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火熱的高考又如期而至。而在作為第一批高考試點省份的上海和浙江,這種“傳統(tǒng)”高考很快就會消失。
小林是上海一所首批示范性高中的高一學生,“學霸”級人物。對于剛好趕上的這次新高考改革,他不知道是福是禍,更多的是感到迷茫。“怎么選科才最好,綜合素質怎么評,占比多少,目前都沒有定論。”小林說,這種迷茫的情緒在同學中非常普遍,“科目選擇上的確自由度更大了,但是我們的壓力其實更大了?!?/p>
在改革試點地區(qū)上海和浙江,老師們和高校也面臨挑戰(zhàn)。吳老師是上海某重點高中的語文教師。他的很多同事都將子女送出國門,“教師子女留學比例高,這意味著搞教育的對中國的教育沒有信心。”吳老師幾年的經驗是,越來越多的學生主動告別這種“唯分數論、過獨木橋、所學非所用”的高考政策,負笈海外。
對于高考改革,吳老師毫不諱言:“再不改,高考就破產了?!眴栴}是,現在的改法成效如何還難預知。
歷經3年起草和數度擱置,2014年9月4日,國務院發(fā)布了《關于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下稱《實施意見》)。在當時的發(fā)布會上,教育部副部長杜玉波用四個“最”字來形容改革力度:“這次考試招生制度改革,是恢復高考以來最全面、最系統(tǒng)的改革,是教育綜合改革中最重要、最復雜的改革?!?/p>
《實施意見》規(guī)定的改革目標是,要在2014年啟動考試招生制度改革試點,在2017年全面推進,在2020年基本建立中國特色現代教育考試招生制度。
改革有諸多新舉措。例如,考試科目取消文理分科,實行“3+3”制、部分科目兩次考試、高職院校單獨考試;在評價機制上,強調“基于統(tǒng)一高考和高中學業(yè)水平考試成績、參考綜合素質評價”,試行“三位一體”的綜合評價制度;在招生方法上,試行“專業(yè)+高校”的志愿填報方式,并設“一檔多投”、取消批次等方法。
在考試時間和頻率的選擇上,新高考將在外語考試中為學生提供兩次考試的機會,浙江的試點方案一年安排兩次學業(yè)水平考試、全科開考。
但是,談及這份姍姍來遲的改革方案,業(yè)內人士透露,令很多教育界人士惋惜的是,原方案的“招考分離”內容還是在政策出臺的最后時間被拿掉。之前的方案有更多銳意改革之舉,卻并未進入定稿。
21世紀教育研究院院長楊東平指出,最后出臺的文件和他看到過的版本“差別很大”。過去三年,楊東平作為國家教育咨詢委員會“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組”專家,一直參與方案制定。
楊東平告訴記者,這次改革并非目標模式?!拔覀€人認為到2020年我們也不可能確定一個目標模式,我們要繼續(xù)關注和推進改革。”
試點方案改變了什么
被定為高考改革試點后,上海和浙江的高考改革方案正式向社會公布。在考試科目的選擇上,新高考打破傳統(tǒng)高校招生的“文理分科”,考試科目采取“3+3”制,即考生考試總成績由統(tǒng)一高考的語、數、外3科成績和高中學業(yè)水平考試3個科目成績組成。高校則按照學科大類或專業(yè)發(fā)布選考科目范圍。
在上海,學業(yè)水平考試科目是在物理、化學、生命科學、歷史、地理、政治中選擇3門;浙江比上海多了一門信息技術。于是,在上海和浙江,考生將分別有20種和35種考試科目組合的選擇。
根據浙江省教育考試院的初步摸底調查,擬選擇“理化生”和“史地政”組合之外的學生,比例達到60%。“可見原有的考試制度束縛了大量學生?!北本┐髮W教育學院教授文東茅評價。
浙江高考改革在招生上具有高度選擇性,也體現著平行錄取的招考理念??稍诮y(tǒng)一高考招生、高職提前招生、單獨考試招生、“三位一體”四類考試招生模式中自由選擇;統(tǒng)一高考招生、單獨考試招生將不分錄取批次,實行按專業(yè)平行投檔。
