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學淵
摘?要:《白鯨》從問世時無人問津,到后來成為了世界名著,并極具教育意義和現(xiàn)實意義的重要原因之一,在于該著作從生態(tài)的角度闡述了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生態(tài)價值觀。《白鯨》講述了一位船長終日執(zhí)著于殺戮白鯨而最終命喪大海的故事,說明人類要實現(xiàn)可持續(xù)發(fā)展,就必須與自然和諧共處,否則就會受到大自然的懲罰?;诖?,對《白鯨》的生態(tài)意識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白鯨;生態(tài)意識;探尋
中圖分類號:I106.4???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17836(2015)10011602
由麥爾維爾所著的《白鯨》講述了名為亞哈的船長終日以捕殺一條名為“莫比·迪克”
的白色鯨魚為目標,最終命喪大海的故事。該作品中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內(nèi)涵,曾被數(shù)位知名的評論家從道德理論、宗教信仰等角度展開了深入的研究。生態(tài)批評是文學批評縱向發(fā)展到一定程度的產(chǎn)物。亞哈一生的夢想就是殺了那只名為“莫比·迪克”的白鯨,最終卻被白鯨拽入了海底,其中蘊含的生態(tài)意義是非常深刻的,即人類發(fā)展一旦違背了大自然的規(guī)律,就會受到大自然的殘酷報復。從生態(tài)學的角度解讀《白鯨》,向世人揭示麥爾維爾超前的生態(tài)意識是極具現(xiàn)實意義和實踐價值的。
一、《白鯨》內(nèi)容簡介
小說《白鯨》以伊希梅爾這名水手的口吻講述了一名船長對白鯨窮追不舍的故事。伊希梅爾最大的心愿就是乘著船到世界各地闖蕩。因此,他報名在皮闊德號捕鯨船上做了一名水手。這艘船離開港口時正值圣誕節(jié),駛入大西洋之后,船上只有水手。當船只駛入溫帶海域之后,船長終于出現(xiàn)了,并且一直活躍在甲板上,然后小說便迎來了第一個大場面。船長埃哈伯將全體船員召集到了甲板上,情緒激動地向各位船員表示,自己將窮盡畢生的力量去追殺大白鯨莫比·迪克,他之所以如此憤恨這條白鯨,是因為它曾經(jīng)咬斷了船長的一條腿。為表明自己殺死這條白鯨的決心,船長還在桅桿之上釘上了一枚西班牙金幣,同時表示,第一個發(fā)現(xiàn)這條白鯨的人便可取走這枚金幣。出于好奇心理,水手伊希梅爾漸漸了解到了這條白鯨的情況。莫比·迪克是一條體型龐大的白鯨,而且身上有許多不同于其他鯨魚的地方,更重要的是,這條白鯨十分兇猛,不但撞毀過數(shù)艘船只,還咬傷、咬死了多位船員。其兇猛程度令人望而怯步,只要遇見它,幾乎都難逃其“毒手”。這條鯨魚最與眾不同的是它的顏色——白色[1]。當皮闊德號駛入太平洋時,船長就越來越希望能遇見它,并親手殺死它。隨著時間的推移,船長捕殺大白鯨的渴望越來越強烈。某一天,皮闊德號遭遇了強臺風,桅桿的頂端在臺風中發(fā)出了神秘的電火。此時,船長埃哈伯舉行了一次詭異的儀式,他將自己比作火與電之子,將向自然發(fā)起挑戰(zhàn),就算遇到最糟糕的事情也在所不惜。儀式結束之后不久,埃哈伯就發(fā)現(xiàn)了莫比·迪克的蹤跡,于是他把那枚金幣取了下來。為了追到白鯨,船只在大海中拼命地追了三天三夜,最后終于追上了白鯨,船長毫不猶豫地用魚叉標槍命中了它,原本就性情狂躁的白鯨受驚之后變得更為狂怒,它拼命地沖撞船只,導致船長在混亂當中與魚叉標槍的繩索裹在了一起,被海浪卷入了大海之中,最后與大白鯨同歸于盡。當海面上恢復平靜之后,大海似乎和原來沒有什么區(qū)別,只有主人公伊希美爾撿回了一條命。從這個故事不難看出,作者是相當崇敬大自然的,他認為大自然是神圣不可侵犯的,任何想要按照自己意志改變大自然的人都會受到其懲罰。船長埃哈伯與大自然的對立致使自己喪失了寶貴的性命[2]。
