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
既禾,現(xiàn)就讀于蘭州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曾獲《作文與考試》“作文素材演練達人秀”比賽二等獎,全國中學生作文大賽一等獎。《故事林·青春炫酷》《知識窗》《年輕人·魅力校園》等雜志常駐作者。
年少時,心懷五湖四海,腳下卻盡是彎路。流過淚撞過頭,終于知道萬千奔流,亦需點點滴滴。
——題記
我一直覺得,自己的成長歷程好像總比別人慢了一拍。別人看動畫片的時候我在看動畫片,別人開始看情景劇的時候我還在看動畫片;別人看漫畫書的時候我在看漫畫書,別人開始追星的時候我還在看漫畫書……當我發(fā)現(xiàn)了自己走路的節(jié)奏,也就慢慢原諒了自己十幾歲時別別扭扭的叛逆——大概是童年和青春期追了尾。
不知道其他小孩子的叛逆是什么樣的,反正我的原則就三個字:做自己。那時候每天重復同一口號:以自己為圓心畫太陽。如你所見,這是種挺好的人生態(tài)度,不過那時候的我真的比較偏激。
高一的時候,班主任在班會上一句“就算看完全部課外書,能讓你的高考成績提高多少”差點讓我拍案而起。如今想來,作為老師希望學生專注于課業(yè)也無可厚非,但從那次班會以后,我的書包里永遠有兩本以上的雜志,而且我都是在自習課上明目張膽地看,被沒收了一本還可以大義凜然地拿出另一本,并在老師指著我退步十幾名的成績單怒不可遏時不屑地和她說:“我不喜歡的事情,我為什么要做?”就是憑借著這樣的心態(tài),那兩年,我曾在英語課本上寫滿了矯情的小詩,曾在枯燥的地理課把澳洲地圖改造成了貓……
我就這么混跡到了高三,成績也自然而然從分班時的前幾名淪落到了中等。年過半百的班主任看著這也不喜歡那也不喜歡的我,在與我第無數(shù)次談話時改變了一直以來的“批評風”,語重心長地打了個比方:
“你現(xiàn)在就像是一個趕路的人,可是有一天你發(fā)現(xiàn)有一座山擋在你面前,不去翻越它就無法繼續(xù)趕路。如果你爬到山頂,然后你說你對這座山并不以為意,那是你的豁達。但如果你尚未證明你可以翻越就滔滔不絕地表示你的不屑,那在我眼里,你很可能并沒有翻越它的能力或是勇氣。”
直到那時候,我才肯真正靜下心來看看自己,打破心里那道自己引以為榮的清高屏障。這道屏障下面,無非是兩個字——膽怯。我不去背單詞,是因為一直以來的惡性循環(huán)讓我的單詞積累量和別人拉開很大差距,我害怕自己即使努力也沒辦法追上去;我不去看地圖冊,是因為空間感很差的自己即使把地圖看好幾遍仍然無法準確定位,害怕自己看了無數(shù)次依然不如別人的三兩次有效;我不去寫不喜歡的命題作文,是因為那篇文章讓我根本無從下手,害怕自己最自豪的語文因為作文跑題名落孫山……所謂的不屑,無非是不敢,而所有的膽怯,我都用“不喜歡為何要做”這樣冠冕堂皇的理由搪塞了過去,更恐怖的是,還自欺欺人地說服了自己。
也是直到那時,我才肯正視自己的優(yōu)越與不足,踏踏實實地開始爬山。
如今,高中畢業(yè)已然一年。我坐在曾經(jīng)可望而不可即的大學的教室里,無所事事地看了今年的高考作文題,當視線觸及湖北卷,剎那間視線停滯。
——泉水在地下蓄積,一旦有機會,它便驕傲地涌出地面,成為眾人矚目的噴泉,繼而匯成溪流,奔向遠方。但人們對地下的泉水鮮有關注,其實,正是因為有地下那些默默不語的泉水的不斷聚集,才有地上那一股股清泉的不停奔涌。
想到最珍貴的高中歲月,想到那時的偏執(zhí)與頑固,心底五味雜陳。有些時候,我們走完必須要走的路才有更大空間走喜歡的路;有些事,不去嘗試與克服,我們永遠不知道可以做到什么程度;有些野心,不經(jīng)歷孤獨的積淀與沉潛,我們永遠無法感受破繭成蝶、直刺云天的瀟灑。
如今,曾擱淺的我已然可以真的按照自己想要成為的樣子驕傲奔流。經(jīng)歷了時間滌蕩,泉水終于噴薄而出,心安理得而又信誓旦旦地,奔向遠方。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