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瑞清
(北安市博物館 黑龍江 北安 164000)
北安市博物館館藏一件金代雙鯉魚紋銅鏡,因鏡背邊緣有鏨刻銘文“上京巡院”字樣,又稱“上京巡院”銅鏡。根據(jù)入庫原始憑證的記錄,這面銅鏡直徑19.3 厘米,重1410 克,青銅鑄造,是北安市紅星農(nóng)場工人孫萬慶先生于1986年6月發(fā)現(xiàn)并于1991年4月捐獻給北安市文物管理所,后移交北安市博物館。金代銅鏡形制多樣,題材豐富,其中雙魚圖案為金代銅鏡的典型紋飾。大多數(shù)雙魚銅鏡是以銅鈕為中心,一對鯉魚按順時針方向在水波紋中互相追逐的形象作為主體紋樣。金代官鑄銅鏡上的銘文款識是識別金代銅鏡的一個重要標志。
金承襲遼制,建五京,置十四總管府,是為十九路?!督鹗贰さ乩碇尽酚涊d:“上京路,即海古之地,金之舊土也,國言“金”曰“按出虎”,按出虎水源于此,故名金源,建國之號蓋取諸此。國初稱為內(nèi)地,天眷元年號上京。海陵貞元元年遷都于燕,削上京之號,止稱會寧府,稱為國中者以違制論。大定十三年七月,后為上京?!雹偕暇┞份犉雅c路、合懶路、恤品路、曷蘇館路、胡里改路等路,其中蒲與路故城在今克東縣金城鄉(xiāng),與位于北安市城郊鄉(xiāng)的曷蘇昆山謀克故城隔烏裕爾河相望。
在蒲與路出土有“上京巡院”簽記的銅鏡正可作為蒲與路歸屬上京路的實證。遼金時期的諸京警巡院是世界上最早的警察機構(gòu),管理各京的治安。其中上京警巡院“使一員,正六品。掌平理獄訟、警察別部,總判院事。判官二員,正九品。掌檢稽失,簽判院事?!?《金史·百官志三》)另外還設有司吏六人,其中女真二人,漢人四人。②
蒲與路是金代北疆重鎮(zhèn),曾屯有重兵?!捌雅c”即“烏?!?、“烏裕爾”的女真語音譯,意為低洼之地。在克東縣曾出土一面雙魚銅鏡,樣式、風格也與北安文管所館藏的“上京巡院鏡”極其相似,應為同一時期的作品。同阿城白城等地出土的雙魚鏡相比,在蒲與路出土的這兩面銅鏡明顯具有以下特點:鏡鈕外兩條按順時針游動翻滾的雙魚占據(jù)了整個鏡背的空間。雙魚魚體較高,近似于高浮雕,頭部的鰓及唇結(jié)構(gòu)刻劃清楚,魚鱗較大,背鰭長,尾部翻折,尾鰭一長一短;雙魚造型寫實逼真,首尾相連追逐于水紋之間,銅鏡外緣無唐草紋等飾帶。金代缺銅,銅禁屢見于史冊?!督鹗贰な池浿尽?“(大定)十一年二月,禁私鑄銅鏡。舊有銅器悉送官,給其直之半。惟神佛像、鐘、磬、鈸、鈷、腰束帶、魚袋之屬,則存之?!雹塾衷?“初,大定間定制,民間應許存留銅鍮器物,若申賣入官,每斤給錢二百文。其弆藏應禁器物,首納者每斤給錢百文,非器物銅貨一百五十文,不及斤者計給之。在都官局及外路造賣銅器價,令運司佐貳檢校,鏡每斤三百十四文……明昌二年十月,敕減賣鏡價,防私鑄銷錢也?!雹苣酥痢懊耖g銅禁甚至,銅不給用,漸興窯冶。凡產(chǎn)銅地脈,遺吏境內(nèi)訪察無遣,且及外界,而民用銅器不可闕者,皆造于官而鬻之。既而官不勝煩,民不勝病”⑤金代銅料缺乏程度可見一斑。因此,金代銅鏡才愈加顯得珍貴。
金代銅鏡傳世不少,精品眾多,除雙魚紋鏡外,還有龍紋鏡、獸紋鏡、人物故事鏡等諸多種類,但歷代鑄鏡,唯有金代才有鑄造雙鯉魚紋銅鏡。如阿城出土號稱“銅鏡之王”的雙鯉魚大銅鏡,保存完整,造型大氣磅礴,世所罕見,雙魚紋銅鏡也就成為金代經(jīng)典紋樣。這與女真族早期漁獵生活中對水與魚的崇拜分不開的。女真人自先祖始,多從事漁獵,建國后,漁撈仍是他們維系生活的主要手段之一,選擇體態(tài)優(yōu)美又常見的鯉魚作為生活用品上的圖案就很自然了。此外,金代文化深受中原影響,鯉諧音利,更有鯉躍龍門、得鯉圖等祥瑞之說?!督鹗贰の逍兄尽分幸灿信嫒艘曱庺~為祥瑞的記載。金代官制規(guī)定:皇太子、親王佩玉魚,一品至五品官佩金魚,六、七品官則佩銀魚。女真人喜用鯉魚鑄鏡紋飾,應該說更是一種文化上的傳承。⑥
還需一點注意的是,北安文管所收藏的這面“上京巡院”鏡直徑達到19.3 厘米,在金代,銅鏡大者直徑也就在15 厘米左右,聯(lián)系到金代缺銅的史實也算是難得可貴了。這面銅鏡制作精美,鑄造工藝精湛,是在北安地區(qū)出土的最能代表女真族特色的文物之一,應該予以重視。
注釋:
①《金史·志第五 地理上》中華書局1975年版550 頁.
②《金史·志第三十八 百官三》中華書局1975年版1313 頁.
③《金史·志第二十九 食貨三》中華書局1975年版1070 頁.
④《金史·志第二十九 食貨三》中華書局1975年版1074 頁.
⑤《金史·志第二十七 食貨一》中華書局1975年版1029 頁.
⑥《金史·志第二十四 輿服下》中華書局1975年版882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