琥珀淚
看“神器”當?shù)赖默F(xiàn)狀
“作業(yè)如此之難,叫人心煩意亂??焐相鳂I(yè),學霸學神幫你忙”“學生手中的天然錯題本,考試必備解題神器”“神器級別的解題軟件,作業(yè)拍一拍,答案秒出來,涵蓋全國初高中全科目教材90%題目,準確率高達90%”……在“神”字當?shù)赖慕裉?,我們看到了很多神一樣的事。除了常常被雷到的“神回復”,還有神一樣的難題,于是,“解題神器”自然而然就順應神潮流出現(xiàn)了。
2015年3月1日,正是學生開學的日子。經(jīng)過一個寒假的休整,學子們又踏上了新的征程。為了調查“解題神器”在學生中是否廣泛應用,本刊特約記者當天走進成都某中學,隨機采訪了部分同學。在20名被采訪的同學中,有15位同學知道“解題神器”,有9位表示曾經(jīng)用過。當記者詢問使用的原因時,他們都認為作業(yè)太多、題目太難,而自己在假日期間只顧著貪玩,沒有及時完成作業(yè),所以才在臨近開學時用“解題神器”抄襲答案,以此來應付老師的檢查。
“問他作業(yè)”“作業(yè)神器”“作業(yè)幫”“快作業(yè)”“作業(yè)寶”……據(jù)說,這些“解題神器”都能幫助學生們解決不會做的難題。而每一款“解題神器”的使用都極其便捷,除了在應用中打字輸入試題,還可以通過拍照甚至語音的形式上傳問題,一旦有了答案,軟件馬上提供即時的消息推送。此外,還有一種“搜題”方式,即學生一旦輸入試題,軟件可自行進行試題匹配,得出答案。
“涵蓋100萬道題目,100個老師在線回答,問題覆蓋600個知識點”,這是一款“解題神器”打出的廣告宣傳語。記者在網(wǎng)絡上搜索發(fā)現(xiàn),每一款“神器”都標榜可以解答小學一年級到高三年級各個科目的題目,這些“神器”還分幾個級別,大多有免費和付費兩種。免費的,直接給答案;付費的,不但把解題過程告訴你,而且可以和老師在線互動。據(jù)說,這些在線老師都是各學校老師和各高校的大學生。據(jù)調查,這樣的“神器”普遍出現(xiàn)在中小學生中,特別是在假期里,當孩子出去旅游時,隨身攜帶著作業(yè),利用軟件的便捷,在玩耍的空隙時間里就能完成作業(yè),因此很受中小學生的青睞。
隨著時代的進步,高科技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極大的便捷,而“解題神器”的出現(xiàn),自然也給莘莘學子帶來了全新的體驗。如何正確利用這些高科技,是學生、家長和老師,乃至全社會都應該思考的問題。
“解題神器”的多種聲音
新加坡有一道為十五六歲中學生設計的奧數(shù)考題被放在網(wǎng)上,竟惹得全球網(wǎng)友絞盡腦汁爭相答題,也吸引各方高手嘗試破解。許多西方網(wǎng)友驚呼,新加坡孩子竟然要做這么難的數(shù)學題?。∫晃恢袊鴭寢尶吹胶蟮ǖ卣f:“這有什么難的?這在中國,只是小學三年級的水平!”一句話,折射出中國孩子的現(xiàn)狀。
過重的學習負擔、中國教育的功利性和體制等,這些都誘使“解題神器”風靡校園,成為市場的新寵。面對“解題神器”的當?shù)溃媸菐准覛g喜幾家憂,有人說它是洪水猛獸,有人說它只是市場產(chǎn)物。關于“神器”存在的必要性,眾多教師、學者和教育專家等,也均給出了形形色色的意見。那么,“神器”究竟能不能存在?是否能在人們的討伐聲中被請下“神壇”?對此,記者經(jīng)過多方求證,綜合社會各階層意見,給大家一個直觀的分析。