二、人類對生態(tài)環(huán)境的破壞
在敘述故事時,《白鯨》采用的是第一人稱視角。主人公瑪麗原本是一個平凡的小學教師,因為畢生的夢想是見識一下廣闊的海洋,因而趁心情不好的某段時間應征當了水手。他一直有一種能使人內(nèi)心平靜下來的道德標準,這種夢想并未在其教師生涯中得到實現(xiàn),因而他認為可以到廣闊的海洋中尋找這種夢想,探索生命的奧義。但是,他從未想過自己會親身經(jīng)歷船長亞哈帶領水手瘋狂殺戮鯨魚的畫面,這使得他原本尋求生命奧義的旅程成為了人生中難以磨滅的痛苦記憶。
從伊希梅爾的角度來看,亞哈與其他水手都因為自己常年生活在海洋上而認為自己已經(jīng)征服了海洋,這一點從他們?nèi)粘I钪械挠镁吆脱b飾就可以看出。比如用鯨魚身體的某一個部分作為裝飾物或者道具,海港旅店的名字也表現(xiàn)出了對海洋生物的小覷,等等。更重要的是,他還親眼看見了船長和水手是如何瘋狂殺戮白鯨的過程,這些無疑使他對人類的未來生產(chǎn)產(chǎn)生了擔憂。在船上,亞哈就好比帝王般的存在,其一言一行都令船上的船員深深敬畏。由于那條名為莫比·哈迪的白鯨曾經(jīng)咬斷過船長的腿,因而船長發(fā)誓要窮盡畢生的力量追殺它。而且對于船長來說,自己被低等生物所傷無疑是種莫大的恥辱,也是對自己權威的挑戰(zhàn),為表示自己與白鯨水火不容,船長一直都稱白鯨為“那個背上插著幾個槍頭的東西”。亞哈對待所有的事物都是自大的、傲慢的,自然也不會向大自然低頭,為表示自己對大自然的不屑一顧,他還摧毀過許多的科學儀器。從生態(tài)主義的角度剖析亞哈這類人的價值觀不難發(fā)現(xiàn),如果這種心態(tài)成為一種常態(tài)的話,就會導致人類以自我為中心,按照自己的意志隨意改造大自然,就像亞哈船長通過殺戮白鯨來表明自己能征服海洋一樣[3]。亞哈追殺白鯨的目的有兩個:一是為自己報仇,二是在船員面前親手殺死白鯨,以證明自己可以主宰大自然。亞哈的這種做法實際上是相當自私的,他罔顧了其他船員的生命。誠然,也不是所有的船員都贊同亞哈的做法。大副斯達巴克有著強烈的道德標準意識,他的觀點與伊希梅爾一樣,認為殘忍地殺戮生靈必然會遭到大自然的報復,他早就看穿了船長自私、邪惡、兇殘的嘴臉。為防止悲劇的發(fā)生,他一直在勸誡亞哈,試圖化解他心中的仇恨;但是被仇恨蒙蔽了雙眼的亞哈根本聽不進去,反而認為大副過于懦弱,甚至還想方設法地鼓勵他與自己一起享受獵殺的快感。嚴格來說,人類在發(fā)展中一直都在開發(fā)和利用自然資源,但如果人人都像亞哈這樣,只讓大自然為自己的一己私欲服務的話,就會遭到大自然的懲罰,甚至會給人類的生存帶來威脅。
三、人與自然的和諧共處
實際上,作者已經(jīng)在《白鯨》這部小說中給出了人類如何與自然和諧共處,如何走出生存泥沼、擺脫生態(tài)危機的方法。首先,我們必須清楚地意識到,如果不是人類一直向大自然索取,亞哈以及其他船員就不會發(fā)生悲劇。在小說109章中,大副與亞哈船長爭得面赤耳紅,最終船長還是要堅持殺戮白鯨,然后大副說了一句意味深長的話“亞哈要小心亞哈,小心自己 ”。在最后一章中,他依然在勸誡亞哈“現(xiàn)在放手還不晚,你看,不是莫比·迪克要找你,而是你,是你在瘋狂地找他”。作者借用大副的口道明了人類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秘訣就是學會把握度,適當?shù)胤攀帧W匀坏纳婆c惡均是人類善與惡的折射。