戀愛前,不妨做個功利的人
專欄作家:周小鵬
國家高級心理咨詢師、百合網(wǎng)首席情感婚戀專家、“中青·視野大講堂”資深講師、《視野》特約情感專欄作家
小朋友失戀了,捧著一杯啤酒、啃著一只炸雞大叫:“相親的男人都不靠譜,一點都不浪漫,只想著結(jié)婚?!蔽倚χ乘齼裳?,雖然才剛剛過完24歲的生日,但是她已經(jīng)在相親界混跡了快兩年了,見過的、成了的基本都可以繞著800米的操場站個幾圈了。遺憾的是,沒有一次是“善始善終”的 ,基本上都以男方的“逼婚”、她的落荒而逃為結(jié)局。明眼人都知道,不是男人不靠譜,而是她沒想明白自己的需求到底是什么。畢竟一個想要很多愛情的姑娘是沒法在一堆被父母逼婚而出來尋妻的男人中得到滿足的。
也許有的人會對小朋友的經(jīng)歷感到不屑,認為自己是根本不可能干出如此荒唐的事情的,但恰恰相反,正因為這樣的錯誤如此頻繁,所以才會有“累覺不愛”這樣的流行詞產(chǎn)生并廣為流傳。
其實,就我個人而言,是比較推崇功利性戀愛的,當(dāng)然這里的“功利”并非是讓我們以物質(zhì)的眼光來衡量我們的伴侶或者感情,而是讓我們先列出自己的需求并找出其中最為需要的那一項,然后帶著這份要求去找我們的另一半。當(dāng)找到符合要求的這個人時,我們需要進一步探索他的需求,然后以此來對照,看看兩個人的需求是否匹配,如果不匹配,雙方是否可以為彼此作出妥協(xié)。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么就可以戀愛進行時;如果答案相反,則沒有繼續(xù)的必要。不經(jīng)歷過前一階段的評估,我們會很難產(chǎn)生互動的激情;沒有后一階段的協(xié)商,我們會很難延續(xù)互動的激情。
為什么要讓大家去進行戀愛前的“功利測評”呢?眾所周知,無論時代如何變遷,一個人對異性的感情,是存在一個定量的,這份定量就好比是鹽水中的鹽,每愛一個人,鹽就會被消耗一點,鹽水就會變淡一點。初次愛時,我們對愛的人恨不得雙手捧上自己的心來取悅他,但經(jīng)歷過幾次“傷筋動骨”后,曾有的熱情幾乎都被“隨緣”的淡然所替代。所以,為了不至于讓鹽分流失得太快,我們必須要三思而后行。
寫到這里,也許有的朋友會問我,這樣的功利性地“選拔”自己的伴侶,會不會太過于市儈,讓感情處于退而求其次的位置。對此我想說,感情不是一廂情愿地傻傻付出,尤其是在社會變化如此急遽的當(dāng)下,每個人都有自主選擇的權(quán)利,而有了選擇就必定會有標(biāo)準的出現(xiàn)。那些心里有把尺子的人,更容易獲得理想中的愛情,而那些沒有原則的“善男信女”,則很容易因為自己的舉棋不定、猶豫徘徊而傷人傷己。
需要強調(diào)的是,這種功利性的測評最好只發(fā)生在戀愛之前或者是戀愛初期,當(dāng)我們確定這個人是“真命天子”或“真命天女”時,就不要再一而再、再而三地比較、權(quán)衡,因為此時的首要任務(wù)是談情說愛,是探尋對方能夠愛得有多深、有多認真的時候,而非前期的“合不合適”的階段。
總之,在戀愛前,我們不妨做個功利的人,審視自己、洞察別人;在戀愛中,我們不妨做個糊涂的人,只愿歲月靜好、相看不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