把“解題神器”當作洪水猛獸的最大群體是老師和家長。他們認為,用手機一拍就能出答案,這嚴重影響了孩子的獨立思考能力,也會滋長孩子的偷懶情緒。安徽省心理咨詢學會副會長、安徽陽光新健心理中心主任江俊明確表示,學生使用“解題神器”來做作業(yè)這種方式是不可取的?!皩W生長期依賴這種軟件來應付作業(yè)和學習,將其作為獲取答案的工具,不僅會使學生產(chǎn)生依賴性和惰性,不利于思維的發(fā)展,更談不上獨立思考能力的培養(yǎng)?!?/p>
大家都知道,作業(yè)是教育過程中非常必要的環(huán)節(jié),是老師和家長了解孩子是否掌握好知識的一個重要手段。如果孩子把作業(yè)一味地交給“解題神器”,不僅影響了老師的判斷,更為可怕的是,可能由此培養(yǎng)孩子遇到困難走捷徑、逃避偷懶的壞習慣,這對孩子的性格發(fā)展和人生成長極為不利。
家長對待“解題神器”也尤為排斥。他們認為,孩子因為年齡小,自控能力較差,一旦有了這個“神器”,遇到不會的難題,就會借助網(wǎng)絡。長此以往,孩子對網(wǎng)絡的依賴會越來越嚴重,不僅會滋生不勞而獲的懶惰情緒,而且因為網(wǎng)絡答題參差不齊,孩子也沒有一個明確的判斷標準,這樣會影響孩子對習題的正確掌握。所以,“神器”的出現(xiàn),對孩子來說是有百害而無一利的。
濟南一小學生家長說:“有時候因為工作忙,沒時間照看孩子寫作業(yè),孩子遇到不會的習題就上網(wǎng)搜答案,可是等自己空閑時檢查他的作業(yè)時,竟然發(fā)現(xiàn)有很多都是錯誤的。”這位家長對記者說,此后他就再也沒讓孩子上網(wǎng)了,更是嚴禁孩子使用“神器”來幫忙寫作業(yè)。
針對“解題神器”令家長和教師的恐慌、擔憂,資深媒體人翟東海告訴大家,“解題神器”不可怕,而且也不新鮮,“80后”上學時可以買到的參考答案就是這種“神器”的最初版本,如今只不過換了個形式罷了。學生是這類“神器”的使用者,而這類產(chǎn)品的更新?lián)Q代最終會由市場來決定。
“解題神器”是不是洪水猛獸,得看它是否能在市場中生存下去。因為它進來的時候是以市場角度進的,未來也一定要適應市場,所以當用戶的需求發(fā)生變化時,它肯定也會發(fā)生變化,慢慢會與實際教學相貼近。
北京四中網(wǎng)校副校長劉開朝說:“‘解題神器’并沒有那么神,它只解決了問題,而沒有解決需求。當孩子們用它時,解決了孩子遇到難題的問題,但沒有解決孩子要通過解題來鍛煉能力和思維的需求。難題解決了并不等于能力提高了、知識掌握了,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驗證之后會發(fā)現(xiàn),這個東西并不能解決實際的需求,孩子們對它的依賴性也就漸漸減弱了,所以家長大可不必過度的憂慮?!?/p>
怎樣合理利用“神器”
“解題神器”的出現(xiàn),不是某個單一原因引起的,無論家長還是老師,都不可能杜絕這個事情。如果老師能夠與這些“神器”相結合,能夠掌握到孩子的“痛點”,教完以后知道學生的問題出在哪兒,能有相關的解決方案,這樣,“神器”就沒有那么可怕了。因此,關于“解題神器”,重點在于如何合理地引導和科學地使用,而不是完全地肯定或否定。
陳曉是一名品學兼優(yōu)的高三學生,每天都有做不完的練習題,就連寒假也是在題海中度過的。因為春節(jié)的緣故,陳曉落下很多作業(yè),臨近開學時,每天不得不熬夜到凌晨。即使這樣,陳曉還是有一大堆作業(yè)沒有做完,而且剩下的都是難題。由于放假,陳曉也不方便找老師和同學詢問,眼看著開學的日子一天天臨近,她只好借助手機,把那些不會的習題傳到應用軟件上,10分鐘左右,手機就傳來了答案。陳曉表示,她用“解題神器”其實并不是完全抄答案,得到的答案她也是反復看解題過程,而且有些答案并不準確,所以也不能完全相信這些“神器”。
