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星源
今天,我終于把老師發(fā)的《慈善讀本》看完了。當我放下書的那一刻,不知為何,心里久久不能平靜。
“愛心”“慈善”,這些都是生活中離我們十分近又非常遙遠的事,可是,當我看了這本書之后,我改變了對這兩個詞的看法,其實,它們就在身邊。
愛,這個字大家不陌生吧。生活中處處充滿著愛,可能藏在媽媽的嘮叨聲里,也許躲在那份熱騰騰的早飯里,或許在老師的一句叮嚀里,還會在同學俯身幫你撿東西的動作里,晚上爸爸熱的牛奶,口渴時奶奶的一杯水,酷暑難耐時弟弟妹妹給的一根冰棒,上公交時為老人讓座……點點滴滴,這些不都是愛嗎?
生活中的“必備”——做事、看書、畫畫、唱歌乃至說話、走路,哪一項的啟蒙老師不是父母呢?上學之后,對于不會的題目、容易丟失的東西,老師總是千叮嚀萬囑咐。還有醫(yī)生、護士、司機,甚至素未謀面的清潔工阿姨、警察、消防員、郵遞員、保安叔叔等等,他們也為我們做了很多。這些生活中平平常常的事,細細品味,我感受到了一份濃濃的愛。
愛心愛心,有了愛,還缺點什么呢?對了,心。一顆怎樣的心呢?懂得發(fā)現(xiàn)愛的心。發(fā)現(xiàn)愛,就是發(fā)現(xiàn)生活,留心身邊的一切。如果一個人不懂得關心生活,總是冷冷的,對周圍的人一點都不留心,他的生活還有意思嗎?肯定是冷冷冰冰的。但是如果一個人會留心生活,關心他人,他的生活還會那樣嗎?顯然,一顆懂得發(fā)現(xiàn)愛的心是多么重要!
有了愛心,就有了慈善。正是因為有了愛,才會有一次次的慈善活動,從古至今,從外到內(nèi)。屈原為大家的吃飯,不惜偷米救大家;鄭板橋為官日日為百姓著想;特雷莎姆姆把自己的獎章賣掉的錢和19萬元的獎金,全部捐贈給平民和麻風病患者;5·12汶川地震時,全國各地向災區(qū)捐款;路人的街邊捐款……這一切不就是慈善的活動嗎?當你把手中的5元、10元、20元、50元、100元投下捐募箱的時候,你就為這次的慈善活動出了一份力。這份力是不分大小的,也不管你捐的多不多,都是一樣的。捐募箱中,那些花花綠綠的,不僅僅是錢,更是我們每個公民對這次活動的一點點愛心?。?/p>
“當你的手拉著我的手,團結(jié)的力量彼此感受……”“我心中有個太陽,我心中有個月亮,我眼前有一片紅花綠草,我聽到小鴿子的歌唱……”這些簡單的歌詞撥動了我們內(nèi)心深處最柔軟的地方。愛是精靈,有一顆美麗而善良的心。
(本文作者系福州市羅源實驗小學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