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 穎
(吉林省林業(yè)技術(shù)推廣站,吉林 長春 130022)
豚草(Ambrosia artemisiifolia L)屬菊科(Asteraceae)豚草屬(Ambrosia)有花植物,有長豚草和短豚草之分,是全球性公害植物。豚草在中國屬外來入侵物種,如今從南部廣東省到北部黑龍江省均有分布[1~2],其種子具較強生命力,被認為是具危害性能夠侵入農(nóng)業(yè)與城市中的植物,其花粉在傳播過程中能使人引起嚴重過敏性紊亂疾?。?]。然而,大量對其組成成分與性質(zhì)的研究表明,豚草提取物具重要生物活性,如滅釘螺活性成分[4]、植物生長抑制性[5]、抗炎性[6]、抗凝血酶[7]、抗菌性[8]、殺蟲性[9]及保肝作用[10]。這種物質(zhì)的主要化學(xué)成分被認為是倍半萜烯內(nèi)酯,此物質(zhì)的存在使豚草提取物具有驅(qū)腸蟲、強心、抗炎、止痛、鎮(zhèn)靜、抗瘧疾、抗腫瘤等藥理活性[11~12]。由于豚草大量蔓延,許多研究者對豚草綜合防治進行大量研究。近些年研究發(fā)現(xiàn),豚草提取物具有一定殺蟲效果,豚草可以作為低毒植物源殺蟲劑,且安全性高于化學(xué)農(nóng)藥[13]。但植物源殺蟲劑在使用過程中極易受溫度、光照等外界條件影響而失去生物活性,藥效降低。微膠囊劑是新型環(huán)境友好型劑型,以水取代二甲苯作為助劑,能夠緩慢釋放、延長藥效、降低毒副作用。作者以豚草提取物為囊芯物質(zhì),以脲醛樹脂為囊壁材料,探討原位聚合法制備豚草提取物脲醛樹脂微膠囊的適宜條件,旨在為進一步研制高效、低毒、安全的植物源微膠囊劑提供基礎(chǔ)數(shù)據(jù)。
材料:豚草提取物(自制)[6,9],尿素(分析純,國藥集團化學(xué)試劑有限公司)。
試劑:甲醛(質(zhì)量分數(shù)30.03%,分析純)、丙酮(質(zhì)量分數(shù)58.08%,分析純)、Tween-80(質(zhì)量分數(shù)74.92%,分析純,AMRESCO)、戊二醛(質(zhì)量分數(shù)100.12%,分析純)、冰乙酸(質(zhì)量分數(shù)60.05%,分析純)、氫氧化鈉(質(zhì)量分數(shù)40%,分析純)、乙醇(質(zhì)量分數(shù)95%,分析純)、以上試劑均為國藥集團化學(xué)試劑有限公司產(chǎn)品;去離子水(實驗室自制)。
儀器:高速粉碎機(RT-12),超聲波清洗機(FRQ-1004HT),平行蒸發(fā)儀(V-700),磁力攪拌器(SZCL-A),高速離心機(D-37520),冷凍干燥機(LL3000),掃描電子顯微鏡 (QUANTA200),紫外分光光度計(CARY 100)[14~16]。
稱取一定量尿素和甲醛溶液于燒杯中,使用質(zhì)量分數(shù)為1%氫氧化鈉溶液調(diào)節(jié)pH 至8 ~9,在攪拌速度200 r·min-1、70℃條件下反應(yīng)一段時間,制得脲醛樹脂預(yù)聚體。
豚草提取物脲醛樹脂微膠囊懸浮液的制備采用原位聚合法,其原理是利用尿素和甲醛單體、預(yù)聚體或低分子量聚合物,在酸性物質(zhì)固化劑催化作用下,在油水界面上形成聚合囊壁,進而包覆散相粒子,從而使有效成分微膠囊化。
稱取一定量豚草提取物活性物質(zhì),與80%乙醇溶液1 ∶10 體積比混合,加入一定量Tween-80,置于磁力攪拌器進行攪拌,攪拌速度控制在低速,制成豚草提取物懸浮液,再將已制好的脲醛樹脂預(yù)聚體緩慢倒入豚草提取物懸浮液中,邊倒邊攪拌,溫度緩慢升至45℃恒溫,使用冰乙酸調(diào)節(jié)pH,繼續(xù)攪拌進行乳化反應(yīng),加入一定量去離子水,反應(yīng)一段時間后,加入固化劑戊二醛溶液1 mL 并調(diào)節(jié)體系pH 值至8 ~9,同時對溶液進行降溫處理,固化1 h 后,取出微膠囊溶液進行離心處理,轉(zhuǎn)速3 000 r·min-1下離心10 min,取出上清液,用去離子水將離心管下方沉淀洗滌并抽濾,最后得到的微膠囊置于冷凍干燥機內(nèi)干燥,干燥后的物質(zhì)為豚草提取物微膠囊粉末,室溫下保存[14 ~16]。
