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 鵬
【摘 要】目的:評價涼血祛濕止癢湯治療急性濕疹的臨床療效。方法:選取我院2012年4月~2015年4月收治的120例急性濕疹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成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60例患者。對照組予以西藥治療,觀察組予以涼血祛濕止癢湯治療。結(jié)果:觀察組的各癥狀VAS評分及總有效率均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p<0.05)。結(jié)論:涼血祛濕止癢湯治療急性濕疹的臨床療效顯著。
【關(guān)鍵詞】急性濕疹;涼血祛濕止癢湯;臨床療效
Abstract Objective:To evaluat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cooling dampness itching soup acute eczema treatment.Methods:Our hospital in April 2012 ~ April 2015 admitted 120 cases of acute eczema patients as research subjec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60 patients in each group.The control group were given medicine loratadine tablets in the treatment,the observation group to be cooling dampness itching decoction,Clinical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Results:The clinical symptoms of various VAS scores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p <0.05).Conclusion: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the treatment of acute soup cooling dampness itching eczema significantly.
Key words acute eczema;itching cooling dampness soup;clinical efficacy
濕疹在臨床上屬于Ⅳ型變態(tài)反應(yīng)[1],其是一種受多種內(nèi)外誘導(dǎo)因素影響而引起的具有滲出傾向的皮膚炎癥反應(yīng),且具有易反復(fù)發(fā)作的特點。急性期濕疹患者的臨床表現(xiàn)主要為出現(xiàn)紅斑、丘疹、滲出、水皰等多樣性皮膚損害,部分患者還常會伴有劇烈瘙癢。本文為了分析,對我院2012年4月~2015年4月收治的120例急性濕疹患者進行研究,以供臨床研究參考,現(xiàn)報告如下:
1 資料和方法
1.1 臨床資料
本次研究選取我院2012年4月~2015年4月收治的120例急性濕疹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男女比例為58:62,隨機分成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有60例患者。入選標準:均符合中、西醫(yī)急性濕疹的診斷標準[2];發(fā)病時間不超過一周;自愿簽訂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一周內(nèi)有使用過抗組胺藥物或皮質(zhì)類固醇激素藥物的患者;過敏體質(zhì)或?qū)鲅顫裰拱W湯中藥物成分過敏的患者;合并有嚴重糖尿病、肝腎疾病、免疫功能障礙的患者。
對照組:男女比例為25:35;年齡(18—68)歲;病程(1—5)天。
觀察組:男女比例為33:27;年齡(20—65)歲;病程(3—7)天。
對照組和觀察組急性濕疹患者在性別比例,年齡,病程等臨床資料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
1.2 方法
對照組:予以西藥氯雷他定片治療,氯雷他定片規(guī)格:每片10毫克,用法用量:每日晚飯后半小時,用100毫升溫開水口服,每日用藥一次,連續(xù)治療2周。
觀察組:予以涼血祛濕止癢湯治療,組方:水牛角、生薏苡仁、白茅根各30克,生地黃、茯苓、白鮮皮、地膚子各15克,牡丹皮、赤芍藥各12克,苦參、澤蘭各10 克,甘草6克。上述12味中藥經(jīng)加工制成中藥配方顆粒,每日早晚飯后半小時各服用1袋,用100毫升溫開水溶化口服,連續(xù)治療2周。
1.3 觀察指標及療效判定標準
1.3.1觀察指標
