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念曾:我們看過去就是看未來,看的方法也很重要。所以這次展覽也提供了我們怎么看、看的方法的思考,因為這個展覽的內容集中了八十多個作品,怎么去看,怎么去分析,分析之后怎么去討論,討論之后怎么去做批評,太重要了。這次展覽真是一個批評……現在最弱的就是評論,但是現在沒有人有一套方法去評論劇場,怎么將他具體化,能有一個基本的論述。這些都很值得我們去思考。
張獻:藝術劇場轉向了社會劇場。社會劇場不是以行動,不是以這個藝術性的行為為主,不以審美為己任。它有時候會被看成是一種行為藝術,可是它比行為藝術要長得多。它融化在社會的日常生活中,它嵌入到社會的結構中,所以要被特別的認知和觀察才能識別出來。
邱志杰:到了(上世紀)90年代,不管體制內和體制外,整個戲劇都沒有人看了。在這個時候,戲劇拿什么來抓住觀眾?這一時期,大家面臨著要不要面對市場、商業(yè)化的問題。到2002、2003年時,仍舊沒人看這些(實驗戲劇)影像,除非將其處理成搞笑版本。此時,實驗戲劇仍然處于一個迷茫的階段。但到了2005年之后,尤其是最近十年來,有大批的海歸藝術家開始形成一股新的力量,加入了這個陣營。他們帶來全新的觀念和學養(yǎng),開始了實驗劇場。與此同時,其實一直有好幾股潮流在互動,它包括行為藝術、現代舞、媒體藝術,其中最重要的可能是來自美術界的媒體藝術。實驗劇場的發(fā)展和它緊緊聯系在了一起。
張軍:這些劇場“實驗”,使肢體表現、聲音、空間等基本的劇場要素的想象力得到了很大的釋放。而這些成果也部分地被商業(yè)戲劇所吸納,而集中表現為對劇場感官效果的加強:采用更挑動感官的表演方式,追求具有視覺效果的舞臺設計——這些方式逐漸成為商業(yè)劇招引觀眾的“利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