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寶龍
釣魚
徐寶龍
天剛一有點轉(zhuǎn)暖,幾個朋友便迫不及待地拉我釣魚去了。
郊外的田野上,成片綠色的麥苗在微風(fēng)中輕輕蕩漾。零散的幾塊油菜地里,菊黃色的小花星星點點在綠叢間忽隱忽現(xiàn)。春天的風(fēng)姿,已經(jīng)在眼簾間靈動。
背對著一棵大樹,我往小河里拋入魚餌,甩下魚鉤,便開始享受垂釣的樂趣來了。坐在小板凳上,我一邊閑然地抽著煙,哈出幾縷淡淡的煙霧,一邊慢慢地品嘗著隨身攜帶的茶水,弄出幾許呷吮的聲響。和煦的陽光照在身上,垂柳的枝條在頭頂上拂來蕩去,幾只小蜜蜂不時在耳邊嗡嗡細語。一種悠然的感覺,猶如面前平靜的河水在我的心窩間潺潺舒展,有幾分酥軟,又有幾分愜爽。
年少的時候,我也曾釣過魚,常常為在久久地等待中見不到魚蹤而煩躁不已。那時,我喜歡一種叫做“捉攻水鯽魚”的捕魚方式。暴雨過后,岸上的積水便會形成一條狹小而湍急的瀑布,魚兒在水下會逆流而上。這時,只要用一個網(wǎng)兜往水下一抄,準(zhǔn)能得到活蹦亂跳的魚。我更喜歡另一種叫做“拷浜頭”的捕魚方式。在一條小河上選取一段,在兩端各筑一個泥壩,用由煤油桶改制而成的一種叫“拷斗”的工具“拷”水。等到水干見河底的時候,魚兒便紛紛現(xiàn)身,有鯽魚、青魚,有時還有黑魚、甲魚、螺絲、河蚌等等,帶回家里就成了一席美滿的晚餐。這兩種方式比起釣魚來,不僅操作爽快,而且高效。
現(xiàn)在,上了一定年紀(jì),我倒喜歡上釣魚了。在休息天,只要有朋友招呼我去釣魚,會毫不遲疑地放下手中的活計或改變原有的安排,迅速欣然前往。釣魚的地點大多在野外,多少也有點艱辛。有時為了到達釣點,不得不走長長的泥濘小道,在蘆葦雜草間披荊斬棘,在河灘邊赤足涉水。摔倒,劃傷是常有的事。最無法躲避的暴雨和烈日。有時釣得興致正濃,突然,豆大般的雨點密密匝匝砸下來,把人都弄成了一只只“落湯雞”,甚是狼狽。夏日的太陽也是傷人的狠毒角色。一次去陽澄湖釣魚,由于走得倉促,我只穿了汗衫和短褲。在無樹遮蔭的湖邊呆了四五個小時,手臂、小腿處的皮膚竟被嗮得通紅。到了晚上開始有疼痛感,攪得我未睡上個好覺。以后,又變黑,發(fā)癢,直到脫下一層皮,這狠毒的印跡才消匿。垂釣點往往都在前不巴村,后不靠店的偏僻處,吃飯自然是個問題。一桶方便面或幾片面包統(tǒng)常是垂釣人的午餐。若饑渴難忍時,相互間還會討要食物,一旦發(fā)現(xiàn)食物,便會用沾滿蚯蚓腥味的手抓起,放進嘴里狼吞虎咽起來,頗顯原始風(fēng)貌,使人忍俊不禁。在我的潛意識里,這些遭遇,等同于小時候的游戲,心里自然沒有了所謂“苦”的感受,只有玩樂的體驗。
大凡釣魚者,一般可分為兩類:一種是心在魚的,一種是心不在魚的。古帝舜是我國早期很有名氣的釣魚人,屬于心在魚者。在他所處的年代,魚是一種用來裹腹的食物,釣魚是一種謀生的手段。他釣魚,當(dāng)然是以釣到魚為宗旨的。在釣魚人中,名氣最大的要數(shù)姜子牙。“姜太公釣魚,愿者上鉤”,這個典故,老少皆知,耳熟能詳。不過,從純粹釣魚角度講,他的釣技是最差的。人家釣魚用的是彎鉤,他用直鉤,人家用魚餌,他不用。結(jié)果,釣了三年竟沒釣上一條魚。他是心不在魚,而是在釣魚外之魚——周文王這條大魚。古代的文人墨客中也大有釣魚愛好者。詩仙李白有詩云:“閑來垂釣碧溪上,忽復(fù)乘舟夢日邊?!敝嫾亦嵃鍢蛴性娫疲骸皩懭∫恢η嗍葜?,秋風(fēng)江里作漁竿?!痹~語之間,足見他們對釣魚的青睞。我想:他們應(yīng)該也是屬于心不在魚之人。
