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選
遠去的溫度 紙上的煙火(創(chuàng)作談)
王 選
我在南城根生活了五年。這五年,我把生活這攤子事全鋪在南城根。然后慢慢過著,過得捉襟見肘,過得細水長流。我看慣了這里卑微而瑣碎的人和事,看清了這里灰暗而溫暖的風和夢。我甚至也活成了這里的一部分。住窄小的房屋,走擁擠的巷道,壓院子的井水,聽城外的故事,說隔夜的醉話。直到有一天,我完全擁有了南城根的脾氣,走在大路上,有人指著我的脊背說,瞧!那個從南城根走出來的人。
其實,不僅在南城根,每一個在城中村住久了的人,都會用擁有城中村的脾氣。那語氣、走勢、面目、身影,甚至身上的味道,看人的眼神,都跟城里人和鄉(xiāng)下人,格格不入,相距甚遠。這樣的距離,是一種尷尬的事實,也是一個時代的胎記。曾經(jīng)它存在過,現(xiàn)在它無可替代,未來它將被剔除。它是中國城市化的肚臍帶,中轉(zhuǎn)站,也是絆腳石。
在南城根晃蕩漂浮的這些年,我接觸著各種各樣的人,他們用各自的方式和面目存活著,把小小的身子和夢想塞進出租屋,要么一如既往的住下去,要么等待著遙遠的逃離。我也是如此,直到有一天,我突然發(fā)現(xiàn),我自己其實就是南城根,在我身上有著鄉(xiāng)里人的樸素和土氣,也有著小市民的刁鉆和麻木,還有無處落腳的一種懸浮感和被城市拒絕著的恐懼感。所以閑下來,我常想,我可能就是那個會行走的南城根。
當我意識到這一點時,我就覺得我有必要寫寫南城根了。
然而僅僅憑借這些感覺還不夠。我應(yīng)該站的遠一點,看的更深一點。我想到了低處,低處的光陰,整個中國城中村低處的光陰。
南城根就是整個中國的低處。它坐在一方黃土堆砌的老城墻下,背靠歲月侵蝕過的骨骼。右手,緊挨著,是這個城市最核心的首腦機關(guān)。左手,是這個城市不可或缺的傳媒機構(gòu)。正前方,是幾棟曾創(chuàng)造過這個城市房價之最的高檔奢華大樓。腦后,便是熱鬧喧嘩的主干道——民主路。多少年了,它都這么坐著,在一個獨特而又尷尬的地方,低矮、低調(diào)、低落的養(yǎng)育著萬千百姓,延續(xù)著底層血脈。
在中國這塊遼闊的疆域上,到底有多少這樣的南城根,有多少平常被遺棄在需用地皮時便拿刀子宰割的南城根?我不知道,但我知道的是,這難以統(tǒng)計的南城根,都是兄弟姐妹,都用相同的相貌、性格、故事和最終被拆遷掉的悲劇命運。
我不是唱挽歌,也不是拒絕現(xiàn)代化,我只是覺得一個國家在行走的過程中,農(nóng)村被當做最后的家園或者堡壘,一直被懷念著關(guān)注著,城市則不用細說,它享受著各種待遇和寵愛,被擴張、修飾。而處于不倫不類地位中的城中村,應(yīng)該如何去對待?讓它們用什么樣的方式存在和消失。這是一個深遠的話題,或者本身就是一個毫無意義的話題。有人覺得,我的思考,僅僅建立在一廂情愿和無聊乏味上。
我不這么想。但我又能如何。我只有去書寫,去記錄,那些低處的城中村所存在過的鮮活的人事。當有一天,我們偶爾翻起這本書時,還能摸到那遠去的溫度,那紙上的煙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