陳曉說,剛開始接觸這個軟件時,心里確實竊喜了很久,相對每天都要花費幾個小時去解答那些生澀的難題,這個軟件只需要幾分鐘就能把答案寫出來,這讓她輕松了很長一段時間??墒?,問題也隨之顯現(xiàn)出來了,剛開始軟件都是直接給答案,她也懶得去追尋解題過程,結果學習成績直線下降。陳曉這時反應過來,發(fā)現(xiàn)一味地利用“解題神器”,助長了自己的偷懶情緒,這反倒成了“偷懶神器”。陳曉是個自制力較強的孩子,在此后的學習過程中,她更為科學地利用“解題神器”。每當遇到不會的習題時,陳曉不會像從前那樣首先想到找軟件幫忙,而是自己先思考一遍,實在不行,再用軟件。令她欣慰的是,軟件更新升級后,不但給出了答案,還把解題過程都呈現(xiàn)出來了。陳曉的同桌小君也向記者表示,通過這種手機軟件,可以快速地獲知答案,可以起到一對一家教的作用,非常方便,“不僅僅是單純的答案,還有解題的思路,這對我的學習非常有幫助?!?/p>
作為教師,如何引導學生合理利用“解題神器”呢?在調查走訪中,一位中學教師對記者說:“‘神器’的好壞,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老師的引導方法。如果改變一下課堂的教學方法,加強學生主觀能動性地去學習,引導學生自身的思考能力,那么‘神器’能否利用,對學生本身就是思考。”
秦老師是一名高中語文教師,也是班主任。她說,她班上的學生,大都知道“解題神器”這一軟件,很多學生也利用這個軟件來幫助學習,特別是在數(shù)學上,利用軟件的學生明顯比其他科目要多得多。曾經(jīng),她也因為擔心學生利用“解題神器”這一軟件會滋生出惰性來,所以她明確規(guī)定不準用手機軟件拍答案,但是她發(fā)現(xiàn)這樣的規(guī)定出來后,私下里用軟件的學生有增無減??磥恚虏蝗缡?,一味地強制不讓學生用,只會適得其反。于是,秦老師找來其他幾位老師商議,他們研究后決定換一種教課模式,老師在課堂上把一個知識點提出來講解后,同學們在課后可以通過“解題神器”,去搜索同一個知識點的延伸點和同一難題的多種解題方法。而作為語文來說,讓同學們充分利用網(wǎng)絡的延展性,搜索出更多的知識點,不僅擴大了同學們的知識面,還開拓了大家的思路。
一次,秦老師故意在軟件上找到一個錯的解題思路讓大家看,很多同學在仔細看完這道題的解題方法后說,原來軟件也不是百分之百可以相信的。于是,老師們抓住這個機會對同學們說,軟件上的解題方法也不一定全對,大家一定要辯證地利用這些所謂的“解題神器”,不能一味地去抄答案,而是要思考它的解題思路,掌握好知識要點,擴散自己的思維,力求一題多解。就這樣,在老師們的帶領下,同學們開始更加合理地利用這些軟件,讓自己的學習如虎添翼。
其實,在科技發(fā)展日新月異的今天,對待它的衍生品,“一刀切”式的全盤否定并非理性。古人說:“仰而思之,夜以繼日;幸而得之,坐以待旦?!比绻晃兜匾蕾嚒吧衿鳌保斎粫绊懭说乃伎?;如果引導學生正確利用,那么“神器”就是促進人類思考的神器。
看來,“神器”的神與不神,完全在于人們怎么掌握,能否被請下“神壇”,也不是某一方說了算的。只有人們正確合理地利用好“神器”,把它作為一種輔助工具,那么“神器”就不會被高高地置于神壇上,而是隨時為人們所用。
【編輯:吳萬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