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huán)球時報/2015-11-24/ 第14版面/國際論壇 /作者:【美】貝一明
亞洲與歐洲有著截然不同的經歷:歐洲經歷了兩次世界大戰(zhàn),而亞洲只經歷過一次。兩次世界大戰(zhàn)給歐洲造成巨大破壞,某種程度上也促使歐洲人在上世紀50年代解決了領土問題,創(chuàng)造了一體化的經濟和政治體系。隨著現在亞太地區(qū)島嶼爭端的升溫,許多人質疑:亞洲是否會像一戰(zhàn)前的歐洲那樣滑向大規(guī)模沖突呢?
二者之間確有一些明顯相似之處。比如,中國、日本、韓國、重返亞太的美國以及東南亞諸國在生產、貿易和金融等領域相互交融。但同時,圍繞領土和歷史問題的緊張局勢卻在逐漸升級。軍力擴張帶來的巨大收益,促使相關各方,尤其是美國無視后果,以魯莽和挑釁性姿態(tài)繼續(xù)向前推進軍力擴張。
中國在南海擴建島礁成為各方關注的焦點。盡管中國的確尋求提升在東南亞地區(qū)的影響力,但鑒于中國從未試圖干涉航運,美國采取目前這種咄咄逼人的姿態(tài)似乎有著并未言明的重要意義。引人關注的是,美國批評中國違反聯合國海洋法公約,但美國從未加入該條約。另外,貌似中國擴建人工島礁問題引起最多的關注,但實際上該地區(qū)其他國家也在開展類似建設。
需要指出的是,現在亞洲的島嶼之爭不同于100年前將歐洲脫入戰(zhàn)爭的那種領土之爭以及在過往戰(zhàn)爭中積累下來的揮之不去的仇恨。
盡管相互之間存在著經濟競爭,但現在大國之間并不存在類似一戰(zhàn)前在非洲等地的大規(guī)模殖民地紛爭等值得付諸戰(zhàn)爭的問題。不過,我們也不能低估可能的危險。作為影響亞太局勢的重要力量之一,美國內部正在發(fā)生著變化。美國軍方出現了一群“軍國主義者”,他們并不害怕引發(fā)全球戰(zhàn)爭,甚至決心使用軍事力量達成他們想要達成的目標。推動軍事手段解決敘利亞問題以及其他中東地區(qū)熱點問題的原因就在于此。
美國軍方得到一些實力強大的公司的支持。不斷擴大戰(zhàn)斗機、航空母艦和坦克的規(guī)模符合這些公司的利益。正因如此,他們才會推動在烏克蘭、敘利亞和南海等地制造緊張局勢,以證實維持不斷增加的傳統(tǒng)軍備軍費的正當性。還有一種可能就是,在敘利亞或南海制造緊張態(tài)勢可以防止人們關注氣候變化以及改革軍隊以應對真正威脅的需求。
中國與越南、菲律賓甚或日本之間的爭議本來并沒那么嚴重,在美國推動將相關問題軍事化之前一直處于可控范圍。但付諸軍事手段已經成為美國的典型政策。最根本的問題在于,為何華盛頓未對這種危險政策進行更多辯論或抵制。答案與這些島嶼沒有絲毫關系,而是更多出于美國社會的分裂以及過去支撐美國的意識形態(tài)根基的衰落。開放的公民社會在美國已經式微,政策的出臺不再來自如何建設國家的理想或對民眾的關愛,而是來自對金錢利益的追逐。
毫無疑問,推動南海問題軍事化只能適得其反。還是讓我們從現在開始止損,聚焦于真正的共同威脅。在此過程中,美國應該起到示范作用?!ㄗ髡呤琼n國慶熙大學副教授、亞洲研究所所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