取一定量豚草提取物質(zhì)分別配制成五個質(zhì)量濃度溶液,使用乙醇溶液作為空白對照,利用紫外分光光度計在660 nm 波長條件下測其吸光度A,以A 對質(zhì)量濃度C 線性回歸得出標準曲線方程。將制備完成的微膠囊懸浮液離心后,取其上清液1 mL 稀釋,上清液里含有游離未被包覆的豚草提取物,取適量于比色皿中,置于紫外分光光度計進行測定,重復(fù)3 次,使用紫外分光光度計測定其在660 nm 處吸光度A,根據(jù)得出的標準曲線方程計算未被包覆的豚草提取物含量,計算包封率(A.E.)和載藥量(L.C.)[14~16]。
微膠囊包封率(A.E.)和載藥量(L.C.)計算公式如下:
式中:W1——芯材總量;
W2——微膠囊表面未被包覆的芯材總量;
W3——微膠囊粉末的質(zhì)量。
單因素試驗是指先預(yù)選對試驗有可能造成影響的條件因素,保持其他反應(yīng)條件不變情況下,只改變其中一個反應(yīng)條件參數(shù),分別進行試驗,通過計算微膠囊化包封率和載藥量,討論設(shè)置的每個因素值域范圍對試驗結(jié)果的影響,并在相同試驗條件下重復(fù)3 次,最后得出對試驗結(jié)果有影響因素和最佳試驗條件配比[14]。
在豚草提取物脲醛樹脂微膠囊的單因素試驗中,采用6 個因素條件來反映不同試驗條件對結(jié)果的影響情況,分別是脲醛樹脂預(yù)聚體制備時間、尿素與甲醛質(zhì)量比、芯壁比、成囊pH、成囊時間和攪拌速度,每個試驗因素分別設(shè)置4 個不同參數(shù)。
2.4.1 脲醛樹脂預(yù)聚體制備時間對微膠囊形成的影響
分別設(shè)置脲醛樹脂預(yù)聚體制備時間為2.5 h、2.0 h、1.5 h、1.0 h。尿素與甲醛質(zhì)量比1.0∶2.0,芯壁比1∶1,成囊pH 為2.0,成囊時間100 min,攪拌速度300 r·min-1左右,反應(yīng)溫度40℃~50℃。
2.4.2 尿素與甲醛質(zhì)量比對微膠囊形成的影響
分別設(shè)置尿素與甲醛質(zhì)量比為2.5∶1.0、1.5∶1.0、1.0∶1.5、1.0∶2.5。脲醛樹脂預(yù)聚體制備時間1.0 h,芯壁比1:1,成囊pH 為2.0,成囊時間100 min,攪拌速度300 r·min-1左右,反應(yīng)溫度40℃~50℃。
2.4.3 芯壁比對微膠囊形成的影響
分別設(shè)置芯壁比為3 ∶1、2 ∶1、1 ∶2、1∶3。脲醛樹脂預(yù)聚體制備時間1.0 h,尿素與甲醛質(zhì)量比1.0∶1.0,成囊pH 為2.0,成囊時間100 min,攪拌速度300 r·min-1左右,反應(yīng)溫度40℃~50℃。
2.4.4 成囊pH 對微膠囊形成的影響
分別設(shè)置成囊pH 為3.0、2.5、1.5、1.0。脲醛樹脂預(yù)聚體制備時間1.0h,尿素與甲醛質(zhì)量比1.0 ∶1.0,成囊pH 為2.0,成囊時間100 min,攪拌速度300 r·min-1左右,反應(yīng)溫度40℃~50℃。
2.4.5 成囊時間對微膠囊形成的影響
分別設(shè)置成囊時間為30 min、60 min、90 min和120 min。脲醛樹脂預(yù)聚體制備時間1.0 h,尿素與甲醛質(zhì)量比1.0∶1.0,成囊pH為2.0,攪拌速度300 r·min-1左右,反應(yīng)溫度40℃~50℃。
2.4.6 攪拌速度對微膠囊形成的影響
