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赟
(河南省駐馬店市中心醫(yī)院手術部,河南 駐馬店 463000)
心理護理在手術患者中的應用評價
劉 赟
(河南省駐馬店市中心醫(yī)院手術部,河南駐馬店 463000)
目的 對心理護理在手術患者中的應用效果進行探討。方法選取2013年2月至2014年3月于我院行手術治療的136例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各68例,對照組給予圍手術期常規(guī)護理,觀察組在常規(guī)護理基礎上給予心理護理,對兩組患者術前、術后焦慮及抑郁情緒和護理滿意率進行分析。結果 觀察組進入手術室前與手術完成后SAS評分及SDS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護理滿意率顯著高于對照組。結論心理護理可有效緩解手術患者不良心理反應,大幅提高患者護理滿意率,值得在臨床中推廣。
手術患者;心理護理;焦慮;抑郁
現(xiàn)階段外科疾病常需采用手術方法加以治療,對于患者而言,所有手術操作均會造成恐懼、焦慮及緊張等諸多不良心理反應,而這些不良心理反應若得不到恰當處理,很容易對手術的順利開展及治療效果的實現(xiàn)造成不利影響[1]。因此,對手術患者展開有效心理護理十分重要。為探討心理護理在手術患者中的應用價值,筆者選取136例手術患者,分別給予圍手術期常規(guī)護理與常規(guī)護理之上的心理護理,結果后者成效顯著,報道如下。
1.1臨床資料:選取2013年2月至2014年3月于我院行手術治療的136例患者,其中男75例,女61例,年齡19~75歲,平均(47.3±2.6)歲;手術分類為外科手術66例,五官科手術24例,婦科手術46例;所有患者均采用非全身麻醉,其麻醉方式為連續(xù)硬膜外麻醉72例,神經(jīng)阻滯麻醉36例,局部麻醉28例;將136例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各68例,兩組患者年齡、性別及手術方式等無顯著差異(P>0.05),可對比。
1.2方法。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護理,觀察組在常規(guī)護理基礎上給予心理護理,具體措施如下:①術前訪視:手術室護士在患者手術前1 d主動到病房訪視患者,詳細詢問患者病情,為其介紹手術室環(huán)境、手術方法、可取得的效果及術中注意事項,以列舉手術成功案例消除患者擔憂、緊張等心理;在術前對患者心理需求予以準確了解,詳細解答患者疑問,以親切的態(tài)度和患者展開交流,耐心傾聽患者傾訴并給予充分尊重、關心。②術中護理:在接送患者過程中保持親切微笑,和患者主動進行交流,減少其無助感與緊張感;在麻醉時站在患者身邊給予其精神支持;手術過程中主動詢問患者感受,根據(jù)其職業(yè)與年齡選取合適話題分散患者注意力;在護理操作中保持動作輕柔而熟練,贏取患者信任。③術后護理:若患者術后仍為清醒狀態(tài),則護士應主動詢問患者是否存在不適,告知其手術已順利完成;術后2~3 d展開探訪,詢問患者切口疼痛及愈合情況,為患者講解其關于手術方面的疑問,引導其正確認知疾病和術后不適、疼痛,消除患者疑慮,鼓勵其繼續(xù)配合后續(xù)治療。
1.3觀察指標:利用Zung焦慮自評量表(SAS)與抑郁自評量表(SDS)對兩組患者進入手術室前、手術完成后焦慮及抑郁情緒進行評價,SAS評分為50分以上為有焦慮癥狀,SDS評分為53分以上為有抑郁癥狀。利用我院自制護理滿意率調查表對兩組患者護理滿意情況展開調查。
1.4統(tǒng)計學分析:采用統(tǒng)計學軟件SPSS 17.0分析研究數(shù)據(jù),以()形式表示計量資料,數(shù)據(jù)對比采用χ2檢驗和t檢驗,若P<0.05則二者間存在顯著差異,且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兩組患者進入手術室前及手術完成后不良情緒分析:觀察組進入手術室前與手術完成后SAS評分及SDS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具體見表1。
2.2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分析:兩組患者對護理工作滿意程度為:對照組滿意34例,基本滿意16例,不滿意18例,護理滿意率為73.5%;觀察組滿意44例,基本滿意20例,不滿意4例,護理滿意率為94.1%;觀察組護理滿意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
在醫(yī)學模式逐漸轉換成“生物-心理-社會”的醫(yī)學模式背景下,護理學業(yè)由傳統(tǒng)的生物護理擴展為心理學、社會醫(yī)學領域。手術治療是現(xiàn)階段諸多疾病治療的常用方法,所有手術類型均會對患者造成不同程度的應急刺激[2],可導致患者出現(xiàn)相應心理反應。近年來國內外諸多學者通過對手術患者個性特征展開研究,發(fā)現(xiàn)大部分手術患者有情緒壓抑、急躁易怒、自卑、恐懼及焦慮等心理特點,若得不到及時、正確處理,則會直接影響到手術治療效果,同時可導致患者生活質量大幅下降。
對于需接受手術治療的患者而言,心理護理是確保手術順利實施的關鍵內容。已有臨床研究顯示,為手術患者展開有效的心理護理,可消除其術前普遍存在的焦慮、抑郁及緊張等不良心理反應,使患者獲得被關懷感與被尊重感,促使其從心理上獲得安全感與滿足感,這對于激發(fā)患者治療信心、降低并發(fā)癥發(fā)生風險極為有利,同時也有利于疾病的盡早康復。曹國慶[3]等的研究顯示,為患者行圍手術期心理護理可降低并發(fā)癥發(fā)生風險,促使患者住院時間大幅縮短,同時可緩解其不良情緒,對于患者術后康復十分有利。我院在為手術患者展開護理工作時,對照組給予圍手術期常規(guī)護理,觀察組在常規(guī)護理基礎上給予心理護理干預,結果顯示,觀察組進入手術室前與手術完成后SAS評分及SDS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護理滿意率顯著高于對照組。通過本次研究筆者發(fā)現(xiàn),有效心理護理可促使手術患者不良心理反應消除或緩解,增強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程度;同時,在術前、術中及術后為患者展開心理護理,可促使護士不斷增強自身專業(yè)素質、心理素質與溝通能力,有助于培養(yǎng)其良好醫(yī)德醫(yī)風,使其適應于“生物-心理-社會”的醫(yī)學模式。
表1 兩組患者術前及術后不良情緒分析(,分)
表1 兩組患者術前及術后不良情緒分析(,分)
組別 例數(shù) SAS評分SDS評分進入手術室前 手術完成后 進入手術室前 手術完成后對照組 68 57.3±2.8 42.3±2.1 57.9±3.4 49.3±1.7觀察組 68 48.1±2.4 26.2±2.5 43.3±2.9 27.7±1.4
綜上所述,心理護理可有效緩解手術患者不良心理反應,大幅提高患者護理滿意率,值得在臨床中推廣。
[1]郭春紅.圍手術期癌癥患者心理狀況調查與心理干預[J].中國康復理論與實踐,2008,14(5):498.
[2]李榮.清醒狀態(tài)下功能區(qū)腦腫瘤開顱切除術患者的圍手術期心理護理[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1,27(14):1-4.
[3]曹國慶.心理護理對微創(chuàng)介入鎮(zhèn)痛術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疼痛的療效觀察[J].中國全科醫(yī)學,2011,14(7B):2298.
R473.6
B
1671-8194(2015)11-025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