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茗
11月25日,橫濱國際拍賣(香港)有限公司將在香港萬麗海景酒店舉槌秋拍,提前兩天預展,眾多精品將齊聚拍臺。
香幾是古代盛放香爐用的家具,因置香爐而得名,香幾大多成組成雙使用,不論在室內或室外,多居中設置,無依無傍,面面宜人觀賞。焚香本是中國古人祭祀儀式之一,到唐宋,已演變成人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從“焚香操琴”、“焚香沐浴”、“明窗凈幾、焚香其中”等詞語中可看到古代貴族日常生活中香煙繚繞的景象,顯示了古代文人對絕俗優(yōu)雅生活情趣的追求,焚香置爐的香幾成為庭室的必備家具就在情理之中了。
此件御制紫檀高浮雕鏤空云蝠紋帶托泥香幾(一對)為清朝乾隆時期的宮廷用具。整體為紫檀用料,其上四邊攢框方形臺面,臺面之下四角榫卯連接四個三級寶瓶立柱,中間四面鑲嵌云蝠紋牙板,其下亦是榫卯攢框勾連直腿,外側鑲嵌拐子龍紋牙片,四直腿下為方形托泥,彰顯高貴的帝王氣勢。其方正規(guī)矩的造型,對稱規(guī)整的圖案,圓圓鼓鼓的燈草線腳,滿工滿雕的紋樣,處處彰顯出帝王家具的姿態(tài),甚至有種咄咄逼人的氣勢。雕刻技法精湛,刻法深峻、刀法圓熟,磨工精細,花紋表面瑩滑如玉,不露刀痕。這些圖案并非簡單堆砌,而是層次分明、重點突出、舒緩得當,達到富麗堂皇的裝飾效果。其次結構嚴謹,造型典雅端莊、沉靜溫婉,將平衡和諧的東方美學發(fā)揮到極致,充分展現(xiàn)了那一時期宮廷藝術雍容大氣、靜雅精巧的時代風格??梢哉f此對香幾代表了清代宮廷家具手工工藝的最高水平。
此對紫檀香幾便是清代宮廷紫檀制作及藝術風格的典型代表,一直存放于宮廷內府之中。直到清王朝覆滅后,隨著一個日本人漂洋過海來到了日本。這個日本人便是山中商會的掌門人山中定次郎。日本山中商會是二十世紀上半葉國際最大的中國古董銷售商之一,當時在英倫、美國相繼開展中國、日本文物拍賣,成為二十世紀早期中國古美術熱潮重要“推手”之一。此件御制紫檀高浮雕鏤空云蝠紋帶托泥香幾(一對)便是由山中商會收藏,于日本昭和七年(公元1932年)出版《世界古美術展覽會》圖錄記錄。
同臺競技的一張“明崇禎張順修制蕉葉式古琴”也十分亮眼。
此琴為明代張順修制古琴,形制修長,作蕉葉式。蕉葉式古琴是屬于文人造琴的一類,形狀顧名思義像一片芭蕉葉,曲折線條象流動的音樂,優(yōu)美的身姿表現(xiàn)著文人浪漫情懷。蕉葉式與其它樣式不同的是,其他樣式多是在琴的兩側有所變化,而此樣式不僅在琴體兩側有變化,而且琴面也有一些變化。琴額中央為仿蕉葉之莖,刻有一長條淺溝。琴面的邊緣及琴兩側模擬蕉葉有一些起伏的曲線,曲線自然流暢,無一絲造作之感,因此琴腹內部的處理也比一般的樣式要復雜一些。另外,蕉葉式琴首的護軫也與其它樣式有所不同,常見樣式的護軫是左右共兩個,而蕉葉只有一個,由蕉葉的葉柄彎曲至琴底充當護軫。正因為蕉葉有如此多的變化,所以此樣式才成為古琴中最難斫的一種樣式,極其費工,也最見斫琴師的功夫。此琴琴體為桐木制,鹿角灰漆胎,髹以黑漆,漆色古舊,斷紋美觀,古色斑斕,氣韻生動,斷紋呈現(xiàn)為蛇腹斷兼流水斷。斷紋指琴表面上因長年風化和彈奏時的震動所形成的各種斷痕。一般來說,琴不過百年不出斷紋,而隨年代久遠程度不同,斷紋也不盡相同,是鑒藏古琴的主要依據(jù)之一。此琴長113厘米,琴面13個金徽,背面3個犀角軫,其中4個已經遺失,兩個和田青玉雁足,琴體渾厚,富麗典雅。龍池、鳳沼均為長方形,納音平坦。其內鐫刻有“崇禎壬午孟春”、“古吳張順修制”款識。
張順修為明末吳中人,張氏一門出了不少斫琴名家,見于記載者除張順修外,還有張敬修、張浚修、張敏修、張季修、張慎修、張賓修、張靖修、張逸等,所制琴人皆寶之。
此件古琴與山東省博物館藏“硯雪 蕉葉式”古琴類似,又是名家所斫,相當珍貴。
盒上貼有“西洞清玩”收藏簽?!拔鞫础睘槿毡敬笳龝r期著名“中國繪畫、書法作品”收藏大家——八田兵次郎的居所,故其號稱“西洞主人”。八田兵次郎專注于收藏中國明清繪畫和書法名品,輯錄有《西洞清賞》、《西洞清玩》等書。其集藏四十件明清繪畫和書法名品,包括文征明、張瑞圖、倪元璐、藍瑛、八大山人等人書畫名品。曾有珂羅版精印《西洞清賞》行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