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杰
【摘 要】海洋經(jīng)濟的發(fā)展以及其軍事戰(zhàn)略意義對每個國家十分重要,人們探索海洋的活動也日趨活躍。各類水下傳感器、探測儀器、電子設備等紛紛出現(xiàn),而承載這些儀器設備的水下載體越來越多,如各類水下密封艙、浮降裝置、定深裝置等。本文闡述了一種簡單的水下測量載體的設計原理及設計思路。該裝置用于裝載實驗所需的各種測量設備,通話無線水聲控制系統(tǒng),可使裝置自動浮潛,節(jié)省了海上作業(yè)的人力和物力。
【關鍵詞】測量 載體 設計
1 水下測量載體的組成及設計原理
本載體包括:結構框架、氣室、高壓氣瓶、高壓氣管構成、電動閥、水聲無線自動控制單元、電源、平衡配重、頻閃燈、GPS等組成。
氣室為內(nèi)空的圓形殼體,有進出氣閥門與外部相通。氣室通過電動閥與高壓氣瓶連通。高壓氣瓶、電動閥及高壓氣管固定在結構框架上,電動閥連接無線水聲控制線。
本裝置在下沉過程中,排水電磁閥觸發(fā),此狀態(tài)將氣室的上部與大氣相通,裝置依靠自身重力,將氣室內(nèi)部的空氣排空,然后關閉排水電磁閥,載體下沉入水下。當需要上浮時,充氣電磁閥接收測量設備給出的信號帶電(如電流不夠,可加一個小電流驅動繼電器),此時,充氣電磁閥將高壓氣瓶與氣室連通,將高壓氣體送入氣室,排出氣室中的水,減輕載體重量,使正浮力大于重力,從而使載體浮起。
2 水下測量載體的設計
本裝置作為傳感器和采集系統(tǒng)的載體可以滿足二個基本使用要求,一是布放和回收功能,二是沉浮升降動能。為減輕載體重量,我們本次把載體結構設計為聚氯乙烯即PVC。
2.1載體結構及尺寸設計:
載體由下平臺、中平臺、上平臺組成。下平臺是載體的浮潛艙,設計為一個直徑Φ1300mm,高400mm中空的圓柱體,艙容積為0.4m3,其上方有進出氣孔,下方有進出水孔。中、上平臺為直徑Φ920mm,厚度為25mm的園板。各平臺之間用8根Φ60mm柱子支撐,形成設備的安裝空間。其橫向最大尺寸為Φ1350,高為1800mm。載體下部設置了三個直徑為Φ400mm的支腿,以提高載體沉入海底的平穩(wěn)性。為降低重心,增加了載體的穩(wěn)性,在每個支腿中加入了一定重量的鉛柱配重。
2.2承載設備的布置
按設計要求載體上一般要布放測量設備、搜索設備及警報設備。為保證載體有重心平穩(wěn),較重的設備盡量都布置在下平臺,較輕的設備放在上、中平臺。對電池、GPS等設備要密封起來。
2.3水下載體的浮力計算
載體的重量、浮力按理論計算如下:(1)重量:載體結構在空氣中的重量為300kg(配重可調節(jié)),測量設備重量約60kg,其他設備空氣中重量為70kg左右,因此總重量為430 kg。(2)浮力:載體、測量設備、保障設備的總浮力在浮潛艙總浮力為800kg。因此,載體在水中正浮力為270kg。
從上可以看出,要想使載體沉入水中,必須加大于270kg的重量。而浮潛艙就是這個作用,當載體放入水中后,浮潛艙慢慢進水直至進滿(400kg),載體逐漸沉入水中。當需要升上時,無線控制開啟閥門,高壓氣體排出浮潛艙水,直至拍空,載體浮起
3 載體回收、搜索系統(tǒng)
由于海洋面積很廣,并且海流流速、流向不定,因此放到海底的載體很可能被海流沖出一段距離(上浮的過程中也可能被海流帶走),這樣的話,載體浮起后的搜尋工作是必須要面對的問題。為了更快、更準確地找到載體,我們在載體上設計了無線電信標。這個信標包含了GPS、無線電臺、天線等設備。信標升出水面后,電臺發(fā)射無線電信號,將GPS的數(shù)據(jù)發(fā)送出去,回收船上接收到這個數(shù)據(jù),即可確定載體的位置。
4 安全設計
4.1從電的方面考慮
由于載體為無線通訊控制、設備自動充氣上浮,因此,如果通訊失敗,將會導致裝置不能上浮,設備丟失。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的發(fā)生,我們設計了定時上浮機構。此機構完全獨立,與無線通訊控制設備分開,如果到達設定的時間,仍然沒有指令到達,將會自動動作,將電磁閥上電,使氣瓶為氣室充氣,從而將設備浮出水面。
4.2從機械結構方面考慮
如果氣瓶氣體泄漏,或電磁閥被卡死,將導致充氣不能進行,上浮失敗。為了避免這種情況,我們設計了頻閃燈上浮密封艙裝置。頻閃燈上浮密封艙裝置是一套獨立的上浮裝置,它通過釋放機構與載體相連,可通過無線通訊,或定時器控制啟動釋放機構,指示燈密封艙將與載體本體脫離,并上浮出水面。密封艙下端連一根線纜,此線纜與載體本體相連,找到密封艙后,通過線纜,將載體及設備拉起。密封艙中的頻閃燈,由太陽能電池板供電,白天自動熄滅,晚上自動點亮,最少可持續(xù)7天。
為了保證電磁閥內(nèi)部的動作正常,在電磁閥與外部連接的高壓氣管上,設計了兩個螺旋裝置,以保證把一定的空氣封在閥芯內(nèi)部,使閥芯與海水隔離開。同時,氣路的頭部,都加裝過濾網(wǎng),以過濾雜質。
5 載體的使用
測量設備及保障設備按要求都固定好,尤其是密封耐壓設備一定要仔細安裝,保證有良好的密封性。
首先,用尼龍繩穿過載體上平臺中間的吊環(huán),實驗船上的吊車把載體放到海水中,用小艇或自動脫鉤裝置把吊繩能解脫載體開始下沉到海底。這時通過水倉進水口及排氣閥,使沉浮艙內(nèi)充滿海水。
其次,實驗完成,載體欲回收時,用遙控信號打開連接氣瓶的閥口,開始向水艙充氣,載體開始上浮,直到浮上水面。
再次,通過GPS及頻閃燈,找到載體,用小艇載人駛到載體旁,掛上吊繩用船上的吊車吊起載體放到船甲板上。
最后,若沉浮系統(tǒng)失靈,則啟動應急搜索系統(tǒng)。用遙控信號把頻閃燈下面的釋放機構打開,用連接的繩索把載體吊起來。
6 使用環(huán)境要求
本載體的布放和回收作業(yè)要求在4級海況下進行。本裝置不能布放在海底為較深的淤泥(大于40cm)或流沙嚴重的海域。宜選擇海底較為平坦的海區(qū)作為布放點,地形坡度不大于20°。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進行掃海測底,如條件不允許,則可以用海圖提供的數(shù)據(jù)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