本研究中觀察指標主要有臨床癥狀VAS評分、總有效率等,采用模糊數(shù)字(VAS)評分法對急性濕疹患者治療前后的臨床癥狀情況進行評估,采用3分計分法,對紅斑程度、丘疹程度、滲出程度、水皰程度進行評價,其中0分:無癥狀;1分:輕度癥狀;2分:中度癥狀;3分:重度癥狀。總有效率=(治愈例數(shù)+顯效例數(shù)+有效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
1.3.2療效判定標準
本研究根據(jù)療效指數(shù)將臨床療效分為治愈、顯效、有效、無效四個等級,其中療效指數(shù)(%)=(治療前臨床癥狀VAS總評分-治療后臨床癥狀VAS總評分)/治療前臨床癥狀VAS總評分×100%,具體判定如下:
治愈:療效指數(shù)減小超過95%。
顯效:療效指數(shù)減小60%-94%。
有效:療效指數(shù)減小20%-59%。
無效:療效指數(shù)減小不到20%。
1.4 統(tǒng)計學(xué)處理
本研究中數(shù)據(jù)均采用軟件SPSS18.0版處理,計量資料,用( )表示,進行t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表示,進行卡方檢驗。如果存在p<0.05,則對照組和觀察組急性濕疹患者治療后的各臨床癥狀VAS評分、總有效率比較存在顯著差異,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xué)意義;如果存在p>0.05,則對照組和觀察組急性濕疹患者治療后的各臨床癥狀VAS評分、總有效率比較不存在顯著差異,為差異無統(tǒng)計學(xué)意義。
2 結(jié)果
2.1臨床癥狀改善情況:與治療前相比較,觀察組和對照組急性濕疹患者各癥狀均獲得有效改善,其中觀察組改善程度顯著高于對照組,具體數(shù)據(jù)如表1所示:
表1 對比觀察組和對照組急性濕疹患者治療后臨床癥狀改善情況[( )分]
組別 時間 紅斑 丘疹 滲出 水皰
觀察組
(n=60) 治療前 2.42±0.38# 2.57±0.35# 2.31±0.20# 2.58±0.27#
治療后 0.40±0.02* 0.31±0.07* 0.09±0.02* 0.17±0.09*
對照組
(n=60) 治療前 2.38±0.36# 2.51±0.40# 2.29±0.18# 2.49±0.24#
治療后 1.05±0.26 1.82±0.25 1.05±0.10 1.13±0.11
注:#與治療后相比較存在顯著差異(p<0.05),*與對照組相比較存在顯著差異(p<0.05)。
2.2總體臨床療效:觀察組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具體數(shù)據(jù)見表2:
表2 對比觀察組和對照組急性濕疹患者治療后總體療效
組別 治愈
(例) 顯效
(例) 有效
(例) 無效
(例) 總有效率
[例(%)]
觀察組(n=60) 28 15 9 8 52(86.67)*
對照組(n=60) 10 26 7 17 43(71.67)
注:*與對照組相比較存在顯著差異(p<0.05)。
3 討論
濕疹具有皮損多樣性、對稱分布、劇烈騷癢、易復(fù)發(fā)的特征,在中醫(yī)理論中,濕疹屬于“濕瘡”范疇[3]。中醫(yī)理論認為濕瘡的發(fā)病機制主要有以下幾點:由于稟賦不耐,或因外感風(fēng)熱濕邪,或因飲食不節(jié)、嗜食辛辣肥甘厚膩,致濕熱入邪而發(fā)本病。由于濕熱蘊久入血,致使血熱內(nèi)蘊,發(fā)于肌膚而致病。因此,中醫(yī)理論認為風(fēng)、濕、熱邪為濕瘡的外部致病因素[4],而血分的變化則為濕瘡的內(nèi)部致病因素。
涼血祛濕止癢湯是在皮膚科臨床應(yīng)用治療濕疹的實踐基礎(chǔ)上,對北京中醫(yī)藥大學(xué)皮膚科著名老中醫(yī)金起鳳教授的龍蚤清滲湯治療濕疹的經(jīng)驗進行總結(jié)而研制出來的[5],具有涼血祛濕、清熱止癢的功效。涼血祛濕止癢湯主要是由水牛角、生薏苡仁、白茅根、生地黃、茯苓、白鮮皮、地膚子、牡丹皮、赤芍藥、苦參、澤蘭、甘草等十二味中藥組成,涼血祛濕止癢湯中的水牛角、生地黃、牡丹皮、赤芍、白茅根具有清熱涼血的功效;生薏苡仁、茯苓則具有清熱祛濕的功效;澤蘭具有活血利水的功效;白鮮皮、地膚子具有清熱利濕、散風(fēng)止癢的功效;甘草則起到調(diào)和諸藥的作用。
本研究中,觀察組各臨床癥狀VAS評分及總有效率顯著均優(yōu)于對照組。由此說明:采用涼血祛濕止癢湯治療急性濕疹的臨床療效良好。
參考文獻:
[1]王京軍,楊薛朝,孫占學(xué)等.涼血祛濕止癢湯治療急性濕疹臨床觀察[J].中國中醫(yī)急癥,2015,04(4):611-613.
[2]余青,張豐川.涼血祛濕止癢湯治療急性濕疹療效觀察[J].中國民間療法,2014,22(12):40-41.
[3]王鵬,胡會琴,趙磊等.唐定書辨治濕疹經(jīng)驗[J].湖南中醫(yī)雜志,2013,29(11):31-32.
[4]徐文龍.觀察比較使用中醫(yī)中藥治療皮膚濕疹的臨床療效[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3,36(36):208-208.
[5]盧俊紅.中醫(yī)中藥治療80例皮膚濕疹的療效觀察[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2,10(2):225-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