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長春
摘 要: 體驗過程、感悟方法是提高分數(shù)的關鍵, 本文通過分析2015年廣東卷理綜物理命題素材及知識結構、題型難易程度,提出應對2016年的物理高考命題新變化,應該從四個方面入手。
關鍵詞:廣東理綜物理;試題;分析;復習建議
中圖分類號:G633.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6148(2015)10-0045-3
2015年廣東高考理綜的物理考卷,知識點覆蓋較全、較廣,難度適中,大題相對往年偏易。物理試卷題型考點也是常規(guī)類型為主,不少題目的情景考生感到很熟悉,但又實現(xiàn)了穩(wěn)中求變、求新。
1 2015年廣東卷理綜物理命題素材及知識結構分析
2015年廣東高考理綜的物理考卷,知識點覆蓋較全,難度適中,物理非選擇題在近六年的理綜卷中,今年相對偏易。物理試卷題型考點也是常規(guī)類型為主,穩(wěn)中求變,有6個核心內(nèi)容在試題中第一次出現(xiàn)。素材源于教材而高于教材,在不少的題目中都能找到熟悉的感覺,例如16題的磁偏轉、17題的理想氣體、18題的原子核物理。但同時在設問上也有很多的新意,例如之前幾年的萬有引力題目一般都是考察環(huán)繞速度,今年著重考察了發(fā)射速度。又例如14題的運動的合成與分解、15題的變壓器、19題的靜平衡也同樣考出新意。
2 題型難易程度分析——選擇題難度增加,非選擇題難度減小
值得注意的是,在整份物理卷當中,命題者為了平穩(wěn)過渡,設計試題時,有不少的題目和設問,如15題、16題、20題有向全國Ⅰ卷靠的傾向。通過14題兩個對象的二維運動、15題改變次級匹數(shù)、19題的三維空間、20題的發(fā)射速度,增加了整份試題的難度,因此今年的計算題相對往年要容易很多。
又例如34題電路實驗,從伏安特性曲線實驗切入,融合了電阻的測量以及電動勢和內(nèi)阻兩個實驗,既考查了考生的基本實驗能力,又考查了考生對實驗的理解和綜合分析能力,其中第④步求電動勢和內(nèi)阻對考生而言,是較難的。35題電磁感應是大題,融合了感生和動生兩種模式,既考查了基本概念、原理,又考查了原理在不同物理情境中的應用,更強調(diào)學生的綜合能力,并通過“棒通過三角形abd區(qū)域時電流i與時間t的關系式”的設問,增加試題的難度,如果將其改為畫整個過程中感應電流i隨時間t的變化的i-t圖像,因為涉及到邊界問題,試題的難度會增加很多。而36題的問法更是結合了n次遞推的思路,有數(shù)列求和的意味,這在以往的廣東卷里面是極其少見的,而在全國卷則是較常見的考法。并通過第(3)小問“求碰后AB滑至第n個 (n 3 復習提高分數(shù)建議——體驗過程、感悟方法是關鍵 高中物理需要死記的知識點不算太多,考點也只有87個+13個實驗(2016年因少了一個模塊,會更少),但是考查起來就相當靈活。一個運動情景+另一個運動情景=形成二維運動動態(tài)新的情景,如14題;三條繩子+桿=三維靜態(tài)空間情景,如19題。一個知識點+另一個知識點就能組合出不同的題型,如34題第(2)小題“測電阻”+“測電動勢和內(nèi)阻”=電路較難題。35題的電磁感應感生模式+電磁感應動生模式=情景復雜大題,36題的“粗糙段+光滑段”(或減速運動+勻速運動)交替排列,再來一個第k個粗糙段,第n個光滑段,就形成了壓軸大題。因此,純粹的題海戰(zhàn)術不適合高中物理的學習,體驗過程、感悟方法是關鍵。 4 對2016年的物理高考命題新變化提四點復習建議 1)需要有意識地加強基礎知識點的理解,加強計算題的拆分與組合訓練。既不要因為題目簡單而不屑一顧,也不要因為這些組合題太難而放棄。學會把各個知識點重組變形,學會把難題大題重新拆分為基礎知識點的幾個小題,從而解答或從中尋找增分點,再配合經(jīng)典的題例學習,用最新的模擬題,特別是高考真題作為檢驗,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本能地應對全國Ⅰ卷的難度的能力與本領,提高應試效率與考試效益。 2)在領會、感悟物理基礎知識和基本模型的基礎上,學會畫知識結構圖。學生學習物理定義、概念和規(guī)律時是孤立的,另外學生不知道如何整理已學過的知識,形成不了有機的整體,只習慣于埋頭做題,搞題海戰(zhàn)術。題海戰(zhàn)術本身不是一種科學合理的學習方法,過多的做題,只會讓大多數(shù)學生更懼怕物理,而通過構建物理知識結構圖來形成物理是一個整體的觀念,則可以解決這個問題。但構建物理知識結構圖,并不是把一些物理知識簡單地堆放在一起,而是在學習了一個專題或一個階段后把相關的知識按一定的秩序和關聯(lián)組合。對某專題的理解程度越深,則所畫的結構圖所體現(xiàn)出的關聯(lián)性就越強,結構就越清晰。同時,也促使了學生把原本零散的、看似互不相連的各知識點相互關聯(lián)起來,加深物理整體的認識,從而對知識做到更加靈活地運用。 3)需要有意識地提高識圖能力,以及將靜態(tài)圖片轉化為動態(tài)情景的能力。因為物理的情景很多,大量的考試內(nèi)容信息中相當一部分都會以圖像、插圖的形式呈現(xiàn)。如果缺少這方面的能力,將會面對物理大題“斷片”,難以把握整體的物理過程。 4)隨著全國Ⅰ卷的使用,廣東卷中的考點以及原有的考法將會有所改變。首先要鞏固基礎,以不變應萬變。同時為了增強應對能力,可由有經(jīng)驗的老師對相關的題型進行講解和分析,做出一份2015年廣東卷理綜物理試題以及全國Ⅰ卷理綜物理的對比分析,明白兩種卷的難度及差異,做到自己心中有數(shù),才能在這個過渡時期游刃有余,迅速找到提分的感覺和感悟。 參考文獻: [1]粵教考函 [2015]24號,廣東省教育廳關于廣東省普通高考使用全國統(tǒng)一命題試卷的通知. (欄目編輯 陳 潔)
物理教學探討2015年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