金門貢糖也不會讓你失望。優(yōu)質(zhì)的花生經(jīng)過烘焙,配以純凈的麥芽糖,那軟硬相宜、不脆不粘、不燥不酥之滋味,定讓人愛不釋口。當然還有兩岸聞名的金門高粱酒,入喉滑順溫暖,不辛辣、不嗆喉,冰后飲用尤其好喝。
悠揚的《外婆的澎湖灣》,是否曾引起你對澎湖的無限遐思?就如歌謠里傳唱一般,澎湖是臺灣地區(qū)唯一一個全部由島嶼組成的縣市,共有90個大小不等的島嶼。浪漫的風情來自于自然的美,澎湖不僅僅有“陽光、海浪、沙灘、仙人掌”,澎湖因盛產(chǎn)“天人菊”,又稱“菊島”。因一年中長達半年之久的風季,使島上樹木難以長高,建筑不能蓋高,視野得以一片開闊。碧海藍天與金色海岸相映成趣,還有漫山遍野的仙人掌、草原上天人菊星星點點,天空中澎湖小云雀在引吭高歌。
澎湖沒有一望而令人傾心的天生麗質(zhì),但澎湖人把自己家園的點滴價值都精心捧到你面前,讓人于不知不覺中贊美它樸素而深邃的美麗。比如澎湖的地貌,火山溶巖凝固成的黑灰色,乍一看少有植被,不是寸草不生,也是只生寸草,且地勢平坦,少起伏變化,50多米的小丘便被當?shù)厝朔Q為“高山”。還有澎湖的那些老建筑,令人不得不駐足欣賞。小巷里的四眼石井,居然是元朝的作品;刻工繁復精細的天后宮,建于明萬歷年間,是臺灣最早的媽祖廟,藏有臺灣最早的碑刻;西嶼鄉(xiāng)二坎村,百年以上閩南風格的老屋更是不能不看。
澎湖通常被稱為離島。而地處澎湖最南端的七美,更是離島之中的離島。從澎湖馬公市搭乘交通船,近兩小時才能到達36公里之外的七美。來到這里的每對情侶,都喜歡以雙心石滬為背景,擺出恩愛甜蜜的表情,用照片留住最小清新的愛情宣言。其實,在七美最適合的觀光方式,就是什么都不做,騎上摩托車,隨性地環(huán)島兜風。
澎湖獨特的地域環(huán)境也造就了這個海鮮美食之島。生蠔(牡蠣)料理是到澎湖必須吃的美食。不管是生吃、碳烤、還是做成蚵仔煎、蚵仔面線,都讓你大呼過癮哦。坐在搖搖晃晃的漂浮餐廳里,大口的咽下一顆顆剛撈上來的肥美生蠔,猶如人生一大享受。
海風徐徐,伴著阿兵哥的口令傳呼聲,絕壁天險,燕鷗遨游其間,自得其樂,古厝錯落,不知不覺發(fā)思古之幽情,深邃坑道,堅固中帶著陰森氣息,迷彩、海藍、紅磚、灰石板,豐富了馬祖純樸的面貌,這處融合樸實人文與自然風光的美麗境地。從令人肅然的軍事碉堡、斷崖絕壁,到讓人流連忘返的芹壁村,每走一步,也令人涌現(xiàn)出更多的感動。
受“盛名”之累的馬祖,昔日給人的印象一直處于軍備嚴密之地,不過,這都是在兩岸軍事對峙時期建立起來的刻板印象。談到昔日的馬祖,氣氛不似現(xiàn)在嚴肅,不僅是漁民與商旅往來的貿(mào)易小島,更是本地居民口中的神跡發(fā)生之地。相傳宋代,孝順的林默娘投海尋父,最后抱著父親的遺體漂至馬祖,并于此地羽化成仙庇佑漁民與商旅。當?shù)鼐用駷楦心钇涠鳚?,便把臨近的小島以“媽祖”命名,日后為避諱遂取其諧音為馬祖。
而馬祖最富盛名之地,當屬芹壁民居。早年當?shù)鼐用褚圆段r為生,當?shù)刎S沛的漁資源使得辛勤工作的漁民累積了不少財富,遂紛紛建蓋起一間間舒適的閩東式建筑。傳統(tǒng)的閩東式建筑,大部分獨棟雙層,并多以花崗巖為建材,再砌成一塊塊方正如印章的石塊搭建,故又稱為“一顆印”式建筑。在房屋的結(jié)構(gòu)上,則可明顯感受到自然與人文的巧妙結(jié)合,建材多為石塊。在紅瓦接縫處,用一塊塊小石頭壓住,以防止強勁的季風將屋頂吹走,顯現(xiàn)出當?shù)鼐用竦纳钪腔邸?/p>
說到馬祖特產(chǎn),自然少不了酒。馬祖酒雖不如金門高粱聞名,卻也是佳釀。馬祖人不但本身愛喝酒,更會自行釀酒,幾乎家家戶戶都有一套釀酒祖?zhèn)髅胤?,除了一般大家熟知的米酒、高粱、老酒等酒類之外,俗稱蕃薯燒的甘薯酒更是當?shù)孛a(chǎn)。而繼光餅也是來到馬祖不可錯過的小吃。據(jù)說繼光餅的名稱由來,源自明朝武將戚繼光,當時將行軍干糧做成餅狀,讓士兵以繩串起掛于胸前以利攜帶并食用。馬祖所賣的繼光餅,是僅存以傳統(tǒng)貼爐窯烤制成,吃起來有一種面粉的焦香與厚實的咬勁。近年改良后的繼光餅一改過往油炸的烹調(diào)方式,改以烤箱烘烤,類似漢堡,中間夾上火腿與煎蛋,堪稱“馬祖漢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