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彥霞
【摘 要】目的 分析活血祛瘀中藥的藥性,并總結相關的炮制方法。方法 對常用的活血祛瘀的中藥進行藥性分析,并將主要的炮制方法:炒法、炙法、鹽制法進行總結,并通過實例分析中藥炮制對藥性的影響。結果 活血祛瘀中藥適應范圍較廣,為了增強藥性進行有效的炮制是非常關鍵的,為了達到最佳的藥效應嚴格遵循炮制工藝。結論 活血祛瘀藥物在臨床的應用日漸廣泛,在應用的過程中應盡量提高藥效,降低藥材的毒副作用;在炮制的過程中應嚴格遵循操作工藝,在科學的炮制下保證用藥的安全性,提高臨床療效。
【關鍵詞】活血祛瘀;中藥;藥性;炮制;臨床療效
0引言
隨著中醫(yī)學的不斷發(fā)展,中藥在臨床的應用越來越廣泛,中藥對疾病的治療能夠起到標本兼治的效果。而近年來,在臨床應用的過程中頻繁出現(xiàn)中藥中毒事件,使得人們對中藥藥性提起了十分關注。中藥在應用時常采用組成復方的方式,在炮制時也是根據(jù)不同的組方選擇不同的炮制方法,其功效也就不盡相同?;钛铕鲱愃幬镌谥兴幍膽弥休^為常見,其藥性及炮制方法對中藥的合理利用具有重要的意義,現(xiàn)就活血祛瘀中藥的藥性及炮制方法這一問題進行分析總結如下:
1活血祛瘀中藥的藥性
活血祛瘀中藥就是針對血液循環(huán)瘀滯導致的血瘀證而成立的,主要的作用就是促進患者的血液循環(huán),消散淤血。大量的研究實踐證實,臨床中許多疾病均有血瘀病理變化,這就使得活血祛瘀的臨床治療應用范圍在逐步擴大[1]。因此,其藥性研究引起了廣大醫(yī)學者的關注。常見的活血祛瘀藥物有川芎、延胡索、丹參、紅花、桃仁、蘇木、月季花等。
2活血祛瘀中藥的炮制原理
炮制原理是指藥物炮制的科學依據(jù)和藥物炮制的作用,即探討在一定工藝條件下,中藥在炮制過程中產生的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以及因這些變化而產生的藥理作用的改變和這些改變所產生的臨床意義。
3活血祛瘀中藥常用的炮制方法
科學的炮制方法能夠保證中藥材的質量,減少藥物的毒副反應[2],提高臨床療效,因此,在炮制的過程中應嚴格遵循炮制工藝,改進炮制方法,使藥方達到最大藥效。常見的炮制方法有以下幾種:
3.1炒法
該炮制方法可有效減輕藥方的毒副作用,增強臨床治療效果。如臨床中常用的蒼耳子,對該中藥采用此炮制方法,將干凈的蒼耳子放于炒鍋中,用中火炒至焦黃色,刺焦時即可,碾去刺,篩凈。
3.2炙法
炙法能改變藥性,引藥上行;能夠充分發(fā)揮活血祛瘀的效果,矯臭矯味。如酒炙川芎,取川芎片或塊,用黃酒噴淋拌勻,稍悶潤,待酒被吸盡后,置鐵鍋內用文火炒干,色澤加深,取出晾涼,篩去碎屑。川芎味苦,性寒,歸脾、胃、大腸、肝、心經。
3.3鹽制法
鹽制法目的是引藥下行增強療效,增強滋陰降火作用,緩和藥物辛燥之性。如桃仁知母:取凈桃仁片,置鐵鍋內,用文火炒至變色,噴淋鹽水,炒干,取出放涼,篩去碎屑。
3.4臨床應用分析
大量的實踐研究證實,經過酒炒后的桃仁其藥效顯著,且應用的過程中不良反應可得到緩解。我院對消化道感染患者的35例患者采用酒炒后的桃仁進行治療,同時選取同期收治的35例同病種患者給予桃仁原品進行治療,結果顯示,酒炒桃仁的治療有效率達到100%,明顯優(yōu)于桃仁原品治療組,兩組比較差異具有顯著性(P<0.05),見表1。