人類今日所做的一切都決定了其今后的命運。一味地作惡無疑是一種自掘墳墓的行為。船上的帕西人暗示著,亞哈最終的死亡之地必然是“美國木頭做的棺材”。可見,作家已經(jīng)明確地告訴了世人,亞哈的悲劇實際上就是由資本主義工業(yè)社會不停地對大自然索取造成的。亞哈的死亡形式也是很值得研究的,追上大白鯨之后,亞哈將手中的標槍投到了白鯨身上,之后他騰出手要解開裹住自己的繩索,不料繩索隨著大白鯨沉入海底之后將其脖子勒住了,因而亞哈就像一個沉默的土耳其人一樣,隨著沉入海底的鯨魚一起消失了。亞哈最終是死在了人類工業(yè)文明的成果——繩子之上,而不是鯨魚將其咬死的。臨死之前,亞哈終于被大自然的威懾力所震撼,他懺悔道:
“是什么欺詐行騙的、隱藏的統(tǒng)治者和暴君或者殘酷無情的皇帝控制著我,才弄得我有悖于所有的自然的愛和渴望?”但已無濟于事。
在大自然面前,人類只有保持一顆崇敬的心才能拯救自己?!栋做L》中,作者就對大自然表達了自己的崇敬之情,“?。∪税。∧銘Y贊崇拜大鯨,歌頌它在海洋環(huán)境下的生存能力”,作者也描述了鯨魚在尚未受到人類捕殺時愜意的生活:“鯨魚在起伏的波浪中懶洋洋地隨波逐流,不時地噴射出霧蒙蒙的水珠,悠閑自得,那樣子就好像是一位勞作之后的農(nóng)夫在草垛上抽著煙斗。”需要一提的是,麥爾維爾用了大量的筆墨去描述鯨魚歡暢、悠閑自得的和平景象,目的就是讓人類知道,若不是人類的濫捕濫殺,鯨魚的品性也不至于變得那么暴戾。但是,當“裴闊德”這艘船只駛入這片海域之后,一切都變了,鯨魚的平靜生活就此結束。作者在這一章節(jié)中描述了鯨魚與人類行為上的差距——溫順與貪婪、閃避與追殺、平靜與狂熱。不得不說,作家已經(jīng)開始反思人類與生靈、大自然的關系了。這種強烈的對比性描述所產(chǎn)生的藝術效果是任何空洞、泛泛而談的爭論所無法比擬的。作為大自然中的一部分,人類是自然界生物鏈中不可或缺的一環(huán),但絕對不是生物鏈的統(tǒng)治者、控制者。人在自然世界中的價值與存在命運是由其對自身地位的認識所決定的。人類遠古時代過度的自輕與資本主義時代過度的自重都會使人類面臨生存危機。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小說《白鯨》通過講述一名船長以捕殺白鯨為終生目標,最終命喪大海的故事,以引發(fā)讀者對人類未來生存狀況的思考。在作者看來,既然造物主為人類創(chuàng)造了一個賴以生存的生態(tài)環(huán)境,那么人類就必須以一顆畢恭畢敬的心與自然和諧相處。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科學技術的發(fā)展,人類只有適當?shù)亻_發(fā)和利用自然萬物才能與之和諧共處,任何違背自然規(guī)律的發(fā)展都會遭到自然的懲罰與報復。
參考文獻:
[1]韓飛虎.《白鯨》中海洋動物描寫的生態(tài)思考[J].重慶三峽學院學報,2012,(6).
[2]關合鳳.從海洋文學名著看海洋意識的嬗變——以《魯濱孫漂流記》《白鯨》和《藍色的海豚島》為例[J].河南社會科學,2009,(7).
[3]易建紅.人·大海·啟示——以《白鯨》《海狼》和《老人與?!窞槔齕J].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學報,2012,(6).
(責任編輯:劉東旭) ?2015年10月第34卷第10期
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Journal of Heilongjiang College of Edu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