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聞韜
“物以稀為貴。”自古以來,無數(shù)人用經(jīng)驗和教訓(xùn)證明了這個放之四海而皆準(zhǔn)的道理。
漆黑的石墨與晶瑩剔透的鉆石,有著一樣的成分,價值卻天壤之別。然而細細思索,不禁感到詫異:論重要性,石墨遠比鉆石的用途廣泛得多,如果僅僅因為石墨的儲量遠高于鉆石就否定它的價值,這顯然太過荒謬。
答案很明顯。所謂的價值,不過是短短一段時間里的度量衡而已,對于時間長河來說不過是一瞬。除了鉆石,還有什么別的東西可作為價值尺度呢?貴金屬顯然是又一選擇。研究表明,地殼里的黃金可以將全世界表面鋪上數(shù)米厚的金地板。所以,價值往往經(jīng)不起時間、空間的考驗,真正的永恒只能在人們內(nèi)心找到。
當(dāng)人們把某尋常事物賦予了獨一無二的意義時,就再沒有什么能取代的了。好比曾祖母用過的茶缸、外祖父穿過的衣服,已故之人留下的任意一件器物,都有可能被后人視作對逝者的追思,這些東西牽動著人們的情感,影響著人們的心情,人們大多不愿將至親的遺物舍棄以換取利益,這便是最好的例證。
除去前人遺物這般強烈的寄托,還有天長地久的情愫。當(dāng)一個人離開老地方,難免產(chǎn)生對舊環(huán)境難以割舍的情感。這情感是昔日的愉悅之情將人與過去相連的通道,相伴多年的提箱、早年間的玩偶,這些小小的物件承載了你的歡樂與痛苦、閑適與孤獨。留戀影響了人對“價值”的判斷,心甘情愿地保留下看似毫無價值的東西。
被賦予的價值是有溫度的,是獨一無二的感情的價值,比起那些冷冰冰的金錢的價值,它們或許不會被除了自己以外的任何人所認(rèn)可,然而犧牲了流通的價值便意味著永恒。無論時代如何變遷,只要賦予者還在,被賦予的價值就不會褪色,即使被損壞也不會改變。那些世界名畫與雕塑,之所以能歷經(jīng)時間的檢驗,便是因為它們將人類對美的追求包含其中,被人認(rèn)可,進而被賦予了價值,那是超越金錢的價值。
每個人都被賦予了獨一無二的意義,才有了獨一無二的價值,與其費盡千辛萬苦尋找永恒的價值,不如找回自己那尋常而與眾不同的意義,那份獨一無二便是永恒。
(指導(dǎo)教師 李朝)
(責(zé)任編輯 曹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