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 欣 □李小舟 □袁 旭(河南省水利勘測設計研究有限公司)
南水北調(diào)中線一期工程總干渠河南段鐵路交叉工程共有28座鐵路交叉建筑物,其中14條為國家鐵路,2條為地方鐵路,12條為企業(yè)鐵路。
鐵路交叉建筑物工程分為改線設計和變線設計,改線設計為將原有鐵路跨總干渠段改離原有線路,包括跨總干渠鐵路橋、橋涵工點、渠道維護道路框架涵及左岸截流溝涵洞等,需重新進行永久征地;變線設計為將原有鐵路跨總干渠段暫時改離原有線路,待原有線路跨干渠段按新設計標準修建完成后再改回原線路,僅需對變線施工用地臨時占用。
28座鐵路交叉建筑物的征遷規(guī)劃設計是總干渠征遷工作的一部分,但又獨立于總干渠征遷規(guī)劃。為保證工程實施的一致性,統(tǒng)一采用總干渠的征遷設計標準,但具體到鐵路行業(yè)的特殊性,技術要求有所不同,在求同存異的基礎上,標準有所不同。
總干渠征遷安置規(guī)劃設計按工程設計紅線范圍征地;鐵路交叉建筑物征遷安置規(guī)劃設計征地紅線范圍與總干渠一致,但根據(jù)國務院頒布的《鐵路運輸安全保護條例》(國務院令第403號),在鐵路線路兩側(cè)應當設立鐵路線路安全保護區(qū)。鐵路線路安全保護區(qū)的范圍,從鐵路線路路堤坡腳、路塹坡頂或者鐵路橋梁外側(cè)起向外的距離分別為:①城市市區(qū)≥8 m;②城市郊區(qū)居民居住區(qū)≥10 m;③村鎮(zhèn)居民居住區(qū)≥12 m;④其他地區(qū)≥15 m。鐵路線路安全保護區(qū)的具體范圍,由鐵路管理機構(gòu)提出方案,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按照保障鐵路運輸安全和節(jié)約用地的原則劃定。鐵路用地能滿足前款要求的,由鐵路管理機構(gòu)在鐵路用地范圍內(nèi)劃定鐵路線路安全保護區(qū)。根據(jù)鄭州鐵路局印發(fā)的《鄭州鐵路局營業(yè)線施工安全補充辦法》文件精神,結(jié)合現(xiàn)場實際情況,對改線鐵路路堤坡腳線外20 m影響范圍內(nèi)的居民生活房屋按總干渠標準拆遷補償,并在鐵路兩側(cè)合理布設聲屏障,盡可能減少鐵路運行對周邊群眾生活的影響。因安全保護區(qū)而拆除房屋的僅涉及3座鐵路交叉建造物。
2.1.1 沿線受影響情況
本工程沿線涉及中國移動、聯(lián)通公司、中國電信、廣播電視及國防通信,各部門的通信網(wǎng)絡自成體系,受本線影響的光電纜線路多,且規(guī)格高。沿線無線基站密集,包括移動、聯(lián)通(含網(wǎng)通)、鐵通等無線基站大小40余處,有少量基站受影響。
2.1.2 遷改原則及方案
所有通信線路都不允許在電氣化鐵路上方跨越,凡跨越鐵路的電纜、光纜和架空明線,必須改為在鐵路路基下深埋并套鋼管防護,也可以利用地形,在隧道頂、橋下、上跨立交橋的橋面上埋管、涵洞埋設等方式過軌。
地埋光、電纜線路穿越鐵路,其過軌部分同樣也要采用鋼管防護,高速鐵路和客運專線一定要預埋鋼管并夯實,同時預留備用鋼管,鋼管埋深距鐵路路基面>1.20 m。過軌部分兩端設接頭坑,接頭坑應設在鐵路用地界外。
2.2.1 遷改原則
對影響鐵路土建及電氣化鐵路工程實施及運行安全的既有電力線路均進行遷改處理;并按滿足I級電氣化鐵路安全限界標準的要求進行遷改。
沿線與電氣化鐵路交叉跨越和平行的電力線路不符合國家及部頒的有關規(guī)程、規(guī)范及影響電氣化工程施工的電力線路均應進行拆遷,平行鐵路的電力線路的桿塔距鐵路最鄰近股道中心的距離路外產(chǎn)權的應大于桿高加3 m的要求。
為提升鐵路供電系統(tǒng)抗災能力,10 kV及以下等級的線路全部改由電纜穿越鐵路線;35 kV電力線路原則上由電纜穿越鐵路線,困難情況下可采用增大線徑、減小跨距、提高桿塔高度和強度增高跨越鐵路接觸網(wǎng)。
