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小玉等
摘 要:目的:研究水稻谷粒褐變致病菌禾谷鐮孢菌絲生長特性。方法:采用生長速率法研究環(huán)境條件和營養(yǎng)條件對菌絲生長的影響。結(jié)果:不同的營養(yǎng)、溫度、pH值等條件對菌絲生長有很大影響。菌絲生長最適溫度為25℃;菌絲生長最適的pH范圍是7~8;全光照、連續(xù)振蕩培養(yǎng)有利于菌絲的生長;不同碳源培養(yǎng)條件下菌絲生長以半乳糖、淀粉為較好,不同氮源條件下菌絲生長以硝酸銨、丙氨酸為較好。結(jié)論:從水稻褐變谷粒分離出禾谷鐮孢菌研究其生長特性,為進一步深入開展水稻褐變穗病害防治提供科學(xué)依據(jù)。
關(guān)鍵詞:禾谷鐮孢菌;菌絲;生長特性
中圖分類號 S51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5)18-70-03
Study on Growth Characteristics of Fusarium graminearum in Rice Browning Ear
Jiang Xiaoyu1 et al.
(1College of Agronomy,Heilongjiang Bay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Daqing 163319,China)
Abstract:Objective:The paper aimed to study growth characteristics of Fusarium graminearum the pathogen of Browning ear of grain. Method:Growth rate method was used to study environmental and nutritional conditions on hypha growth.Result:The results showed that nutrition,temperature and pH had significant effects on the hypha growth of the browning ear pathogen of grain.The optimal temperature of hypha growth was 25℃;The optimal pH of hyphal growth was 7~8;Light,continuous shaking had promotion effect on its growth;The best carbohydrates for hypha growth was galactose and starch under the different carbon source;The best nitrogen for hypha growth was ammonium nitrate and aminopropionic acid under the different nitrogen source. Conclusion:Study on Growth characteristics of Fusarium graminearum in Rice Browning Ear,in order to further provide scientific basis for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diseases.
Key words:Fusarium graminearum;Hypha;Growth characteristics
鐮孢菌屬(Fusarium Link)真菌是真菌界中重要的真菌類群,廣泛分布于各種環(huán)境條件下,在作物的生長期和儲藏期都可發(fā)生為害,給糧食生產(chǎn)造成重大的損失,甚至造成絕產(chǎn)[1]。禾谷鐮孢菌不僅寄主范圍廣泛,而且能夠侵染作物的許多部位,引起多種作物上的多種病害[2]。特別是世界三大糧食作物小麥、玉米和水稻,禾谷鐮孢菌能侵染麥類作物引起苗腐、根腐和穗腐,引起玉米的莖基腐和穗腐,侵染水稻的穗部和稻株基部葉鞘[3]。禾谷鐮孢菌不僅侵染作物造成產(chǎn)量的損失,并且侵染谷物籽粒后產(chǎn)生的真菌毒素對人畜健康造成嚴重威脅。
