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樹權(quán)
綿綿純真師生情
□馬樹權(quán)
屈指算來,我從23歲開始當教師,至今已56年了。雖然我早已退休,但教師這個稱謂自然還在繼續(xù)沿用。這稱謂極普通,卻有著久遠的魅力。我教過的眾多學生,不管職位多高,不管年齡多大,每見到我都稱我“老師”,我會倍感親切。同時,我心里也總是保留著對學生的一份牽掛,這種牽掛的心境和感情,并不因時間的流逝而淡薄,反倒是愈老愈難以割舍
1
2006年6月1日,對我來說是個金光燦燦的日子。
每逢兒童節(jié),我都有種油然而生的返老還童的冀望。那天,陽光格外明媚,春風格外駘蕩。我哼著《春天在哪里》的歌兒,到報亭買了份《大連廣播電視報》。翻到關系版,一則《尋找馬樹權(quán)老師》的尋人啟事映入眼簾,我的眼睛驀地炯亮。再一看內(nèi)容,頓覺春風拂面,神清氣爽。啟事沒有落款,卻分明寫著“原新金十一中初三·一班學習委員”——是他,肯定是他,我的學生姜鳳清!闊別40多年,他仍惦念著我、牽掛著我,感動得我熱淚盈眶。
我記憶的庫門由此打開。
1960年,我從遼寧大學中文系畢業(yè),被分配到大連市新金縣(今普蘭店市)師范學校任教。兩年后該校被整頓下馬。我被調(diào)到新建的新金縣第十一中學,擔任初三·一班班主任兼教語文課。那時姜鳳清是學習委員,瘦小而靦腆,臉上總是蕩漾著純樸、憨厚的微笑,宛如田野里一株紅高粱。他天稟聰穎又勤奮好學,門門功課都很出色,尤其是語文成績更為突出,作文寫得特棒,展露了喜人的文學才華。他的作文幾乎篇篇都是范文,我經(jīng)常拿他的作文在課堂上朗讀點評,引導同學們像姜鳳清那樣下功夫?qū)懞米魑摹?/p>
據(jù)我所知,他經(jīng)常到書店看書買書,《水滸傳》《唐詩一百首》《宋詞一百首》等中國古典文學作品和《海涅詩歌集》《上尉的女兒》《一千零一夜》等外國名著,他那時就買過,在課外書籍閱讀方面要遠遠超過其他同學,初中階段他已讀過300多部文學作品。要知道,那是在上個世紀60年代初期,這個閱讀量令我吃驚,又令我欣喜。
在求知路上他是個有心人,善于銖積寸累。他有多本學習文學知識筆記,邊讀課外文學作品邊記下佳句佳段,并寫下讀后感。有一次,我寫了篇謳歌師生共建美麗校園的抒情散文,登在學校的黑板報上。午休時,我偶然發(fā)現(xiàn)姜鳳清在全神貫注地往本上抄寫,我走到他的身后他竟然渾然不覺,我拍了一下他的肩頭,他回眸粲然一笑,憨態(tài)可掬,煞是可愛。
到1963年7月畢業(yè)時,姜鳳清寫的短詩已積累厚厚的一本。我在他的畢業(yè)紀念手冊上,寫下了對他的希望和祝愿:“鳳清同學:古人有云,學無止境。發(fā)奮攻讀吧,它會使你內(nèi)心充實。希你在黃金時代,攀登于藝術之階梯上?!保ê髞淼弥?,這本手冊他珍藏至今)那年,他與哥哥一起以優(yōu)異成績考上當時省級重點高中新金二中(一個年級只招兩個班),我騎著自行車,遠道去他家送錄取通知書。他漲紅著臉硬是留我吃午飯,飯后還送給我一袋蘋果,一直把我送到村外,才戀戀不舍地揮手道別。
此后,雖說分別在兩個學校,但我一直關注著姜鳳清的成長。聽說他升入高中后探討知識比較活躍,文科仍是佼佼者。但時乖命蹇,畢業(yè)時恰逢全民蒙難的“文化大革命”,經(jīng)過空耗時日的一番折騰,他被一鞭子趕回鄉(xiāng)里。
這期間,我的遭遇更是不堪回首。因一本說了實話的所謂“反動日記”,我被居心叵測的人扣上了“反革命分子”帽子,經(jīng)三番五次批斗后發(fā)落到新金縣陶瓷廠勞改了五年。從此我跟著姜鳳清咫尺天涯,天各一方!
