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科
世界藝博會福布斯排行榜前三甲的瑞士巴塞爾藝術展也成為6月最熱的話題之一。
第46屆巴塞爾與往屆的模式基本相同,世界各地一勺燴的花團錦簇模式,本屆藝術展中有來自歐洲、北美洲、拉丁美洲、亞洲和非洲33個國家的284家頂尖機構參展。八大展區(qū)展品多元,包括知名藝術家和新興藝術家作品、策展項目、專屬場地體驗作品及影像等,藝術媒材涉及繪畫、雕塑和表演等。而這種盡可能容納更多地域范圍和海量信息的排場陣仗,也是所有藝博會期望達到的理想高度,包括我們本土的“藝術北京”等,看看創(chuàng)立之初的陣容和近兩年的格局膨化,就會發(fā)現(xiàn)野心都是在不斷成長的過程中逐漸累積和增大的。
巴塞爾藝術展的歷史起源于1970年,當時有三個極具商業(yè)頭腦的人—Trudl Bruckner、Balz Hilt和Ernst Beyeler,瞅準了瑞士銀行里快存到發(fā)霉的大量資金和有產(chǎn)者們喜歡附庸風雅的性格弱點,主動擔當起歐洲畫廊業(yè)主和壞品味資本家們之間的牽線紅娘,并最終確立了藝博會的形式來作為藝術與商業(yè)合法締約的熱鬧婚禮模式。
在“以消費之名向藝術致敬”的巴塞爾,雖然設置了諸多學術性的展覽單元和講座活動等,但所有參展作品的共計34億美元左右的估價,還是讓公眾對“藝術是否可以讓人一夜暴富”的假設充滿好奇。雖然展前不少經(jīng)濟學家預測由于經(jīng)濟泡沫盛行,這次藝術展的成交額不會太高,但現(xiàn)實卻截然相反:開展當天,作品賣得前所未有地快。尤其在近兩天的預展中,高端買家表現(xiàn)的尤其活躍。世界頂級藏家像烏利·??耍║li Sigg)和彼得·布蘭特(Peter Brant),金融家史蒂夫·科恩(Steve Cohen)、出版業(yè)巨頭彼得·布蘭德(Peter Brant)、紐約著名藏家蘇珊與邁克爾·霍特(Susane and Michael Hort)、以及明星李昂納多·迪卡普里奧等紛紛現(xiàn)身巴塞爾現(xiàn)場。
商業(yè)寡頭、影視明星、高端藏家群體的財富代入感,讓公眾眼中的巴塞爾儼然成為一座類似宜家的藝術品超市,除了各路土豪一擲千金地迎娶藝術新娘的壯舉之外,在幾天時間內涌入巴塞爾的近十萬人中,也有不少人是在窗口支付50美元購買的參觀券,觀看“世界上最富有的人購買的星球上最昂貴的藝術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