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仰臣
有言在先
縱觀全國中考滿分作文,但凡優(yōu)秀者為了凸顯主旨、增強表達效果,往往都不約而同地恰當使用對比、襯托、抑揚等手法,而且閱卷老師通過對文章表現(xiàn)手法的鑒賞,也可以從中直接透視出文章的品位。因此,同學們運用素材時掌握幾種常用的表現(xiàn)手法及其寫作技巧,對于提高作文的水準與分數(shù),意義重大。
素材展放
1.每年秋天,人們到香山去,無不志在紅葉。但我,卻總要拾幾片銀杏樹葉,夾在書里,作書簽用。而且,我到別處去,若見到銀杏樹葉,也有收集的興趣,無非留在書冊里,作一個小小的紀念……
銀杏樹給人的感覺,是疏朗端莊,是高標挺拔,但它的葉片,卻是明潔俏麗,優(yōu)雅可人。這也是偉岸的人和尋常的人,各有其不一般的特色了。偉岸者有其抱負,尋常人有自己的志趣,這世界之所以美麗,就是每個人的追求和目標不盡相同。假如我們都能懂得大自然中沒有兩片絕對相同的葉子,那么對于拾葉者的啟示,莫過于走自己的路,過自己的生活,經(jīng)營自己的天地了。
——節(jié)選自李國文《拾葉者言》
【點評】
語段運用了象征手法,用銀杏樹干象征偉岸的人,用銀杏樹葉象征尋常的人,既貼切又形象。
2.去年,在一個陰沉沉的冬日,我來到了北京香山腳下,拜謁曹雪芹故居。……天空飄起了雪花,我在故居的門前躑躅?!h飄灑灑地緊了起來。我?guī)е鴰追謶n傷、幾分思古的仰慕之情步上臺階,走進了故居?!┻€在不緊不慢地下著,雪花已經(jīng)染白了時間和空間,甚至連同我的情感。曾記得,曹雪芹著書的地方叫“悼紅軒”,在我將要離開故居的時候沒有忘記尋覓,但是找遍了這不大的幾間屋子,并沒有發(fā)現(xiàn)題在何處。正如這部偉大的著作,終于由于作者“淚盡而逝”未完稿一樣,不免留給人們以深沉的遺憾!……一股寒風吹來,吹起滿天滿地的雪花,我走出曹雪芹故居,故居消失在一片白茫茫的世界中。
——節(jié)選自胡序和《曹雪芹故居感懷》
【點評】
語段主要運用了借景抒情的方式,文章的首尾以及其他幾處都寫到了雪,目的是渲染凝重的氛圍,使文章籠罩在一種淡淡的凄涼憂傷中,并且用雪的發(fā)展變化來烘托作者的感情變化,使作者的感情與自然環(huán)境融為一體。
3.小白菜人有人才,臺有臺架,腔正聲圓,念打得法。年年春節(jié),縣劇團大演,人們瞅著海報……單等初三小白菜上了臺,一整天劇團的售票員權(quán)重如宰相;電影院關(guān)了門,說書的,耍龍的,也便收了場;他們知道開場只是空場,何況自個兒也戲癮發(fā)了作。戲演開來,她幕后一叫板,掌聲便響,千聲鑼,萬點鼓,她只是現(xiàn)個背影,一步一移,一移一步,人們一聲地叫好,小白菜還是不轉(zhuǎn)過臉。等一轉(zhuǎn)臉,一聲吊起,滿場沒一個出聲的,咳嗽的,吃瓜子的,都驟然凝固,如木,如石,魂兒魄兒一盡兒讓她收勾而去了。演起《救裴生》,演到站著慢慢往下坐,誰也看不出是怎么坐下去的,滿場子人頭卻矮下去;演到由坐慢慢往上站,誰也看不見是怎么站起來的,滿場人脖子卻長上來。遠近人都說:“看了小白菜的戲,三天吃肉不知意(味)?!?/p>
——節(jié)選自賈平凹《鄰家少婦》
【點評】
語段主要運用側(cè)面烘托的手法,表現(xiàn)小白菜的演技。如有她的戲時,一整天劇團的售票員權(quán)重如宰相;電影院關(guān)了門,說書的,耍龍的,也便收了場;他們知道開場只是空場,何況自個兒也戲癮發(fā)了作……又如寫觀眾的反應(yīng)等,都屬于側(cè)面烘托。
4.走出來,又碰見那位老爺子,他和我一起走出大院,站在門口聊起來。他告訴我大門還是當年的,門楣上還有當年的彩繪。但門前的景象變了,原來是八字門口,也就是門廊外左右是八字形的斜坡撇出來的,高臺階一階一階地越走越寬,左右都是空場,可以停車停轎子。原來門口對面有一個大影壁,你待會兒到那飯館里看看,后廚房有一個高坎兒,就是當年影壁的底座。我對他說:那當年這宅子可是真夠大的。他立刻回應(yīng)我:敢情!照現(xiàn)在說他得是個部長吧,能和咱老百姓住一樣的房子?再說了,他對咱們國家的法律有多大的功勞,不該住這樣的房子嗎?他死以后,后來的人就不行了,把房子賣一個倒大煙的,最后讓政府給沒收了。這好地方也得分人住!說著,他指著墻東邊一塊寫著“沈家本故居”的牌子,又對我說:這幾年才想起立這么塊牌子了,以前根本沒有想起人家,哪兒有什么人來看呀!
