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金光,周新力,張 燁
(海軍航空工程學院電子信息工程系,山東煙臺264001)
海面上蒸發(fā)波導(Evaporation Duct,ED)發(fā)生概率較高,能夠陷獲頻率和仰角滿足一定條件的電磁波,形成超視距傳播,對于雷達探測、通信、電子對抗以及低高度武器或平臺的攻防都具有重要意義。其中利用波導進行通信可行性已被美、澳大利亞等開展的試驗所證實,對其性能的研究和系統(tǒng)設計也在持續(xù)開展[1-2]。射線追蹤法(Ray Tracing,RT)作為一種基于幾何光學理論的高頻近似方法,雖然對衍射和散射的忽略造成了場強計算誤差,但估計多徑時間上具有明顯優(yōu)勢,因而成為一種非常流行的預測無線信道特性的方法[3]。文獻[4]給出了基于幅度和多徑延遲時間的信道傳輸函數(shù),但未考慮海面的反射作用。文獻[5]基于RT,計算了多徑延遲和到達信號幅度,幅度計算中用粗糙因子修正表面反射造成的場強衰減,但未考慮電波的傳播擴散,且給出了波導強度而不是大氣折射率剖面,亦即求解多徑時間時未考慮射線在非均勻大氣中傳播速度的不均勻。文獻[6]基于容量有限的Markov生滅過程研究大氣波導中到達接收站的射線徑數(shù),利用MUSIC算法對多徑到達角進行最佳估計。
綜上所述,基于RT的蒸發(fā)波導通信研究中,場強計算和多徑特性估計存在諸多問題有待解決。本文對蒸發(fā)波導通信帶限信道建模信號的場強計算、多徑特性、蒸發(fā)波導超視距通信系統(tǒng)設計使用策略、帶限沖激響應方法進行了研究,并進行了數(shù)值試驗。
RT認為電磁波在非常小的射線管內傳播,跟蹤每一條射線傳播軌跡,有傳統(tǒng)積分和泰勒級數(shù)近似兩種模式。鑒于海洋蒸發(fā)波導高度一般不高于40 m,且本文的研究重點是電波的超視距傳播問題,因此選用適于低仰角電波傳播計算的泰勒級數(shù)近似法。
對大氣折指數(shù)n引入平坦地球近似,將電波沿地表的傳播等效為水平傳播,則修正大氣折射指數(shù)為
式中,re為地球半徑。修正大氣折射率M為
設 r1、h1、a1和 r2、h2、a2分別為射線初始位置和到達位置的距離、高度及仰角,ΔM為折射率變化量,g為修正折射率M在分層內的線性變化率,RT的求解公式組為
在某一折射率分層內部,上述射線的軌跡就會有三種情況:單調向上、單調向下或者在層內拐彎(達到最高或最低點)。如果進入別的分層則以進入點作為終點,而對于層內拐彎射線(根據(jù)初始點和終點的角度符號相反可以判斷),從最高點或最低點處拆成兩段分別計算。這樣就統(tǒng)一成單調向上和向下兩種情況,這種大氣分層條件下分段射線追蹤(Subsection Ray Tracing,SRT)計算方法,既簡化了運算,又便于進行傳播路徑長度和時間的計算。
單調向上和層內達到最高點兩種情況如圖1所示,而單調向下和層內達到最低點的情況具有與圖1對稱的形式。
圖1 分段射線追蹤Fig.1 Subsection ray tracing
從而,根據(jù)式(3)~(5)可以由射線初始位置、高度、仰角以及折射率分層情況,求得射線通過的路徑。
中性大氣層結中蒸發(fā)波導的大氣修正折射率剖面為[7]
式中,表面粗糙參數(shù)z0為1.5×10-4m,d為蒸發(fā)波導高度(單位為m),M(z0)取為330。若取蒸發(fā)波導高度30 m,天線高度25 m,基于SRT的射線軌跡如圖2所示(只繪出了超視距傳播的射線)。
圖2 射線軌跡Fig.2 Tracks of rays
對于一定強度/高度的波導,頻率大于某一截止頻率fmin(即波長小于某一截止波長,單位Hz)的電磁波才能形成陷獲傳播,如圖3所示。截止頻率與波導高度的近似關系可以表示為[8]
圖3 最低陷獲頻率Fig.3 Minimum trapped frequency
基于前面給出的大氣分層條件下SRT計算方法,可以方便地計算射線的路徑長度。射線弧與水平位移長度之差ΔS和射線長度S分別為
電波在某段路徑上的傳播時間Δt由射線長度s及傳播速度v決定:
式中,c0為真空波速。電波強度由初始場、粗糙面反射系數(shù)、空間擴散決定,到達強度由接收球法確定。初始場為E(φ)=f(φ)E0,其中f(φ)為角度 φ 射線對應的天線方向圖增益系數(shù),全向天線時為1??罩袀鞑ド渚€的場強為E2=E1eiks/s,達到地表射線反射前后的場強關系為E2=ΓE1,其中Γ為菲涅耳反射系數(shù),是入射余角的函數(shù)(由射線在表面上的入射余角決定)[9]。因此,假設射線發(fā)生L次反射,則射線經(jīng)過路徑S后的場強為
二維空間上某點的場強為所有到達接收球射線的強度和,接收球半徑R取為[3]
式中, 為輻射源出發(fā)相鄰射線的張角,單位為rad。多徑信號的接收球法,需要清晰地區(qū)分各路徑,然后針對每一路徑族,使用接收球法計算該路徑的信號強度,不妨稱之為分離多徑信號族接收球法。
由圖1可知,蒸發(fā)波導中,射線經(jīng)不同路徑到達接收位置,是典型的多徑信道,其復低通等效沖激響應可以描述為[4]
式中,Ei和τi分別為第i條路徑到達信號的幅度和到達時間,F(xiàn)t、Fr為發(fā)收天線方向圖量化因子,θt為射線初始角,θr為到達角。若收發(fā)天線均采用通信常用的全向天線時,F(xiàn)t和Fr均為1,則式(13)可簡化為
