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龍潔
我們班上有個“名人”——練同學,他上英語課、科學課不帶書,還隨便說話影響課堂紀律。除了這些“小把戲”,他上課總是偷吃東西,被同桌舉報過好幾次。班主任找他談,他卻說:“我沒有,她冤枉我?!卑嘀魅螞]證據(jù),也拿他沒轍,只是提醒他,如果一旦被發(fā)現(xiàn),將會被重重“獎勵”。
星期五早上,我們正在上語文課,大家聽得認認真真的,我也在忙著記筆記。這練同學趁老師在黑板上寫板書,又神不知鬼不覺地把一顆糖果塞進了嘴里。老師在轉身的一瞬間發(fā)現(xiàn)了異樣,就讓練同學站起來回答問題。他慢吞吞地站起來,糖包在嘴里,不敢回答,怕露餡兒。老師又對他說:“那你把我剛才講的復述一遍吧!”他把糖卷到腮邊,還沒回答,就被班主任的火眼金睛給發(fā)現(xiàn)了?!昂⒆?,你嘴巴腫了嗎?”他不回答?!澳悄闶遣皇窃诔詵|西?好孩子是不會撒謊的。”他低下頭小聲地說:“我在吃糖果?!薄肮?,以前別人說你上課吃東西,你還狡辯,現(xiàn)在證據(jù)確鑿。我說過要‘獎勵你,就一定會兌現(xiàn)。今天中午回去用自己的零花錢買三斤糖果來,讓全班同學跟你分享?!?/p>
下午,練同學果然把糖果交給了班主任。放學前,老師把糖果提到了講臺上,全班同學的目光齊刷刷地投向了講臺。老師對大家說:“練同學已經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并用實際行動來改正錯誤。我們給他改正的機會,好嗎?”大家異口同聲地說:“好!”老師對練同學說:“現(xiàn)在你去給大家發(fā)糖果吧,先每人發(fā)兩顆?!本毻瑢W拿著裝糖的袋子,依次發(fā)給每個同學。第一輪發(fā)完了,老師數(shù)了數(shù),還可以給每個同學發(fā)一顆,老師又叫練同學再發(fā)。這樣,我們每個同學都得到了三顆糖。剩下的幾顆,老師叫練同學給家長帶回去,讓他的家長也“分享”一下。我們齊聲對練同學說:“謝謝練同學的糖果,我們跟你分享!”練同學也開心地笑了。
我一邊吃糖果一邊和同桌說:“以后上課再也不敢偷吃東西了?!苯裉旆艑W雖然遲了幾分鐘,但大家都非常開心,因為分享到了練同學買來的糖果,心里和糖果一樣甜。而更重要的是,這讓我們明白了上課是不能偷吃東西的,否則,我們將會得到特殊的“獎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