——節(jié)選自肖復(fù)興《枕碧樓》
【點評】
語段運用了對比手法。(1)借“那位老爺子”之口把沈家本死前與死后住宅的情況加以對比,表明沈家本故居在動亂期間不被重視,隱含惋惜之情。(2)借“那位老爺子”之口,用現(xiàn)在“立這么塊牌子了”與“以前根本沒有想起人家”對比,表明政府開始重視沈家本故居了。
5.班級里再次炸開了鍋。穿著干凈漂亮衣服的同學們,唧唧喳喳地議論開了:哪個同學早上新穿了一雙運動鞋,大家立即注意到了;最喜歡的那個電影明星,喜歡穿什么樣式什么牌子的衣服,大家總是一清二楚……可是,早上和自己一起出門,甚至騎著車子將自己送到學校門口的媽媽,穿著什么顏色的衣服,什么樣式的,卻真的沒有留意,從來也沒有留意。
——選自孫道榮《尋找媽媽的啟事》
【點評】
運用了對比和襯托手法。如“干凈漂亮”從側(cè)面反映了母親對孩子的精心照料,反襯出孩子們對母親的忽視?!皬膩硪矝]有留意”過媽媽的衣色和樣式,與上面對同學和明星穿戴的關(guān)注作對比,突出了孩子們對母親的忽視,揭示了他們潛意識里認為母親對自己的關(guān)心是理所應(yīng)當?shù)模约翰恍枰P(guān)注母親的心理。
技法點撥
文章的表現(xiàn)手法,是指能使文章整體或部分產(chǎn)生鮮明強烈的表達效果,感染讀者的手段或方法。它主要著眼于使文章的整體或部分產(chǎn)生效果。因其內(nèi)涵不同,可以分為:①從抒情方式上看,有借景抒情、借物抒情、融情于景、直抒胸臆等;②從表現(xiàn)方法上看,有托物言志、以物喻人、先抑后揚、象征等;③從結(jié)構(gòu)方式上看,有前后呼應(yīng)、結(jié)尾點題、對比、襯托、鋪墊等。
一般來說,我們可以靈活運用如下表現(xiàn)手法:
1.對比
通常是將兩個相反或矛盾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不同的兩面并舉出來,相互比較,或使對立事物的矛盾鮮明突出,或使事物對立的兩個方面相得益彰,給人以深刻的印象和啟示,表現(xiàn)出作者鮮明的情感傾向,從而加強文章的藝術(shù)感染力。如周國平的《白兔和月亮》這則寓言,在諸神之王宣布月亮屬于白兔之前,白兔是“無憂無慮”“心曠神怡”地賞月;而當白兔擁有月亮之后,卻“緊張不安”“心如刀割”,前后的心情構(gòu)成鮮明的對比。最后,白兔請求諸神之王撤銷決定,體現(xiàn)出“擁有財富并過分地看重財富,就可能失去人生的許多樂趣”這個主題。
2.以小見大
俗話說,滴水見太陽。我們寫作時可以擷取一個片段,或定格一幅畫面,或捕捉一個瞬間,或選擇一件小事,或瞄準一件細物,通過多種表現(xiàn)技法,努力開掘、提煉,寫出它的內(nèi)涵,以一目盡傳精神,反映深刻的主題。如史鐵生的《我與地壇》,文中寫園中蜂兒、螞蟻、瓢蟲、蟬等小昆蟲都按自己的方式生存著、活動著,正是這些小動物向人們展現(xiàn)出繽紛的生命世界,無言地訴說著生命的美麗。這使“我”意識到:不管怎樣微弱纖細的生命都有它自身的價值,都有屬于它的歡樂、悲傷及情趣,這是任何其他生命都無法替代的。最終,“我”從這些小生靈身上找到了答案:雖然殘疾,但不能一味消極地想到死,而應(yīng)豁達地面對死亡,以平靜的心態(tài)看待死亡,進而獲得頑強活下去的信心。作者由一個小小的物,寫到人和人生,寫到對生命的感悟,真可謂物小而旨深。
3.象征
根據(jù)事物之間的某種聯(lián)系,借助某一具體事物的形象,以表現(xiàn)某種抽象的概念、思想或感情。象征能夠使不容易或不便于直接說出的思想情感委婉、曲折、含蓄地表達出來,而且化抽象為具體,使思想更加形象、可感,極大地增強了作品的藝術(shù)表現(xiàn)力和感染力。如張曉風的《行道樹》,作者用象征手法構(gòu)思全文,將目光投注到平凡而普通的物象“行道樹”身上,賦予它以人的生命、思想和情感,借其形象象征了社會上那些無私奉獻的人,使作品意義更深遠。
4.托物言志
通過對客觀事物的描寫和刻畫,來傳達作者的某種感情、抱負和志趣。如宗璞的《紫藤蘿瀑布》,作者花了大量的篇幅,展現(xiàn)紫藤蘿的美麗和勃勃生機。然而,十多年前紫藤蘿花被拆掉毀壞了,過了這么多年,它又重新盛開了。面對此景,作者深受啟迪,撫今追昔,聯(lián)想到類似的家庭境況和人生際遇,思想感情也隨之起伏涌動:不幸的過去畢竟過去了,重要的是現(xiàn)在的紫藤蘿花重又盛開,開得那么美,那么有生機;我也要加快腳步,投身到偉大的事業(yè)中去。至此,作者的感情因之而升華,對人生意義有了深刻的理性認識。這就是被稱為“托物言志”的寫作手法。
5.以事喻理
在寫作中借助具體的事情,通過對這些事情的記敘、描述、議論,讓人們弄懂其中蘊含的抽象而深刻的道理。如王安石的《傷仲永》,以方仲永天資非凡卻“受于人者不至”,最終“泯然眾人”的實例,說明了后天教育對成才的重要性。托事喻理,巧妙獨到,對正處于青春年少的初中生,有著形象生動的教育意義。
另外,還有借景抒情、點面結(jié)合等手法,同學們可以自己練習,好好加以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