蒸發(fā)波導中的超視距通信不存在強度占絕對優(yōu)勢的視距路徑。為了防止多徑時延對接收造成不可逆的影響,信號符號周期Ts與最大多徑時延τmax需要滿足
為避免多徑引起的頻率選擇性衰落,系統(tǒng)相干帶寬Δf可取為
τmax決定了可通信道的最大帶寬,相當于頻域加窗,等效于時域乘以sinc函數(shù),因此復低通表示的信道帶限沖激響應為
從源點±1°夾角內等間隔發(fā)射3000條射線,蒸發(fā)波導高度30 m,海面風速5 m/s,發(fā)射天線高度10 m、20 m和25 m時,電波到達100 km處的高度與時延分布關系如圖4~6所示。
圖4 10 m發(fā)射天線的多徑信號時延分布Fig.4 Distribution of multipath signal delay with radiating antenna at 10 m
圖5 20 m發(fā)射天線的多徑信號時延分布Fig.5 Distribution of multipath signal delay with radiating antenna at 20 m
圖6 25 m發(fā)射天線的多徑信號時延分布Fig.6 Distribution of multipath signal delay with radiating antenna at 25 m
由圖7可知,增加射線數(shù)只是增加了到達接收位置射線的密度。因為由原點出發(fā)射線的初始角是連續(xù)小角度變化的,相鄰射線經(jīng)歷的傳播路徑差異不大,導致到達信號的強度、到達時間、到達角、到達高度連續(xù)變化。增大射線條數(shù)即減小初始角變化量,表現(xiàn)為到達信號參量的插值,這正說明了式(12)接收球法進行場強計算的原理。雖然不用置疑的是RT忽略的衍射造成了誤差,但對于蒸發(fā)波導超視距多徑信號,重要的是各徑信號的相對強度。為了適應蒸發(fā)波導高度隨氣象條件的變化,保證較高的可通率,必須使得系統(tǒng)能夠滿足最惡劣條件下的通信。
發(fā)射天線高度仍為20 m,在加倍射線數(shù)基礎上,再將接收距離加倍為200 km,電波到達高度與時延分布關系如圖8所示。
由圖4~6可知,波導高度相同,發(fā)射天線高度越接近波導高度,多徑信號到達接收距離時同一接收高度上的徑數(shù)越少,信號的最大多徑時延(即圖中接收高度上所有多徑信號的時間跨度)越小,反之亦反。天線越低,射線跳數(shù)增加,多徑情況越復雜,射線族越難分離。因此,分離多徑信號族接收球法應用于天線高度極低情況時難度較大,此時可通過τmax粗略估計系統(tǒng)性能,好在一般艦船用通信天線高度不會低至貼近海面。
發(fā)射天線高度20 m,加倍射線數(shù)目,電波到達100 km處的高度與時延分布關系如圖7所示。
圖8 接收距離加倍時多徑信號時延分布Fig.8 Distribution of multipath signal delay with receiving distance doubled
由圖5和圖8可知,徑數(shù)和最大多徑時延隨距離增加而增大,但距離和最大多徑時延增量不是直接的倍數(shù)關系。對于圖8,根據(jù)式(12)可知接收球半徑約為0.29 m。則16 m和20 m接收高度上,多徑信號的相對功率G延遲剖面如圖9和圖10所示。
圖7 射線數(shù)加倍時多徑信號時延分布Fig.7 Distribution of multipath signal delay with ray number doubled
圖9 16 m高度上相對功率延遲剖面Fig.9 Relative power delay profile at 16 m
圖10 20 m高度上相對功率延遲剖面Fig.10 Relative power delay profile at 20 m
由圖9和圖10可知,在16 m和20 m高度上,最大多徑時延為0.885 ns,兩種情況下主次徑相對強度差可達26.8 dB,因此適當選擇接收高度,可以使接收多徑信號的相對強度達到最大,更加容易克服多徑延遲對信號接收造成的影響,也可以用于指導自適應設計均衡器,實現(xiàn)更好的接收性能。
對于高度20 m上進行信號接收,取信號的符號周期 Ts為臨界值,即0.885 ns,由式(16)可知系統(tǒng)相干帶寬Δf為1.1 GHz。工程中通常采取冗余設計的辦法降低信號處理的復雜度,不妨取符號周期為4、10倍的τmax以作對比,相應的通信帶寬分別為280 MHz和110 MHz,則帶限沖激響應如圖11所示。
圖11 帶限沖激響應Fig.11 Bandwidth impulse response
因此,根據(jù)蒸發(fā)波導高度和預期的通信距離,基于SRT和海洋多徑信號場強計算方法,仿真可得最大時延和功率延遲剖面,從而可得系統(tǒng)可用帶寬和相應的帶限沖激響應,根據(jù)輻射信號和帶限沖激響應,評估系統(tǒng)的誤碼性能。當然,也可以據(jù)此自適應設計均衡器,進一步提高通信系統(tǒng)的誤碼性能。這對于基于軟件無線電技術建立速率自適應數(shù)據(jù)通信,實現(xiàn)蒸發(fā)波導傳輸信道特性的高效利用具有重要指導意義。