分別設(shè)置攪拌速度為200 r·min-1、400 r·min-1、600 r·min-1和800 r·min-1。脲醛樹脂預(yù)聚體制備時間1.0 h,尿素與甲醛質(zhì)量比1.0 ∶1.0,成囊pH 為2.0,反應(yīng)溫度40℃~50℃。
制備好的微膠囊經(jīng)干燥成為粉末狀后,先進行噴金處理。利用掃描電子顯微鏡觀察豚草提取物微膠囊外部形態(tài)特征。2.6 豚草提取物脲醛樹脂微膠囊粒徑分布
利用激光粒度分布儀得到粒徑分布曲線,得出中位徑及粒徑分布區(qū)間。
3.1.1 脲醛樹脂預(yù)聚體制備時間對微膠囊形成的影響
脲醛樹脂預(yù)聚體制備時間為2.5 h、2.0 h、1.5 h、1.0 h 時,制得的微膠囊包封率分別為18.15%、31.47%、67.25%、71.35%,載藥量分別為33.97%、35.12%、58.22%、59.75%。從中可以看出,脲醛樹脂預(yù)聚體制備時間在1.0 ~1.5 h時包封率和載藥量較高,制備預(yù)聚體時間過長,有效成分易失活,造成性狀不穩(wěn)定,不利于微膠囊形成;制備時間過短反應(yīng)不完全,無法形成預(yù)聚體。
3.1.2 尿素與甲醛質(zhì)量比對微膠囊形成的影響
尿 素 與 甲 醛 質(zhì) 量 比 為 2. 5 ∶1. 0、1.5∶1.0、1.0∶1.5、1.0∶2.5 時,制得的微膠囊包封率分別為21.56%、29.21%、60.11%、76.15%,載藥量分別為13.51%、30.90%、47.98%、57.36%。從中可以看出,尿素與甲醛質(zhì)量比在1.0∶1.5 ~1.0∶2.5 時包封率和載藥量較高。構(gòu)成囊壁的脲醛樹脂交聯(lián)度和空間結(jié)構(gòu)差異對脲醛樹脂微膠囊形態(tài)、性能影響較大。預(yù)聚體形成過程中,其組成和體系受尿素與甲醛質(zhì)量比、溫度、pH 值等因素影響,尤其受尿素與甲醛質(zhì)量比影響最大。因此,設(shè)置最優(yōu)化的尿素與甲醛質(zhì)量比對預(yù)聚體形成至關(guān)重要。
3.1.3 芯壁比對微膠囊形成的影響
芯壁比為3∶1、2∶1、1∶2、1∶3 時,制得的微膠囊包封率分別為34.08%、33.32%、59.82%、19.13%,載藥量分別為35.80%、26.34%、46.52%、29.45%。由此得知,芯壁比為1:2 的微膠囊包封率和載藥量較高。芯壁比的設(shè)置直接影響到微膠囊大小、形狀、厚度、成囊率、及緩釋性能。芯材過量時,囊壁材料不能完全將芯材包覆,導(dǎo)致包封率和載藥量下降,也會使囊壁膜變薄;過少則會造成大量壁材剩余。壁材用量對微膠囊囊壁厚度及致密度影響很大,壁材過多時,會有大量囊芯附在微膠囊表面,囊壁變厚,滲透性較差,不利于囊芯緩慢釋放,還會造成囊壁材料自行成球現(xiàn)象,使體系不平衡;用量過少,油相不會完全被包覆,所得微膠囊會因囊皮過薄而破裂,重新恢復(fù)到油相狀態(tài),不能達到理想的包封率和載藥量。
3.1.4 成囊pH 對微膠囊形成的影響
成囊pH 為3.0、2.5、1.5、1.0 時,制得的微膠囊包封率分別為36.56%、69.35%、72.48%、38.47%,載藥量分別為33.45%、77.15%、62.76%、38.68%。從中可以看出,成囊pH 在1.5 ~2.5 時,制得的微膠囊包封率和載藥量較高,利于微膠囊形成。初始pH 值會影響反應(yīng)速度且與微膠囊表面光滑與粗糙程度有關(guān)[17]。脲醛樹脂預(yù)聚體在低pH 值條件下會發(fā)生急劇聚合反應(yīng),從而形成許多粒徑較大樹脂塊,很難沉積并包覆形成微膠囊,或者有很少量微膠囊形成,微膠囊之間都黏結(jié)在一起,不會形成獨立且分散的個體;而在高pH 值條件下,聚合反應(yīng)難以形成,不利于微膠囊形成,囊壁與囊芯分散在體系中,造成體系不穩(wěn)定。
3.1.5 成囊時間對微膠囊形成的影響
