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湖蓉
鼻罩式雙水平氣道正壓(BiPAP)呼吸機是近年發(fā)展起來的一種新型通氣技術(shù),目前在臨床已廣泛用于治療COPD、ARDS、肺水腫和阻塞性呼吸暫停綜合癥以及重癥胸肺急癥等呼吸系統(tǒng)疾病 [1] 。為探討凡士林紗鼻墊在BiPAP呼吸機輔助通氣中的療效,我科在2011年1月~2014年6月需BiPAP呼吸機輔助通氣的患者予使用鼻(面)罩凡士林“幾”字型紗鼻墊粘附固定,取得滿意的效果,現(xiàn)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入選病例有COPD病史,COPD診斷符合中華醫(yī)學會呼吸學會2002年制定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診治指南》診斷標準。為2011年1月~2014年6月年期間在我內(nèi)科住院診斷為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患者共52例,均為男性,隨機分為兩組。治療組31例,平均年齡75.2±6.5歲,病程12~20年;對照組21例,平均年齡72.1±7.8歲,病程10~21年。兩組年齡、病程無顯著差別。
1.2方法 兩組病人除予常規(guī)低流量吸氧(2~3L/min)、抗感染、解痙平喘、止咳祛痰、糾正水電解質(zhì)失衡、支持對癥及必要時予糖皮質(zhì)激素和呼吸興奮劑治療外,均予BiPAP呼吸機輔助通氣。兩組均選擇大小、形狀與患者鼻梁大小相適應(yīng)的“幾”字型紗鼻墊,貼于患者的鼻梁部,調(diào)節(jié)鼻(面)罩的三頭帶松緊度,并固定,對照組單純予鼻(面)罩加壓固定。兩組均采用S/T模式,根據(jù)患者情況調(diào)節(jié)呼氣壓力和呼吸頻率,每次通氣2~4h,每天2次,間斷使用7d。對比兩組的漏氣參數(shù)、SaO2、鼻部不適要求脫機的人數(shù)、單位時間內(nèi)發(fā)生鼻部皮膚紅、腫、損傷的例數(shù)和住院天數(shù)。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P<0.05為統(tǒng)計學有顯著意義。
2、 結(jié)果
在通氣過程中治療組的漏氣參數(shù)、鼻部皮膚紅、腫、損傷發(fā)生率均較對照組小,P<0.05;治療組的SaO2較對照組高,P<0.05;治療組的鼻部不適要求脫機的人數(shù)較對照組少,P<0.05;治療組的住院天數(shù)較對照組短,P<0.05。兩組比較見表1和表2。
3、 結(jié)論
BiPAP機械通氣,技術(shù)操作簡便迅速,能有效糾正低氧血癥,可避免減少因氣管插管、氣管切開帶來的問題(如聲帶損傷、氣管黏膜損傷、創(chuàng)口出血、喉頭水腫、痙攣、呼吸機相關(guān)肺炎等)。
BiPAP呼吸機作為一種需要患者自主呼吸來觸發(fā)的輔助通氣方式(治療時間短為1h,長則4h),保證治療的連續(xù)性是提高療效的關(guān)鍵,而患者的依從性是影響連續(xù)性治療的重要因素,提高患者的依從性,有利于提高療效 [2]。在BiPAP呼吸機輔助通氣治療過程中,影響患者依從性因素很多,其中鼻(面)罩漏氣和鼻梁處皮膚紅、腫、損傷是比較常見的。漏氣主要是因鼻梁部缺少肌層造成鼻(面)罩與鼻部接觸緊密性不足所致,目前采取的主要措施是選擇合適的形狀、大小的鼻(面)罩通過增加鼻(面)罩三頭帶的松緊度來控制;而鼻部長時間受壓和局部磨擦造成患者鼻部不適,會出現(xiàn)局部皮膚紅、腫、損傷,以致患者難以忍受,常改用間歇性輔助通氣方式或被迫停機,從而影響治療的連續(xù)性 [3,4]。本課題利用凡士林的粘附性和潤滑性,將雙層凡士林紗塊裁剪成與患者鼻梁大小相適應(yīng)的“幾”字型鼻墊,墊在患者鼻梁部,使鼻(面)罩與面鼻自然粘附形成一個密閉的回合,避免或減輕鼻(面)罩與鼻部接觸緊密性不足而產(chǎn)生的漏氣問題及傳統(tǒng)的單純局部加壓固定和局部磨擦導致的局部皮膚紅、腫、損傷等不適癥狀,減輕患者不適感,提高患者的依從性,保證治療的連續(xù)性[5]。
參考文獻:
[1] 覃士梅,劉紅兵,謝正福. BiPAP呼吸機治療老年呼吸衰竭患者的護理[J].廣西醫(yī)學,2001,23(5):1256~1257
[2] 曾利琴,李紅英,王麗萍. 10例急性左心力衰竭合并Ⅱ型呼吸衰竭使用BiPAP呼吸機的護理體會[J].護士進修雜志,2008,14(1):141
[3] 徐金靜,王艷,楊愛春. BiPAP呼吸機治療COPD致呼吸衰竭的護理. 臨床護理雜志,2004,3(4):13~14
[4] 陳雄杰,陳小嫦.BiPAP呼吸機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38例[J].實用醫(yī)學雜志. 2001,17(4)350~351
[5] 王義陽,郭兵.BiPAP呼吸機輔助治療COPD伴Ⅱ型呼吸衰竭的護理體會[J].臨床肺科雜志,2006,11(3):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