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 犁
(150700黑龍江省延壽縣林業(yè)局黨辦)
王永彬何許人也?一提起《圍爐夜話》你就會情不自禁地走進(jìn)“一個冬日擁著火爐,至交好友暢談文藝的情境?!边@虛擬的情境就是王永彬首創(chuàng),他也是這本書的作者。《圍爐夜話》分為221則,以“安身立業(yè)”為總話題,分別從道德、修身、讀書、安貧樂道、教子、忠孝、勤儉等十個方面,揭示了“立德、立功、立言”皆以“立業(yè)”為本的深刻含義,與《菜根譚》、《小窗幽記》并稱處世三大奇書。
筆者有幸憑吊過先賢王永彬先生墓。在陡峭的筆架山上,在樹木叢生,人跡罕至的地方,筆者看到一個墓地。碑身完好。墓碑正面上方是“垂裕后昆”,意思是為后世子孫留下功業(yè)或財(cái)產(chǎn),語出《尚書》。正中是“敕授修職郎王公宜山之墓”十一個大字?!靶蘼毨伞笔钦似泛蛷陌似肺墓俚纳㈦A,散階是授予官職時同時授予的虛銜,類似今天的軍銜。兩邊是一幅對聯(lián):
著述高風(fēng)青山含笑;俯仰陳跡絳云在霄。
碑的背面正中是《勅授修職郎宜山王公傳》,其字跡已較模糊,但能看出來,作者是王永彬的生前好友監(jiān)利進(jìn)士王柏心。
碑的兩旁也是一幅對聯(lián):
獨(dú)柱有靈山兼水報(bào);石門無恙地以人傳。
獨(dú)柱山是墳?zāi)顾鶎Φ纳?,它和墳?zāi)顾诘墓P架山都是名山,同治五年的《枝江縣志》上都有專門介紹。墓碑后面的小字還注明此碑為同治11年立。
第一副聯(lián)是王永彬一生的寫照??!佇立在他的墓前,我的眼前清晰地站起了一位仁厚博學(xué)、智慧超脫的先賢。我不由得想起他的生前好友羅應(yīng)箕在其七十歲生日時贈送的一副對聯(lián):
著述等身,向三千卷里,說孝悌,論文章,山斗荊襄,天留一老;
兒孫滿眼,思七十年中,耽琴書,樂耕釣,神仙煙火,世間幾人。
是??!在《圍爐夜話》中,處處可以品讀到王永彬先賢的淡泊寧靜之心。他一生經(jīng)歷了乾隆、嘉慶、道光、咸豐、同治五個王朝。原籍武昌咸寧,其父卓蓭公始遷居枝江縣。開始家境不好,為了生計(jì),他差點(diǎn)從私塾退學(xué)。雖然后來更加發(fā)奮讀書,但屢困鄉(xiāng)試。他不專攻科舉之學(xué),經(jīng)史諸子甚至醫(yī)學(xué)都有涉獵。愛書法,終日揮灑不倦。著述之余,尤好吟詩。與當(dāng)時地方名流周柳溪、羅夢生等結(jié)詩社,號“吟壇三友”。每酒醉高論,說到古忠孝義烈之事,則沾襟涕泗不能止。不愛榮華富貴,生性純茂沖遠(yuǎn)。窮居深山中,收徒授業(yè)。教學(xué)生身先士卒。于人,見善必賞;見過則必反復(fù)規(guī)勸,一定要使其徹底改正??芍^“淡中交耐久,靜里壽延長”,告訴我們要在平淡中建立持久的感情,在寧靜中體驗(yàn)生命的永恒。只有不為名利所惑,不為榮辱而驚,淡泊萬物,心靈才能得到滋養(yǎng)。
“為人報(bào)以春風(fēng)意,處事懷之秋月心?!边@秋月之心就是一種淡泊,就是王永彬先賢一生的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