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夕
小玩意兒
◎ 林夕
牙醫(yī)教我刷牙的正確方法,我問他軟毛、硬毛牙刷有何分別,答案是刷牙方法最重要?!澳羌獾母g的刷頭有何分別?”答案也是刷牙方法最重要?!澳茄栏嗄??含什么成分的最有用?想讓牙齒看起來白一點,用可補充琺瑯質(zhì)的還是會漂白的好?”牙醫(yī)這回的答案實在太掃興了,他竟然說:“所有牙膏都是一樣的,任何成分都可有可無。所有宣稱的功能都只是個說法,牙膏不過是刷牙時的潤滑劑,而且,刷牙后漱口漱得不干凈,牙膏殘留在牙縫,日久也會成為牙石來源?!?/p>
什么?原來刷牙可以不用牙膏!原來給這小玩意騙了這么多年?
且不論功夫茶的種種步驟有多少是多余的,單是喝紅茶的茶包,本身就是個為方便而“發(fā)明”的玩意。所謂方便,其實也在于用茶包而不用散茶葉,在洗茶壺、茶杯時省點工夫罷了。至于“茶包能夠方便不懂放茶葉分量的人”這種說法,不知是從何說起。每個壺與杯大小不一,用一樣大的茶包去泡,還講什么分量?既然不講究,又講什么“傳統(tǒng)茶包讓熱水滲透度不足,所以又有立體茶包的發(fā)明”。游泳選手輸贏只差那零點幾秒沒錯,茶包的滲透角度會令茶味有差異也夠科學(xué),問題是用茶包喝紅茶甚至中國茶的人,那條舌頭,會分辨得出立體茶包與扁平茶包的茶味?分得出的不會用茶包,這樣多余的發(fā)明,還給某茶商拿了專利。
我們喜歡用不必要的東西充實生活中必要的情趣。在泡一壺茶的時候,看著那立體茶包浮出來的茶色,仿佛比以前更為濃艷。
(摘自《世界將我包圍》譯林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