表1 炮制對桃仁藥效的影響
組別 例數(shù) 有效率(%)
桃仁原品
酒炒桃仁
P值 35
35
90.0
100.0
<0.05
4炮制對藥性的影響分析
紅花是一種常見的活血祛瘀的藥物,我院對砂燙紅花在不同溫度下所含生物堿含量變化進行分析測定,確定最佳炮制溫度,確保臨床用藥安全。主要的操作方法:取紅花500g,種子培養(yǎng)基為LB培養(yǎng)基;發(fā)酵培養(yǎng)基以蔗糖和玉米粉為主要碳源,以酵母膏為氮源,還包括K2HPO4等無機鹽類。將紅花在40℃下干燥,并將其粉碎后過120目篩,按照一定的比例將其放在發(fā)酵培養(yǎng)基中,在121℃進行20min的滅菌,將種子液按接種量3.5%的比例接種到發(fā)酵培養(yǎng)基,44℃,180~200r/min振蕩搖瓶培養(yǎng)48h,根據(jù)研究,培養(yǎng)基中紅花在0~30L時,對這一株夏枯草芽孢桿菌有促進其生長的作用,>30g/L時對其生長有抑制作用,因此研究紅花的比例均控制在0~30g/L。
研究結果顯示,選取不同濃度紅花樣本種子共發(fā)酵,同時以相應濃度的紅花水浸液作為對照,比較發(fā)酵液和水浸液的抗羥自由基氧化活性,當羥自由基清除率Sn-SO>Hn時,就認為種子提高了紅花的抗氧化活性。其中S0為沒有加紅花但經過發(fā)酵的樣品,S1、S2為加有相應質量濃度(10.30g/L)紅花且經過發(fā)酵的樣品,H1,H2為相應濃度(0.30g/L)的紅花水浸液紅花,經發(fā)酵炮制的紅花比發(fā)酵前清除羥自由基能力有較大幅度提高,且有明顯的量效關系。具體情況見表2。
表2 發(fā)酵炮制對紅花抗羥自由基氧化活性的影響( ±s,%)
組別 羥自由基清除率
S0
S1
S2
H1
H2 45.2±0.5
49.5±0.8
71.1±0.3
12.1±0.3
22.5±0.1
5討論
活血祛瘀中藥在臨床的應用較為廣泛,大量的研究證實了許多疾病在發(fā)病的過程中均有血瘀病例的變化,因此,活血祛瘀藥在臨床的應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3]?;钛铕鲋兴幍闹黧w主要有苦味藥、辛味藥,該類藥物具有行氣、行血,苦泄、通下的作用。而在中藥中炮制工藝是非常重要的手法,可有效增強藥物的療效,其主要的方法有炒法、炙法、鹽制法等,科學的炮制方法能夠確保中藥材的質量[4],減輕用藥過程中的毒副作用,但在炮制的過程中應嚴格遵循操作工藝,最大限度地提高中藥療效,保證患者的用藥安[5]。
參考文獻:
[1]雷鈞濤,孫曉華,張笑波,趙宏杰.基于理化指紋圖譜信息提取及模式識別的中藥藥性理論研究方法[J].遼寧中醫(yī)雜志,2010(02):130-131.
[2]唐仕歡,楊洪軍,黃璐琦.論中藥藥性的概念、形成及其意義[J].中醫(yī)雜志,2010(04):6-9.
[3]周正禮,李峰,王文炳,李靜文.中藥藥性與物質基礎關系的研究進展[J].遼寧中醫(yī)雜志,2010(04):187-188.
[4]馮婷.張仲景《傷寒雜病論》中藥炮制[J].實用中醫(yī)內科雜志,2014(07):24-26.
[5]金銳,張冰.中藥藥性理論復雜性特征分析[J].中國中藥雜志,2012(21):174-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