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超俊
【關鍵詞】冬病夏治;三伏貼
【中圖分類號】R56 【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4-4949(2015)02-0144-01
“冬病夏治”療法是我國傳統(tǒng)醫(yī)學中一種很有特色的內病外治方法?!岸 敝付煲装l(fā)或在冬天加重的病 ,此種病的易發(fā)人群多為虛寒性體質 , 常見手足不溫、 畏寒喜暖、 神疲倦怠等,中醫(yī)屬陽氣不足。 “夏治”是指在夏季氣溫高和機體陽氣旺盛時, 給予溫陽補益的治療 ,從而祛除體內沉積之寒氣,彌補人體的陽氣不足, 以預防冬季舊病復發(fā), 或減輕其癥狀。
冬病夏治的理論,可追溯到兩千多年前的《黃帝內經》 < 素問 ? 四氣調神大論 > 提出的“ 春夏養(yǎng)陽、 秋冬養(yǎng)陰”及“不治已病治未病”的觀點?!?張氏醫(yī)通》開創(chuàng)了冬病夏治的先河:“ 哮喘……,夏月三伏中, 用白芥子涂法,往往獲效。方用凈白芥子一兩,延胡索一兩,甘遂半兩,細辛半兩,共為細末,入麝香半錢,杵勻,姜汁調,敷肺俞,膏肓,百勞等穴。涂后麻瞀痛疼,切勿便去,候三炷香足,方可去之。十日后涂一次,如此三次,病根去矣?!薄岸∠闹巍悲煼ㄒ匀煅ㄎ环筚N療法最具代表性。目前應用的冬病夏治敷貼方法和藥物 ,基本上參照《張氏醫(yī)通》的方法,針對不同病癥選用各類中藥研成細末,調制成藥餅,在夏季三伏天,選擇適當?shù)难ㄎ贿M行貼敷治療。
冬病夏治適應癥主要有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變異性咳嗽、肺氣腫、過敏性鼻炎、慢性咽炎等中醫(yī)辨證屬陽虛為主,或寒熱錯雜以寒為主的患者 ,也適用于怕冷、怕風、平素易感冒或冬季反復感冒的虛寒體質的患者;風濕性或類風濕關節(jié)炎、骨關節(jié)病、頸椎病、肩周炎、腰椎病、強直性脊柱炎等表現(xiàn)陽虛寒盛者;慢性腎小球腎炎、慢性腎盂腎炎、腎病綜合癥緩解期、遺尿、尿失禁、夜尿頻多、遺精、陽痿等;慢性虛寒性胃病、慢性腹瀉等;其他如素體陽虛、皮膚凍瘡、痛經、免疫力低下、多汗癥等都是冬病夏治能夠治療的主要疾病。亦可用于亞健康人群的養(yǎng)生保健。
結語:
夏季中的“三伏天”是自然界陽氣最旺、陰氣最弱的時期,陽長陰消達到極點。此時,人體的陽氣也隨之達到頂峰 ,所以為恢復人體陽氣最佳時機 ,此時若振奮體內之陽氣,以陽克寒,驅散患者體內的陰寒之氣,把冬病之邪消滅在蟄伏狀態(tài)。中醫(yī)認為人體陽氣與自然界生物的陽氣相接, 季節(jié)變化直接影響人體健康。人體陽氣隨四時陰陽的變化而“生因春、長因夏、收因秋、藏因冬”。冬季陰氣上升到達頂點,機體容易遭受寒邪侵犯,往往陽氣不足, 此時雖也可治療,但猶如“雨天曬衣”達不到好的效果。而夏季,尤其是三伏天,由于氣溫升高,人體內陽氣上升,此時體內凝聚的寒氣也隨之易解,皮膚腠理疏松,經絡通達,氣血充沛,藥物更易于滲透皮膚,刺激穴位,起到疏通經絡、調節(jié)臟腑、治病強身的功效。利用夏季高溫天氣,機體陽氣充沛的有利時機,結合穴位貼敷等療法,治療某些寒性疾病,能最大限度的祛除寒邪,扶正培本,調節(jié)人體的陰陽平衡,預防舊病復發(fā)或減輕其癥狀,為秋冬儲備陽氣,令人體陽氣充足到冬至時才不易被嚴寒所傷,所以夏季治療會事半功倍。
說到冬病夏治,人們馬上想到貼膏藥,其實,冬病夏治的治療方法并不僅僅是貼膏藥那么單一, 除了貼敷,冬病夏治還可運用中藥內服、穴位艾灸、穴位注射、拔罐、刮痧、藥膳等,這些方法也都是“夏治”增強療效的重要治療手段,可根據(jù)患者病情選擇最佳的個性化治療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