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海
唐人有詩說“近水樓臺先得月”。這是不錯的,靠近領(lǐng)導(dǎo),先得提拔;靠近核心,先能獲利,屢見不鮮。所以人們才千方百計、削尖腦袋去靠“近水樓臺”,為此爾虞我詐、不擇手段。有多少人為爭“近水樓臺”而互相踩踏?
然而,世界上的道理幾乎都有兩面性,有這一面,同時有另一面?!敖畼桥_”有“先得月”的一面,同時恰恰也有“不得月”的另一面。
從媒體看到,一些官員常常不按時上下班,或者半天上班,半天休息。還有上班時間到賓館開房的,廣東江門有個副鎮(zhèn)長,半年內(nèi)與某鎮(zhèn)一女干部在酒店開房六十多次。
另有官員長期在賓館上班、辦公,湖南交通廳有個副廳長,兩三年里一直住在五星級酒店;某國有個大公司的副總經(jīng)理,2012年11月至2014年5月,竟在五星級酒店住了三百三十三天。所花費用當(dāng)然都作為“辦公費”由公費報銷了。
福建省副省長徐鋼擔(dān)任泉州市委書記期間,有商人給他在地下酒窖內(nèi)建了套房,供其辦公。徐鋼每周有三個工作日的下午在此度過。許多有求于他的人則借口在這個酒窖里藏酒、品酒而與他結(jié)交。
上述這些官員的行為都不是所謂的“一時”、“一次”。開房六十多次,怎么六十次以前竟都沒有被人發(fā)現(xiàn),一直要到六十多次才露了馬腳?那個兩三年里都住五星級酒店的官員,怎么住了一年、兩年還都平安無事,一直要到兩年、三年才東窗事發(fā)?那個副總經(jīng)理在五星級酒店住了三百三十三天,好像三百三十天以前還都安然無恙,一定要超過三百三十天才“居安思危”了。而徐鋼在任泉州市委書記時,每周有三個工作日的下午都去地下酒窖燈紅酒綠,可仍然能榮升副省長。
筆者不相信有關(guān)方面一定要等他們“多行不義”以后才查處他們,而是發(fā)現(xiàn)他們的“不義”之行時,他們的“不義”之行已經(jīng)相當(dāng)可觀了。但他們這些“不義”之行除那個副鎮(zhèn)長的“開房”之行屬于狗偷鼠竊以外,其他人的“不義”之行其實都公開或半公開地堂而皇之地進行。靠近他們的人,在他們身邊工作的人,包括他們的上級、同級、下級的人,其中一些人也同他們一樣是手握一定權(quán)力的官員,按說這些人“近水樓臺先得月”,有這個優(yōu)勢,可以最先發(fā)現(xiàn)他們的“不義”之行。
例如身為泉州市委書記的徐鋼,每周有三個工作日的下午都去酒窖,市委那些副書記們、市長副市長們、紀檢部門、監(jiān)察部門、組織部門、司法部門、眾多秘書等官員都毫無覺察?恐怕鬼都不會相信。然而,可惜呀,慚愧呀,不幸呀,揭露、舉報他們“不義”之行的常常并不是這些最靠近他們的人,或者更準確地說,并不是這些最靠近他們的官員?!敖畼桥_先得月”,不對了,恰恰是“近水樓臺不得月”。
但是,我更相信他們不會看不到,而是看到了,而且明明看到了,也裝作沒有看到,個個都當(dāng)了“沒有嘴的葫蘆”,或者如“啞巴吃餃子——嘴里不說,心里有數(shù)”。這時,即便“近水樓臺先得月”,也如同“不得月”了。
【原載2015年9月14日《上海法治報·名家茶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