近年來,隨著氣候、耕作栽培制度變化,水稻后期穗部病害谷粒褐變在發(fā)病范圍、程度上都有增加的趨勢[4],在我國浙江、安徽、江蘇、黑龍江等稻區(qū)的部分品種上嚴重發(fā)生。水稻感染該病后其結(jié)實率降低,谷粒變色、腐壞、畸形,病原菌產(chǎn)生的毒素還會對人畜的健康造成危害[5]。近年來,該病在黑龍江省發(fā)生面積不斷擴大,病田率及病株率不斷上升,已成為黑龍江省水稻生產(chǎn)的新障礙[6]。為此,筆者從變褐的水稻粒上分離出禾谷鐮孢菌,對病菌的菌絲生長特性進行了研究,為進一步深入開展病害防治提供科學(xué)依據(jù)。
1 材料和方法
1.1 供試菌種 從黑龍江省前進農(nóng)場采集水稻谷粒褐變病樣,按常規(guī)組織分離法分離病原菌[7],經(jīng)單孢分離法純化,進行致病性驗證后,保存在PDA斜面培養(yǎng)基上待用。
1.2 環(huán)境條件對禾谷鐮孢菌菌絲生長的影響
1.2.1 溫度對禾谷鐮孢菌菌絲生長的影響 試驗共設(shè)5℃、10℃、15℃、20℃、25℃、30℃、35℃、40℃8個處理。病原菌在PDA平板上培養(yǎng)3d后,打取菌片(直徑0.7cm)接到PDA平板中央,培養(yǎng)4d后測量菌落直徑,每處理4次重復(fù)。
1.2.2 光照對禾谷鐮孢菌菌絲生長的影響 設(shè)全光照(24h光照)、光暗交替(12h光照,12h黑暗)和全黑暗(24h黑暗)3個處理,每個處理4次重復(fù)。將菌餅接到PDA平板上。25℃培養(yǎng)4d后測量菌落的直徑。
1.2.3 pH對禾谷鐮孢菌菌絲生長的影響 用1mol·L-1的HCl和1mol·L-1的NaOH將PDA培養(yǎng)基分別調(diào)制成pH為4.0、5.0、6.0、7.0、8.0、9.0、10.0。將菌餅接到不同pH的PDA平板中央,每個處理設(shè)置4次重復(fù),25℃培養(yǎng)4d后測量菌落的直徑。
1.2.4 通氣狀況對禾谷鐮孢菌菌絲生長的影響 設(shè)連續(xù)振蕩(24h震蕩)、間歇振蕩(12h震蕩,12h靜止)、完全靜止(24h靜止)3個處理,每個處理4次重復(fù)。以Czapek為基礎(chǔ)培養(yǎng)基,將菌餅在無菌條件下移入250mL的三角瓶中,每瓶分裝100mL培養(yǎng)基,培養(yǎng)4d后,測定菌絲干重。
1.3 營養(yǎng)條件對禾谷鐮孢菌菌絲生長的影響
1.3.1 碳源對禾谷鐮孢菌菌絲生長的影響 以Czapek為基礎(chǔ)培養(yǎng)基,將其中的蔗糖分別按比例替換為麥芽糖、半乳糖、淀粉、乳糖、果糖和葡萄糖制成培養(yǎng)基,共7個處理,每處理4次重復(fù)。將菌餅接到不同培養(yǎng)基上,25℃培養(yǎng)4d后測量菌落的直徑。
1.3.2 氮源對禾谷鐮孢菌菌絲生長的影響 以Czapek為基礎(chǔ)培養(yǎng)基,將其中的硝酸鈉分別按比例替換為硝酸銨、硫酸銨、氯化銨、硝酸鉀、丙氨酸、谷氨酸制成培養(yǎng)基,共7個處理,每處理4次重復(fù)。將菌餅接到不同培養(yǎng)基上,25℃培養(yǎng)4d后測量菌落的直徑。
2 結(jié)果與分析
2.1 溫度對禾谷鐮孢菌菌絲生長的影響 研究結(jié)果表明,禾谷鐮孢菌菌絲在10~30℃范圍內(nèi)可以生長,菌絲生長的最適溫度范圍為20~30℃,25℃時菌絲生長最快,低于5℃或高于40℃,菌絲均不生長(圖1)。
<\\Pc4\software (d)\陳全蘭\2015\農(nóng)學(xué)通報\2015年第18期\插圖\n18-50.eps>
圖1 溫度對禾谷鐮孢菌菌絲生長的影響
注:不同小寫字母表示P<0.05差異顯著。