本文提出了一種基于RT進行蒸發(fā)波導通信中多徑信號場強計算方法,給出了大氣分層條件下SRT計算方法,綜合考慮了電波空間擴散、粗糙海面反射和接收球法,計算電波到達強度,解決了大氣波導內部多徑信號強度難以計算的問題;研究了蒸發(fā)波導內部多徑信號的特性;根據(jù)電波形成超視距傳播條件和多徑特性,研究了蒸發(fā)波導超視距通信系統(tǒng)設計使用策略;給出了基于多徑特性建立帶限沖激響應的方法,為蒸發(fā)波導通信的鏈路預算提供了有效的途徑,通過控制路徑損耗,維持正余量,達到期望的系統(tǒng)差錯性能,也可以據(jù)此自適應設計均衡器,進一步提高通信系統(tǒng)的誤碼性能。仿真表明,一整套蒸發(fā)波導通信帶限信道建模方法切實可行。蒸發(fā)波導通信前景誘人,適于波導高發(fā)區(qū)的島嶼、艦、岸之間移動通信節(jié)點的通信,數(shù)據(jù)速率和可通率較高,性價比優(yōu)勢明顯。下一步將進行系統(tǒng)設計并開展試驗驗證。
[1]任香凝,李文計.海面蒸發(fā)波導微波超視距通信可行性分析[J].信息傳輸與接入技術,2008,34(2):22 -24.REN Xiangning,LI Wenji.Feasibility analysis on beyond-h(huán)orizon microwave communication with evaporation duct over the sea[J].Radio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2008,34(2):22 -24.(in Chinese)
[2]Woods G S.High -capacity,long- range,over ocean microwave link[J].IEEE Journal of Oceanic Engineering,2009,34(3):323 -330.
[3]呂英華.計算電磁學的數(shù)值方法[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6:310 -315.LYU Yinghua.Numerical methods in computational electromagnetics[M].Beijing:Tsinghua University Press,2006:310 -315.(in Chinese)
[4]陳紹賀,鄭輝,黃興忠.大氣波導中多徑衰落信道參數(shù)的定量計算[J].電波科學學報,2010,25(4):638 -645.CHEN Shaohe,ZHENG Hui,HUANG Xingzhong.Numerical computation of parameters of multipath fading channel in the atmospheric duct[J].Chinese Journal of Radio Science,2010,25(4):638 -645.(in Chinese)
[5]趙樓,楊坤德,楊益新.海洋蒸發(fā)波導信道的多徑時延[J].探測與控制學報2010,32(1):39 -44.ZHAO Lou,YANG Kunde,YANG Yixin.Multi- path effect of Evaporation Duct[J].Journal of Detection &Control,2010,32(1):39 -44.(in Chinese)
[6]趙小龍,黃際英.大氣波導中多徑信道的參數(shù)研究[J].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8,35(2):314-318.ZHAO Xiaolong,HUANG Jiying.Research on multi -path channel parameters in the Marine atmospheric duc[J].Journal of Xidian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Edition),2008,35(2):314 -318.(in Chinese)
[7]Sirkova I.Brief review on PE method application to propagation channel modeling in sea environment[J].Central European Journal of Engineering,2012,2(1):19 -38.
[8]Katherine L.A smart climatology of evaporation duct height and surface radar propagation in the INDIAN ocean[D].Monterey,CA:Naval Postgraduate School,2007.
[9]肖金光,周新力,劉曉娣.彎折譜估計在PE模型電波傳播中的應用研究[J].電波科學學報,2014,29(3):559-566.XIAO Jinguang,ZHOU Xinli,LIU Xiaodi.Application of cured wave spectral estimation in wave propagation with parabolic equation model[J].Chinese Journal of Radio Science,2014,29(3):559 -566.(in Chine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