110 kV及以上等級的線路采取增大線徑、減小跨距、提高桿塔高度和強度增高跨越電氣化鐵路接觸網(wǎng)。
2.2.2 技術要求
根據(jù)現(xiàn)行《110-500kV架空送電線路設計技術規(guī)程》(GB50545-2010)、《66kV及以下架空送電線路設計技術規(guī)范》(GB50061-97)、《鐵路電力設計規(guī)范》(TB10008-2006)中有關要求,結(jié)合本線電氣化技術條件,對電力線路遷改工程擬定如下主要技術要求。
2.2.2.1 架空線:架空電力線路與鐵路交叉跨越或接近的要求
①導線或地線在跨越檔內(nèi)不得有接頭;②交叉檔導線最小截面,35kV采用鋼芯鋁絞線35 mm2;③鄰檔斷線情況,35kV及以上校驗,跨越檔導線距27.50kV帶電體最小垂直距離>2.00 m,當桿塔為固定橫擔,且為分裂導線時,可不校驗;④交叉檔固定方式:雙固定,懸垂線夾采用固定線夾;⑤最小垂直距離(至軌頂):0.40~10kV不得跨越,35~110kV,11.40m,220kV,12.40m,500 kV,16.00 m;⑥最小水平距離:交叉30 m,平等最高桿(塔)高加3.10 m。
2.2.2.2 電纜線路
①電纜過軌原則上在附近的橋涵下電纜過軌,對于橋涵距離較遠的(距離掌握在50 m)可采用管就地過軌方式。②為便于維修和事故搶修,減少其對路基的影響,每處過軌采用兩根保護管(一根穿纜、一根備用),并在保護管兩端各設電纜工作井一處。穿管采用熱鍍鋅直縫管,內(nèi)徑應不小于管內(nèi)電纜外徑的1.50倍,管壁厚度≥4 mm,路基以下的接頭應采用鋼性連接(螺紋套管或焊接)。③保護管延長不得小于線路中心外5.00 m,有排水溝時應延至溝邊外>2.00 m處;當同時需穿越有機械車輛通過的道路時應延至道路外側(cè)>3.00 m處。區(qū)間路基地段電纜井應設置在鐵路用地界外。④路基下管埋深距路基底面≥2.50 m(或按路基專業(yè)要求),若需同時穿越排水溝,其埋深不得小于溝底面0.50 m;路基外電纜直埋部分其電纜外皮距地面的深度:一般地段≥0.70 m,耕地≥1.00 m。
10 kV及以下配電線路改電纜穿管保護過軌,其埋深不得小于路基下1 m。平行接近線路采用徑路改移方式處理,一般采用架空線路,受地形限制的采用電纜徑路。改移徑路除需滿足與鐵路的水平距離要求外,城鎮(zhèn)附近還應滿足有關規(guī)劃部門的要求。
35 kV送電線路在跨越電氣化鐵路時,原則上采用電纜穿越。入地困難時,應與產(chǎn)權單位協(xié)商,簽訂協(xié)議后,增大線徑、減小跨距、提高桿塔高度和強度跨越鐵路接觸網(wǎng)。
110 kV及以上電力線路跨越檔和相鄰檔組成三檔獨立耐張段??缭綏U采用自立型鐵塔,跨越檔導線采用加強型芯鋁絞線并適當減小使用張力,截面留有裕量并符合電網(wǎng)發(fā)展要求。
電力拆改施工盡量做到一次到位,減少由于施工過渡引起的不必要的浪費。
28座鐵路交叉建筑物涉及的專項線路,均根據(jù)以上遷改要求,占壓的通信線路原架空線路改建為地埋穿越;占壓的電力線路10 kV,35 kV線路由架空改為地埋穿越,110 kV及以上線路加大檔距,加高桿(塔)高度,跨越鐵路。
28座鐵路交叉建筑物的征遷規(guī)劃在總干渠征遷安置標準的基礎上結(jié)合了以上鐵路行業(yè)規(guī)定,扎實的做好了鐵路交叉工程征遷工作,妥善解決了各種矛盾和問題,真正為南水北調(diào)工程順利實施創(chuàng)造了無障礙施工環(huán)境,保障了南水北調(diào)中線一期工程順利通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