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啟慧
對于家鄉(xiāng)的記憶,我們可以看到很多的代表,房子恐怕是最普通的,道路的變遷也常見,當然還有家鄉(xiāng)的一草一木。本文最精彩的莫過于對于記憶中故鄉(xiāng)的各種樹的描繪。作者從色彩、形狀、視覺、味覺等各個角度對家鄉(xiāng)的樹進行了立體化的展示,讓我們?nèi)缫娖錁洌缏勂浠?,如嘗其味。杏花“通體的云霞之色”,闖入曠野,展示著春之多情與浩茫;洋槐,清芬鮮冽,嗅之幽香,啖之微甜,在青黃不接時給窮苦人帶來希望;柿樹,蠟黃、碧綠、紅、紅透,這樣的色調(diào)是成熟的表現(xiàn),在曠野上最熱烈、最壯觀,也是“天地間所有的綠色卷旗回營的號令”;柳樹雅淡秀媚,樹下月輝斑駁,盛開著愛之花,是愛的信使。每一種樹的描繪都流露著濃濃的鄉(xiāng)情。
比喻手法和擬人手法等修辭手法的信手拈來,使得文章靈氣十足,不顯厚重?!胺路鹗请[形的春神跨著來自日邊的嬌艷輕捷的一騎騎‘駿馬,當先闖進了曠野”,本句把杏樹比喻為駿馬,用嬌艷輕捷來修飾,形象生動地寫出了杏花的早。作者寫柿樹的紅如“天地間所有綠色卷旗回營的號令”,頗有馳騁沙場的雄壯、威武,也應(yīng)和了前文所述柿樹之紅的熱烈、壯觀。作者還巧妙地將青年男女間柳下情濃時的愛情火花比作柳樹獨有的絢麗神奇的花朵,虛實結(jié)合,想象靈動卻又自然。
富有表現(xiàn)力的詞語在文章中也是常見的。剛剛說過“闖”字,把杏樹的開花寫成這樣,如萬馬奔騰,也闖進了我們讀者的視線。寫柿樹的紅,用的是“樹冠像是墜接在西海的殘陽,潑血一樣焚燒,潑血一樣紅”,用了“焚燒”二字,將這樣的景色描摹得具有動感,靜態(tài)的物象如此表達,使人印象深刻,過目不忘。同時,一個意象,動靜結(jié)合,細膩傳神。文章書面語色彩濃厚,長短句結(jié)合,使行文極富變化,情感蘊蓄其中,給人美的享受。
情感,是散文的神,本文的情感的變化曲線是很清晰的。首先緣起于家鄉(xiāng)的懷念,接著具體描述記憶中的四種樹,寄托對家鄉(xiāng)關(guān)中的回憶。然后視線回到作者所在的城市,對于“寧臥莊”“牛臥莊”的思考,是情感的又一變化。是的,僅僅是地名的一字之差,卻讓人產(chǎn)生截然不同的感受。惜乎世人,這樣的東西做的少嗎?君不見,拆了高樓變商場,脫了歷史穿新裝。君不見,走了青春變音容,客居異地念故鄉(xiāng)。君不見,破帽遮顏窮鼓搗,衣錦還鄉(xiāng)大風揚。世事變遷,時移世易,感懷寄之矣。沿著寧臥遙望家鄉(xiāng),作者的思緒依然回到樹,這樣的樹不是成才的樹,木匠不喜歡,反而保全下來,世代留蔭。這些樹的生命更成為老人的信念:風骨彌剛,丑又何妨。好個剛,好個丑。樹不是樹了,丑還是丑嗎?最后,在一位娓娓而談的老人心中,看見了自己的子孫,這樣一頁寥廓而又富于野性的回憶,他們沒有了,幸與不幸的拷問就此生發(fā),文章也自這里戛然而止。
對于最后的拷問,我們可以大膽地探究。兒孫自有兒孫的福,不為兒孫做瓦屋,這是儒家思想的體現(xiàn)。我們有自己的回憶,但是,并不是我們的回憶就必須轉(zhuǎn)接到兒孫身上。相反,兒孫沒有這樣的回憶,一定有他們自己覺得珍惜的東西,而這些,肯定也是美好的。人類前行的歷史,正在于我們都有屬于自己的留存一隅的回憶,甚至有的根本不可以分享的回憶,才顯得出生活的美麗與多彩。
不幸的是,我們祖先的美好遺產(chǎn),在當今這個信息量巨大的時代,被忘卻的太多,不論是主動遺忘還是被動不自覺地忘記,我們失卻的傳統(tǒng)還有多少,都值得每一個國人思考。代溝這個名詞的出現(xiàn),的確讓我們找到了聊以自慰的借口,可惜的是,一個代溝竟然可以讓我們遺忘根本就不能遺忘的東西,這是我們不愿意看見的結(jié)局。當我們知道米是超市里生產(chǎn)的,當我們明白錢是取款機出來的,當我們感受親情在手機里產(chǎn)生的時候,就到了整個民族慎思的時候了。從這個角度來說,我們是不幸的。
1.從描繪景物的角度,選擇文章中的一種樹進行分析,并說出這樣描寫的好處。
2.文章中描寫對于老樹的議論有什么深意,請簡要分析,并說出自己的見解。
3.結(jié)合文章,探究文章結(jié)尾的“幸”與“不幸”。
附:參考答案
見“美點賞析”和“難點指津”。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