在現(xiàn)代社會里,釣魚者大多是些心不在魚的人,用流行的詞語,可以玩釣魚的冠之。我也屬于這類人。只是與別人相比,我玩得更為隨意,更不專業(yè)。這些年來,我的那些朋友一直在添置設(shè)備,這次多個遮陽傘,下次多個漁箱,每每出行,大包小包,可謂出挑。而我,依然是一根漁竿,一個馬夾袋。相形之下,他們猶如身著西裝革履,端莊光鮮,我則單衣無袖,輕浮樸陋,不免見絀。朋友們對釣魚知識專研的精神,釣技長進的速度,更使我望塵莫及。有研究魚餌的,居然知道垂釣不同魚種的配方,還不厭其煩地配置、試驗。有研究釣法的,居然知道鯽魚的棲息位置,采食喜好,活動規(guī)律等,甚至能在魚上鉤后,根據(jù)漁線拉動的走向判斷其雌雄。而我,既不看這類書,也不動腦研究,依然憑感覺行事,少有長進。與朋友們相比,我在釣魚的專注度上,也差一截。我倒沒有“小貓釣魚”似的秉性,因沒釣到魚而三心二意。我是不論有魚無魚,經(jīng)常心不在焉,隨心所欲。有時光顧著抽煙品茶,有時側(cè)耳于婉轉(zhuǎn)的鳥鳴,有時注目于奇特的景色,便忘卻了浮標(biāo)的存在。等到想起再提漁竿,要么魚鉤上光溜溜的,沒了魚餌,要么有魚,把釣鉤咬得死死的,得費時費力才能把它們扒拉開來。有一次,在一座小橋邊釣魚,運氣不錯,不長時間就釣起了五六條。在我轉(zhuǎn)身串魚餌間,突然發(fā)現(xiàn),幾百米處有樓臺亭榭,像是一處什么景點。我頓時憋不住一睹為快的欲望,甩出魚鉤,扔下漁竿,便悠轉(zhuǎn)了過去。賞心悅目一番回來,發(fā)覺魚漂不見了,提起漁竿,一條昂刺魚在釣線上搖頭擺尾蹦跶。我不免得意的賦起詩來:“有意釣魚魚不來,無心釣魚魚上鉤。”自然,在通常情況下,我的垂釣成績總是靠后的。而我依然有一種安于現(xiàn)狀的平和心態(tài),絲毫沒有趕超的雄心壯志。
漁竿架在支架,頂端細細的尖子在輕輕抖動。紅色浮漂撒落在河面上,隨波顫顛。
在吸煙品茶的閑暇之時,便不由地把現(xiàn)處的垂釣點與釣魚臺一詞聯(lián)系起來。據(jù)說,全國著名的釣魚臺有十二個。我到過幾個,除了有幾塊石板,似乎也并無可圈點之處,實不如腳下之地僻靜、悠雅、自然。要不是“釣魚臺”三字前的冠名,恐怕是難以使人知道,也難以引人前去光顧的。那些被冠名者的大名倒是響當(dāng)當(dāng)?shù)?,但釣技卻也無驚人之處,大多也就像我一樣,坐在河邊提提釣竿,有點摸樣罷了。我不免為所有釣魚人悲哀起來……暢想轉(zhuǎn)入懊喪之時,卻有朋友在我肩膀上拍了一下,“漂下沉了!”我似如夢初醒,趕緊提起釣竿,只有孤零零的漁鉤——魚早就逃之夭夭了。朋友哈哈大笑,“你呀,太心不在魚了?!蔽乙补笮?,隨后再串餌下鉤……
或許,我釣魚,要釣的就是這種狀態(tà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