1974年我“平反”后,被調(diào)到新金二中,邊教語文課邊搞業(yè)余創(chuàng)作,為學校和縣毛澤東思想文藝宣傳隊寫歌詞編小戲,作品發(fā)表在縣文化館和市少年宮辦的刊物上。那年12月,我偶然看到了姜鳳清發(fā)表在《旅大日報》上的長篇抒情詩《北京頌》,讀罷喜出望外!詩寫得情感真摯,詩味雋永,才華橫溢。在標語口號都是詩的年代,出現(xiàn)這樣鮮亮的詩歌,是多么新人耳目
經(jīng)了解,姜鳳清回鄉(xiāng)后被抽調(diào)到公社廣播站,他的寫作才能在農(nóng)村廣闊天地派上用場。他采寫的大量新聞報道稿上了《人民日報》、《光明日報》、中央人民廣播電臺或被《遼寧日報》作為頭題要聞發(fā)表;他曾被《遼寧青年》雜志社推薦,借到團省委寫作組;遼寧師范學院和母校新金二中開門辦學,多次請他為學生們講過新聞寫作課。后來,他被調(diào)到新金縣志辦公室,繼而到縣委宣傳部。他邊工作邊參加遼寧大學中文系函授學習,從這兒說我們倆也算是校友吧。這期間,他發(fā)表了大量的詩歌作品,有的還得到著名詩評家的好評。1987年,我在《大連文聯(lián)通訊》上看到老作家張琳的長篇綜述文章《大連文學四十年》,其中有一段概括評論姜鳳清的詩歌創(chuàng)作,將他列為大連新時期詩歌創(chuàng)作后起之秀七名“佼佼者”之一。1990年,大連市首屆兒童文學作品評獎,姜鳳清發(fā)表在《海燕》的寓言詩《小八哥的學問》獲二等獎,我發(fā)表在《大連日報》的兒童小說《小熊貓》獲三等獎,這種文學交集表明我們倆又是比翼齊飛的文友
收住思緒,我又看了一遍尋人啟事。言簡卻意賅,我分明感受到了當年一個好學生對我的殷殷思念之情。我一撥聯(lián)系電話,接電話的果然是姜鳳清,我欣喜若狂,感奮得徹夜難眠。其時,我在患過腦栓塞后,剛剛動了心臟換瓣大手術。人世滄桑,此地此情,令我感喟不已。他這一則尋人啟事,猶如和煦的陽光照在從寒冬掙逃出來的人身上,感到無比溫暖。我恨不得插上翅膀立馬飛到普蘭店,去見我朝思暮想的學生。他聽我講述了病情,便勸慰我靜養(yǎng)一年半載,等恢復元氣后,再來普蘭店參加師生聯(lián)誼會。
2
2007年5月14日,我在身體基本康復的情況下,歸心似箭地踏上了開往普蘭店的火車。一出車站,就看見姜鳳清等七八個同學在迎候我。闊別了44年后,今天師生終于熱淚相擁。此時此刻,我嗓子里像塞了團棉絮,竟激動得一句話都說不出來,熱淚潸然而下。
我一走進四星級賓館宴會大廳,同學們蜂擁而上,親切地跟我握手、擁抱、問好。當年的青春少年轉(zhuǎn)眼已成花甲老人,許多往事一下子涌上心頭來不及遐想許多,聯(lián)誼會就開始了。同學們把聯(lián)誼會策劃組織得既豐富又精彩,主持人致辭、向老師敬禮、同學自我介紹、老師講話等安排得井然有序。
聯(lián)誼會有個贈送紀念品的環(huán)節(jié)。首先,本次活動發(fā)起人之一、遼寧著名畫家張萬臣代表全班同學將自己創(chuàng)作的一幅國畫贈送給我。畫上翠竹挺拔,取名《青竹》,姜鳳清趕寫的一首詩題在畫的右下角:“高節(jié)人敬重,凜然立勁風。今日喜相聚,師生情更濃?!?/p>
接著,姜鳳清代表全班同學贈我古蓮子精美禮盒。他滿懷深情地說:“古蓮子被深埋深壓在地下千年之久,仍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如今重見天日,依然綻蕾開放。就像我們的馬老師,飽經(jīng)苦難折磨而意志彌堅。祝馬老師身體健康!”他的這份禮物,既有古蓮子的故鄉(xiāng)普蘭店的特色,又有深刻的寓意和象征意義,用心良苦,感動得我老淚縱橫!