成囊時間為30 min、60 min、90 min 和120 min 時,制得的微膠囊包封率分別為27.47%、72.92%、61.29%、47.57%,載藥量分別為32.68%、74.95%、79.55%、34.85%??梢钥闯?,成囊時間在60 ~90min 時,微膠囊包封率和載藥量較高。成囊時間設(shè)置稍長些有利于微膠囊形成,但不能過長,否則易發(fā)生絮結(jié)現(xiàn)象;時間過短反應(yīng)不完全,會殘留較多囊壁和囊芯材料,不能進行很好地包覆。
3.1.6 攪拌速度對微膠囊形成的影響
攪拌速度為200 r·min-1、400 r·min-1、600 r·min-1和800 r·min-1時,制得的微膠囊包封率分別為59.85%、62.28%、49.75%、42.55%,載藥量分別為52.23%、59.67%、42.78%、36.76%???以 看 出,攪 拌 速 度200 ~400 r·min-1時微膠囊包封率和載藥量較高。攪拌過程伴隨微膠囊制備全過程,微膠囊制備過程中,隨溫度升高,必須加大機械強度促其形成微膠囊,機械強度低不利于成囊穩(wěn)定性;但攪拌速度不宜太高,應(yīng)保持在低轉(zhuǎn)速條件下,整個體系才能保持穩(wěn)定狀態(tài),高轉(zhuǎn)速下形成剪切速度太快,易使體系紊亂,阻礙微膠囊形成。因此,只要將攪拌速度控制在低轉(zhuǎn)速下即可保證反應(yīng)正常進行。
單因素試驗所得適宜條件下制備的微膠囊包封率與載藥量均達到80%以上。
豚草提取物脲醛樹脂微膠囊外部形態(tài)如圖1 所示。可以看出微膠囊外部形態(tài)規(guī)則,呈球狀,較光滑。
圖1 豚草提取物脲醛樹脂微膠囊SEM 照片F(xiàn)ig.1 The SEM of Ambrosia artemisiifolia extractive urea resin microcapsule
豚草提取物脲醛樹脂微膠囊粒徑分布如圖2 所示。其中位徑為19.99 μm;大部分粒徑分布在14.43 ~45.38 μm 之間,分布有序,大粒徑微膠囊極少存在。
圖2 豚草提取物脲醛樹脂微膠囊粒徑分布Fig.2 Particle size distribution of Ambrosia artemisiifolia extractive urea resin microcapsule
制備豚草提取物脲醛樹脂微膠囊適宜條件為:脲醛樹脂預(yù)聚體制備時間為1.0 ~1.5 h,尿素與甲醛質(zhì)量比為1.0∶1.5 ~1.0∶2.5,芯壁比為1 ∶2,成囊pH 為1.5 ~2.5,成囊時間60 ~90 min,攪拌速度200 ~400 r·min-1時微膠囊包封率和載藥量較高。單因素試驗所得適宜條件下制備微膠囊包封率與載藥量均達到80%以上,且外部形態(tài)規(guī)則,表面較光滑。
原位聚合法工藝水平相對成熟,且操作簡單,壁厚及芯材用量可控,成本低,易于形成工業(yè)化大規(guī)模生產(chǎn)。但原位聚合法制得微膠囊表面粗糙、易黏連,干燥后易變形,產(chǎn)生原因除縮聚反應(yīng)中與反應(yīng)時間、酸化時間、溫度、表面活性劑選擇與用量等因素有關(guān)外,還與脲醛預(yù)聚體制備條件有關(guān)。預(yù)聚體反應(yīng)時間選擇要適中,本試驗結(jié)果顯示,脲醛樹脂預(yù)聚體制備時間在1.0 ~1.5 h 范圍內(nèi)較適宜,與丁明惠[18]研究結(jié)果中縮聚反應(yīng)1.0 h 為最佳縮聚反應(yīng)時間基本吻合。本試驗所得尿素與甲醛質(zhì)量比為1.0 ∶1.5 ~1.0 ∶2.5,與萬邱影[19]和張大俠[20]等人研究結(jié)果不一致,其原因有可能與囊芯材料選擇不同有關(guān),萬邱影和張大俠等人選擇包覆材料為化學(xué)農(nóng)藥,而本試驗選擇低毒植物源殺蟲劑為囊芯。今后應(yīng)對產(chǎn)生這一差異的具體原因及預(yù)聚體制備最適宜條件進行深入研究。