2.2 光照對禾谷鐮孢菌菌絲生長的影響 研究結(jié)果表明(圖2),禾谷鐮孢菌菌絲在全光照的條件下菌絲生長最快,培養(yǎng)4d后,菌絲的生長直徑為8.9cm,與其他處理差異顯著;在全黑暗的條件下菌絲生長最慢,培養(yǎng)4d后,菌絲的生長直徑為7.9cm,但與光暗交替處理差異不顯著。
2.3 pH對禾谷鐮孢菌菌絲生長的影響 研究結(jié)果表明(圖3),禾谷鐮孢菌菌絲在pH值4.0~10.0范圍內(nèi)均可以生長,菌絲生長的最適pH值為8.0,培養(yǎng)4d后,病菌菌落的生長直徑為6.2cm。
2.4 通氣狀況對禾谷鐮孢菌菌絲生長的影響 禾谷鐮孢菌菌絲在連續(xù)震蕩的條件下菌絲生長最快,培養(yǎng)4d后,菌絲的干重最重為589mg,和其他2個處理差異顯著;在完全靜止的條件下菌絲生長最慢,培養(yǎng)4d后,菌絲的干重543.4mg(表1)。
2.5 碳氮源對禾谷鐮孢菌菌絲生長的影響 研究結(jié)果表明(表2),禾谷鐮孢菌在以半乳糖、淀粉為碳源的培養(yǎng)基上生長較快,菌落的凈生長直徑分別為8.9cm、8.8cm,差異不顯著,與其它碳源差異顯著;在以蔗糖為碳源的培養(yǎng)基上生長最慢,培養(yǎng)4d后,菌落的凈生長直徑為5.1cm。禾谷鐮孢菌在以硝酸銨、丙氨酸為氮源的培養(yǎng)基上生長較快,培養(yǎng)4d后,菌落的凈生長直徑分別為6.4cm、5.9cm,差異不顯著;以硝酸鉀、氯化銨、谷氨酸為氮源的培養(yǎng)基上生長較慢,與其他氮源處理差異顯著(表3)。
3 結(jié)論與討論
對禾谷鐮孢菌病菌生長特性研究發(fā)現(xiàn),病原菌在溫度為10~30℃時,菌絲均可生長,最適溫度為25℃,說明高溫有利于該病菌的生長;病菌對酸堿度的適應(yīng)范圍較廣;光照有利于菌絲生長;菌絲生長適宜的碳源為半乳糖和淀粉,適宜的氮源為硝酸銨和丙氨酸。紀武鵬等[8]對玉米莖腐病致病菌禾谷鐮孢菌的生物學(xué)特性研究表明,其最適合病菌生長的pH為7,最適合的碳源為葡萄糖,最適合的氮源為蛋白胨[8]。賈廷祥等[9]對小麥根腐鐮刀菌生物學(xué)特性研究表明,禾谷鐮刀菌在35℃生長仍然良好,最適合的pH為6,供試碳源最適為淀粉。紀莉景[3]對不同來源的禾谷鐮刀菌菌絲生長研究表明,其最適溫度均為25℃,35℃停止生長。本研究中禾谷鐮孢菌生長的適宜溫度為25℃,高于35℃也可生長,最適宜的pH為8,適宜碳源為半乳糖和淀粉,適宜氮源為硝酸銨和丙氨酸,與前人研究報道的不同,說明不同作物上分離出的禾谷鐮孢菌致病菌菌絲生長的特性有差異。
參考文獻
[1]趙志慧.中國禾本科作物上鐮孢菌屬真菌分類的研究[D].沈陽:沈陽農(nóng)業(yè)大學(xué),2008.
[2]Parry D W,Jenkinson P,Mcleod L.Fusarium ear blight(scab)in small grain cereals-a review[J].Plant Pathology,1995,44:207-238.
[3]紀莉景.中國不同生態(tài)地區(qū)禾谷鐮刀菌種群分化及遺傳多樣性分析[D].保定:河北農(nóng)業(yè)大學(xué),2007.
[4]黃世文,王玲,劉連盟,等.水稻穗腐病病原分離、鑒定及生物學(xué)特性[J].中國水稻科學(xué),2012,26(3):341-350.
[5]李璐,劉連盟,王國榮,等.水稻穗腐病和穗枯病的研究進展[J].中國水稻科學(xué),2015,29(2):215-222.
[6]莊同春.寒地水稻“褐變穗”發(fā)生規(guī)律及預(yù)防措施[J].作物雜志,2006,01.
[7]方中達.植病研究方法[M].3版.北京:中國農(nóng)業(yè)出版社,1998.
[8]紀武鵬,于琳,王平.玉米莖腐病主要致病菌—禾谷鐮孢菌的生物學(xué)特性研究[J].現(xiàn)代化農(nóng)業(yè),2014,09:67-69.
[9]賈廷祥,劉傳德,吳桂本,等.小麥根腐鐮刀菌鑒定及其生物學(xué)特性[J].植物保護學(xué)報,1995,03:259-264.
(責(zé)編:張宏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