這幅彌足珍貴的國畫至今掛在寒舍客廳的正面墻上,古蓮子禮盒則放在畫旁邊的櫥柜里,有客來訪,我必講述炫耀一番而后快。
師生聯(lián)誼會后,《大連廣播電視報》編輯部派年輕女記者高曉宇到寒舍采訪,并拍下那幅畫和師生合影。幾天后,高記者寫了篇情文并茂的后續(xù)報道并附上師生合影,刊登在該報關系版上,一長串引題是《本版2006年6月1日一則尋人啟事讓闊別44年師生再聚首》,主題是《44年后師生熱淚相擁》。姜鳳清看到這張報紙,興高采烈,當即打電話告訴我和其他同學。
普蘭店一行,讓我生出諸多感慨,我一氣呵成,寫出散文《蓮城尋夢》,記下了這次師生相聚的心境與感受。
僅隔兩周,姜鳳清又帶領原新金十一中學弟姜錫滿、張穎等同學來寒舍探望,并帶來一份精神大禮——一套精裝大字本的《四書五經(jīng)》,還有近期發(fā)行的收入他歌詞佳作的《中國年度歌詞精選》《中華歌詞精品選》等書。我如獲至寶,不忍卒讀。
不久,他又送來他剛剛出版的歌詞集《律動的心弦》。此書收錄歌詞160余首,大多構(gòu)思新穎,擅于以詩入詞,達到了“譜曲能唱,離曲能賞”的藝術品位。至此我才知道,這些年他不僅堅持寫詩(抒情長詩《拉車人之歌》、組詩《移動的泥土》等入選《遼寧詩歌大典》等多種詩集)、寫散文、寫廣播劇、寫文藝評論,而且歌詞創(chuàng)作也成績斐然。比如,詞界泰斗喬羽老先生作序的《中國當代歌詞精選》,收錄建國以來半個多世紀500多名詞家(包括港澳臺地區(qū))的代表性作品,姜鳳清也占據(jù)了一席之地。他的許多歌詞、歌曲在全國獲獎,大連國際溫泉滑雪節(jié)節(jié)歌《在溫泉上飛翔》、大連國際沙灘文化節(jié)開幕式主題歌《金石灘》等都是他的手筆。他現(xiàn)為中國音樂文學學會會員、遼寧音樂文學學會常務理事。
就這樣,姜鳳清的創(chuàng)作成就激勵我重返文壇,鞭策我因沉疴纏身而輟耕荒蕪的小小創(chuàng)作園地再度春華秋實。
3
從此,我同姜鳳清一直保持亦師亦友的關系,或鴻雁往來,或互通電話,噓寒問暖,傳遞文壇信息。不必說,每逢元旦、春節(jié)、教師節(jié)、重陽節(jié)他定來電問候,還多次帶我參加大連市內(nèi)一些文學活動,引見我結(jié)識文學界一些風華正茂的年輕朋友。我忝列門墻,受益匪淺,不僅拓展了視野,增長了文學知識,更充實了晚年生活。
當我得知他的股骨頭壞死、脂肪偏高,就多次買藥和“杭白菊”等保健品,并搜集治病偏方、健康養(yǎng)生小報郵給他。有一次,在市場上看到一種“活性能量梳”,盒子上寫著“韓國首爾生產(chǎn)”,說是能釋放生物電、改善微循環(huán)、疏通經(jīng)絡、緩解疲勞,我立即想到這不正是姜鳳清所需要的嗎?趕緊掏了120多元買了一把,是真是假就不在乎了。我的這份對當年學生的牽腸掛肚,也許有些平庸和瑣碎,但我卻情不自禁、持續(xù)不斷地去做。我想,一個沒有當過教師,或者雖然當過教師卻沒有感悟出教師真諦的人,是很難體會到做教師的那種“因?qū)W生之厄而憂、因?qū)W生之秀而喜”的感情。師生情牽,無法割舍——這大概就是做老師的心態(tài)罷。
姜鳳清是個重情義、懂感恩的人。他深知我急需創(chuàng)作上的幫扶,便伸出熱情的援手。從2007年5月師生相聚至今,我們倆以文續(xù)情,“奇文共欣賞,疑義相與析”,純真交往已有八年。
我因病擱筆將近十年,如今重新拿起,頗感文筆生澀,便想到了姜鳳清。他原是普蘭店市文聯(lián)駐會副主席,主編文學雜志十幾年,為當?shù)鼗虼筮B地區(qū)作者編輯出版文學書籍數(shù)十部,培養(yǎng)出一大批卓有成就的文學新人。我欲求教,非他莫屬。