在浙江,一年將安排兩次學業(yè)水平考試。學生可選擇報考兩次,選用一次成績。
在上海,以往的“3+1”改為“3+3”,除外語之外,各科考試只能參加一次。等級性考試成績在計入高考總分時,細化為A+、A、B+、B、B-、C+、C、C-、D+、D、E共11級。獲得“A+”和“E”級別的學生人數分別被控制在總體的5%,其余每級分占10%。在計分上,A+為70分,E計40分,相鄰兩級之間的分差均為3分。由此,高考成績總分滿分變?yōu)?60分。
多位專家表示,如何將高中學業(yè)水平考試計入高考總分,是個棘手的“技術難題”。語數外屬于競爭性統(tǒng)考,而“+3”的自選科目是達標性考試。二者的分數意義不同,很難相加。
文東茅舉例說,假設兩名同學參加同一學業(yè)水平考試,一個考85分,一個考86分,結果86分的同學被劃為A等,85分被劃為B等。可是,當高中學業(yè)水平考試成績再折合算入總成績時,A、B兩檔的分差絕不止1分,甚至會有10分之多。而且,考85分和考100分,作為同一檔,獲得的折算分數可能一樣。
文理分科被取消后,高校各專業(yè)的錄取環(huán)節(jié)也發(fā)生變化。上海方案規(guī)定,在6門實行等級性考試的科目內,高校的學科大類或專業(yè)可提出不超過3門的選考科目范圍。學生選擇的“+3”科目中只要包含其中1門就可報考。沒有提出選考要求的即無科目限制。
方案還指出,上海市將建立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制度,啟用信息化平臺。2017年起,推動綜合素質評價信息在自主招生等環(huán)節(jié)中開始使用。
浙江和上海的改革都具有很好的歷史基礎。上海是全國首個通過國務院義務教育均衡發(fā)展督導認定的省份。浙江已實施高考招生改革,“三位一體”開展多年。試點方案還對中學教學組織和管理提出了全新要求。“學校難免手忙腳亂,無的放矢?!眳抢蠋熣f。
在走班制下,行政班和教學班需雙軌并行,這帶給學校組織和管理層面很大挑戰(zhàn)。學生自主選課、分層走班和綜合素質評價等對教師能力素質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吳老師擔心,一些學校師資本就薄弱,教學條件也有限,“組合多了,學校是否都能滿足?如果某一科目只有一個學生選擇,是否也要為他單獨安排?”
浙江一位高中地理老師介紹,新方案下,學生數量確有減少,同時考試范圍擴大,部分章節(jié)提升難度,但總體難度下降。
浙江方案為增加學生選擇權,增加了選考科目次數。老師們認為,這樣既影響到不同科目的開課順序,也可能由于過密的考試安排影響學校正常的教學秩序。
楊東平指出,針對浙江方案中一年兩次考試的試題難度等值性、選考科目等級賦分區(qū)分度不夠等問題,還需進行跟蹤研究。
此外,考試安全也有新考驗。新高考模式下,浙江一年要組織多次考試,這加大了抓考風考紀的壓力和相關風險。再者,通過限制高校自主招生權、增加考試次數等舉措規(guī)避高校自主招生權力尋租空間,也為改革增加了成本。
一位知情人透露,浙江這次的改革力度太大,牽涉面太廣,而上海走得相對穩(wěn)妥。“業(yè)內存在對浙江的擔心,認為上海的改革更聰明一些?!?/p>
知情人指出,在浙江和上海試點中,政府配套政策和舉措亟待完善。高考改革目前仍由教育部門主導,并未形成多個職能部門協同推進的機制。同時,學校編制總數和教師結構都需要重新核定。同時,學校的校園建設和設備配置也需要確立新標準。然而這些問題的解決,已超過教育部門內部的能力范疇。
頑強的應試文化
透過物理這一學科,則可以一窺此次高考改革的吊詭之處。長期形成的應試文化,正在新方案當中爭取生存空間。
一位全程參與高考改革意見起草的人士曾對記者表達他的擔心:一是外語等科目提供兩次考試機會后,他預計“相當一部分同學會無意義地重復考試”,增加考試負擔。第二,打破文理分科后,“學生可能哪個科目容易拿分就選哪個,而非根據自己的興趣”。
上述擔心似乎正在成為事實?!皩W霸”小林告訴記者,他所在的理科實驗班,大多數同學會在“+3”中必選物理。理由很簡單,“物理面對的專業(yè)面最寬?!倍虾A硪凰袑W的小陳則首選地理,她的理由同樣簡單:“地理最容易拿分,而且高二就可以考掉了。”他們都告訴記者,既然外語可以考兩次,同學們就一定會考兩次,“只有這樣才穩(wěn)妥”。
根據浙江一所高中的摸底調查統(tǒng)計數據,選考科目報名人數從多到少依次是:物理、化學、歷史、生物、地理、政治、信息技術。
雖然物理的專業(yè)選擇面廣,但也不是所有學生都選。有一種可能是,有的學??赡苋6疾贿x物理。
浙江大學理工科專業(yè)的一位招生老師對于新高考后高中物理學科的命運感到擔心。他介紹,選擇考物理的,大都是成績優(yōu)秀的學生,“特別是在杭州三所最厲害的中學”。而一些升學成績一般的縣級超級中學,為了爭取更高的考分,可能全校不考物理。據這位老師了解,有的高中已經開始這樣做了,選擇自己的優(yōu)勢科目,規(guī)避競爭大的科目,此舉又稱“彎道超車”。“只要家長不鬧,誰管?已經不是義務教育了?!?/p>
選擇物理科目的同學成績最好。若考生不選擇物理,便回避了這些在學業(yè)上最有競爭力的同學。所選科目不同,等級考試只是相對賦值。在這種評分制度下,原本成績不是很突出的同學,如果選擇相對容易考的科目,得A+或者A的概率更大,繼而轉換的分值也更高,“不考物理容易爭取到高分”。
“如果批量的高中生不考物理,中學也不好好教物理,那么學生進入理工科大學,沒法學?!边@位老師對記者分析,受此影響最大的,并非頂尖高校,而是一些普通高校。因為害怕生源不足,不敢規(guī)定只收物理考生?!伴L此以往,怕是頂尖高校之外的考生,都沒有學過物理。物理也可能變?yōu)楦傎愓n,不用教學了?!?/p>
一些學者對于學生選課自主權流于形式也很擔心。文東茅指出,當可以自由選擇科目時,學生表現出的往往是迷茫,不知道自己要什么,不知道該如何選。
中國教育在線《2014年高招調查報告》顯示,高考填報志愿時已有明確專業(yè)意向的考生只占15.6%。目前,針對高校各專業(yè)的權威性評估并沒有跟上,無法為學生按照專業(yè)填報志愿提供清晰的、科學的參考。
文東茅呼吁,高中必須為學生提供必要的幫助,使其了解自身優(yōu)勢,學會選擇。在“專業(yè)+高校”的錄取模式中,高中學校必須更全面地了解大學不同專業(yè)的人才評價機制,并以此指導學生課業(yè)安排。
社會上有人擔心,認為試點可能引發(fā)新的教育公平問題。新方案突出學生的選擇性,而家長的經濟社會背景、文化程度、視野不同,所能給予孩子的指導和幫助也不同,弱勢群體可能會在新方案中處于不利地位。薄弱學校亦如此。
新方案要求走班制,對師資和教學條件要求更高。如此種種,可能進一步放大弱勢群體與優(yōu)勢群體在高考成績和錄取結果方面的差異。
尷尬綜合素質測評
上述浙江大學招生老師說,新高考對于他們的招生影響不大。談到綜合素質測評,他直言“只是空談”。在他看來,在當今中國,嚴格按照分數仍是杜絕腐敗的最佳途徑,“我們招生還是看分數”。
許多高中老師和同學也表示只會更加看重分數。吳老師告訴他的學生,無論怎么改,反正對于語數外這三科肯定更加重視,對于數學和語文的期待面更廣?!霸谥袊徽劮謹?,客觀不實際。”
記者采訪了上海不同學校的多位高一學生,他們普遍表示出迷茫,反映說綜合素質測評并沒有得到重視。小林說:“2017年具體的高考政策是什么,各科怎么考,綜合素質占比具體多少,我們目前都不了解,網上也沒有發(fā)布,問老師也說不清楚。”
小林認為,“在其他無從準備的時候,成績還是重中之重。”特別對于上海學生來說,以往只考一科就行了,現在增加了兩門的壓力。小林說:“新高考政策無法擺脫中國社會的普遍問題:形式主義?!?/p>