于是,這八年間,我先后將新作電子稿發(fā)到他的信箱,包括一部12余萬字的長篇小說《龍飛鳳舞》和中短篇小說、散文十幾篇。他都非常認真地逐篇修改、潤色,從篇章結(jié)構(gòu)到遣詞造句,精雕細鏤,無一疏漏。如我的中篇小說《忘年戀》,近3萬字,他仔細地修改了兩遍,把改好的文字涂成紅色,把應刪掉的文字涂成綠色,使之涇渭分明,優(yōu)劣一目了然。在肯定這篇小說的積極意義后,他又單獨寫出具體的修改意見:“一是小說缺少新鮮、獨特、生動、感人的中心故事。要有令人難忘的細節(jié),細節(jié)決定成敗。二是小說矛盾沒有組織好,人物性格把握也不太準確,不能通過人物對話來推進情節(jié),作者不要有太多的議論。三是小說不宜過多使用成語,要多用生動鮮活的群眾語言”他的意見深思熟慮,字字珠璣,令我豁然開朗,修改起來得心應手。這篇小說被我重新結(jié)構(gòu),砍掉了近萬字,質(zhì)量顯然大有提高。
更讓我既感動又汗顏的是,他看稿子特認真,不放過任何細小的紕漏,一句一詞一字,他都有錯必糾。如我在《東北之窗》雜志發(fā)表的散文《清新爽朗袁晨野》,原稿開頭有處語法錯誤:“袁晨野等九名大連籍歌唱家于2014年6月榮歸故里,為大連父老獻聲。美輪美奐的演唱會早已華麗謝幕,但我仍縈回在那激情而甜美的歌聲里。尤其是他引吭高歌《大連之戀》,更令我回腸蕩氣,經(jīng)久不忘。”姜鳳清指出第三句“他”是偷換主語,應改為“袁晨野”,這讓教了一輩子語文的我感到愧汗不已。而他睿智卻又低調(diào),總是說:“這是學生一孔之見,僅供老師參考?!薄?/p>
拙作經(jīng)過姜鳳清的修改潤色,陸續(xù)有6篇小說和散文得以發(fā)表,其中還有2篇獲獎。3篇小小說發(fā)表在《海燕》文學月刊,3篇散文發(fā)表在《東北之窗》等報刊雜志上?!秳?chuàng)作長篇小說獻給救命恩人》獲《大連晚報》“無償獻血征文”三等獎?!?海燕>引領我飛上濱城文學碧空》獲“《海燕》創(chuàng)刊60周年征文”優(yōu)秀獎,我榮幸地參加了頒獎會,又有幸接受大連作協(xié)主席素素頒發(fā)“榮譽證書”。她既是褒獎又是鼓勵地對我說:“你還在堅持,好!”
50多年前,我是姜鳳清的語文老師;50多年后,他又幫老師修改稿子。這正如他的名字——雛鳳清于老鳳聲,我感到十分欣慰。在我看來,他不僅是位作家、詩人,還是位非常出色的文學編輯,他榮獲大連市創(chuàng)作委員會頒發(fā)的“優(yōu)秀輔導獎”是當之無愧的。
為文,他心細如絲,精益求精;做人,他坦誠內(nèi)斂,知恩圖報。去年,我看到他為《海燕》創(chuàng)刊60周年寫的特稿《感恩<海燕>幾位老編輯》,他用陽光般溫暖的細節(jié)——湯家康老師的一番叮囑,高云老師的一句詩評,蔣成文老師的一次家訪,于汪惟老師的一封來信,真摯表達了他對《海燕》幾位老編輯發(fā)自肺腑的感恩之情。這篇散文情感濃厚,感人至深,一個當年的文學青年對長者老師的感激之情躍然紙上。有人說:“感恩,是一種修養(yǎng),是一種美德;與懂得感恩的人交往,是一種偏得,是一種幸福。”這話,確是至理之談。
我的學生不計其數(shù),其中不乏佼佼者,有高級工程師、高級教師,有成功的企業(yè)家,有“種糧大王”,還有少將副司令員我跟許多學生可以稱為“亦師亦友”,頗有謙謙君子之風的姜鳳清就是他們中特別優(yōu)秀的一個。從他或他們的身上,我真切地感受到,師生情誼是這個世界最美好的感情之一。此情綿綿,永無窮期。
姜鳳清在為他高中時一位老師的回憶錄《人生名片》所作的跋文結(jié)尾處,深情地寫道:“學生在校期間是有限的,而老師卻是永遠的——這,也許是普天下學子的共同心聲?!彼f,這是他每年教師節(jié)最想說的一句話。
而我作為老師,最想說的是曾經(jīng)做過北京大學老師、現(xiàn)為臺灣政治家朱立倫先生的一句名言:“當老師最高興的就是學生超過自己,從政的人就未必有這樣的胸懷?!睙o論這句話是否偏頗,但卻真實地表達了我——一個老教師的心聲。
愿我的學生、乃至天下所有學子都能“青出于藍而勝于藍”,如此,我輩知足矣。
責任編輯 董曉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