小陳現在的壓力更大了,“3+3”對她而言太突然。她介紹,在上海以往“3+1”的模式下,一些學校從初中起就不重視副科,如今增加了兩門考試,她的地理和歷史學起來就很吃力?!袄蠋熣f很多內容都是你們初中該學的,可我們初中的時候就想著不考就不學了?!?/p>
此外,社會誠信制度不健全也增加了改革的成本和風險。普遍認為,綜合素質評價的真實可信性目前難以保障,使其陷于兩難境地。倘若綜合素質評價與招生錄取硬掛鉤,中國人民大學自主招生腐敗案的陰影猶在,人們擔心新高考會滋生新腐敗。
一位熟悉浙江和上海新高考試點情況的教育界專家指出,目前高校參與高考改革的主動性還不強,認為僅是招生部門的工作,而對調整生源結構、改革人才培養(yǎng)模式和專業(yè)建設帶來的挑戰(zhàn)研究不夠。
該專家還發(fā)現,高校目前對綜合素質評價普遍持謹慎觀望態(tài)度,高校與中學改革缺乏銜接。在社會誠信制度缺乏的背景下,為減輕社會負面評價,高校對高中綜合素質評價的使用意愿不高。
楊東平認為,建立招生公信力的第一步,無疑是徹底的信息公開?!靶畔⒐_越徹底,腐敗的空間便越小”。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則表示,僅僅依靠行政問責也不可能徹底解決高校招生信息不公開的問題,核心仍是建立現代高校治理結構。
具體而言,學校實行大學理事會治理,理事會負責學校重大戰(zhàn)略,保證學校辦學符合公眾的利益;校長則應進行公開遴選,由對理事會負責的校長遴選委員會按本校校長的任職標準來選拔,校長不享受所謂的行政級別,而是對理事會、師生負責。
“這一制度,就是明晰舉辦者、辦學者、教育者、受教育者權責的制度,讓學?;貧w到教育家治校,而不是行政治校?!毙鼙嬲f。
高校改革有待提速
2015年2月28日,浙江公布了2017年在浙招生高校的選考科目范圍,涉及1368所高校,2.37萬個專業(yè)。但是文東茅在調研中發(fā)現,一些高校反映高考改革“離我們還很遠”。
上述熟悉試點情況的教育界專家則指出,高校對試點方案認識存在差異,對于招生和人才培養(yǎng)模式改革舉措沒有跟進。如在浙江方案中,對于按專業(yè)平行投檔錄取方式可能帶來的錄取分數“無底線”、學生轉專業(yè)、基礎性專業(yè)保護等問題缺乏有效應對舉措。
另一方面,高校的專業(yè)和學科建設與改革明顯滯后于高考改革。用高考改革來“倒逼”高校進行改革,尚有很長距離。此外,打通各級各類教育和人才成長的立交橋尚未建立,重普教、輕職教的觀念廣泛存在。
不過,對于一些冷門專業(yè)來說,“這將是一個生死攸關的時期?!蔽臇|茅指出,失去了“服從調劑”的保護,一些冷門專業(yè)普遍焦慮,擔心將無法招到學生,使得專業(yè)不復存在。故此,浙江很多高校已經主動“走出去”招生。文東茅在調研中發(fā)現,浙江的許多高?!耙呀浉械椒浅>o迫,他們的壓力甚至大過高中”。
上海方案決定從2016年起合并本科第一、二批招生,并“探索學生多次選擇、被多所高等學校錄取的可行性”。浙江方案將實行“專業(yè)+學?!钡闹驹柑顖蠓绞?,錄取不分批次、分大類實行專業(yè)平行志愿投檔。
此模式下,考生擁有多種選擇權,高校及學科專業(yè)的質量和特色可能取代“高校名氣”而成為考生入學選擇的主要因素。試點方案將推動大學一年級不分專業(yè),主要進行通識教育和專業(yè)定向的教學改革。也有望形成大學內部各個學科專業(yè)“爭搶大一新生”的局面。
文東茅指出,如何培養(yǎng)出創(chuàng)新型、個性化的高級人才,是這一輪培養(yǎng)模式改革的主題?!芭c其說牽一發(fā)而動全身,不如說是‘全身動?!蔽臇|茅說,只有學生、教師、高中和高校都“動起來”,才能真正促進教育制度變革。
(來源:《財新周刊》趙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