脲醛樹脂微膠囊制備過程中,芯壁比試驗結(jié)果除與張大俠研究結(jié)果有差異外,與其他相關(guān)資料均一致,張大俠研究得出不同芯壁比對于包封率沒有影響,與微膠囊其他性質(zhì)形成有關(guān)[20]。本試驗最適成囊pH 值為1.5 ~2.5,范傳杰[17]研究結(jié)果表明,較高pH 值條件下反應(yīng)不完全,形成脲醛分子量過小,難以沉積到芯材表面,而在較低pH 條件下,脲醛樹脂快速反應(yīng)并大量沉積在芯材上,導(dǎo)致制得微膠囊表面不光滑,研究結(jié)果還表明,反應(yīng)終點pH 值大于3.0時制得微膠囊表面光滑,而試驗中最適成囊pH 值保證了最佳包封率與載藥量,制得微膠囊表面形態(tài)并不一定為最佳。因此,可以看出初始pH 值、終點pH 值、反應(yīng)時間、溫度等條件相互作用共同影響微膠囊形成。因此,今后對于脲醛樹脂微膠囊最適成囊pH 值的研究要基于各種反應(yīng)條件進行綜合考慮,并進行深入探討。
[1]Ding W,Huang R,Zhou Z,et al. New sesquiterpenoids from Ambrosia artemisiifolia L.[J].Molecules,2015,20(3):4450-4459.
[2]Lu D W,Liu J,Qu H. Spread of ragweed and advances of preventive measures in China[J].Chin. J. Allergy Clin.Immunol.,2012,6:60–63.
[3]Taglialatela-Scafati O,Pollastro F,Minassi A,et al.Sesquiterpenoids from common ragweed(Ambrosia artemisiifolia L.),an invasive biological polluter[J].Eur.J.Org.Chem.,2012,27:5162–5170.
[4]El-Sawy M F,Bassiouny H K,El-Magdoub A I.Biological combat of schistosomiasis Ambrosia maritima(Damsissa)for snail control[J]. J. Egypt. Soc. Parasitol.,1981,11:99–117.
[5]Bradow J M. Germination regulation by Amaranthus palmeri and Ambrosia artemisiifolia[M]. In The Chemistry of Allelopathy;Thompson A C,Ed.;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Washington,DC,USA,1985;Chapter 19:285–299.
[6]Pérez-G R M. Anti-inflammatory activity of Ambrosia artemisiaefolia and Rhoeo spathacea[J].Phytomedicine,1996,3:163–167.
[7]Chistokhodova N,Nguyen C,Calvino T,et al. Antithrombin activity of medicinal plants from central Florida[J].J.Ethnopharmacol,2002,81:277–280.[8]Soluji S,Sukdolak S,Vukovi N,et al. Chemical composition and biological activity of the acetone extract of Ambrosia artemisiifolia L. pollen[J]. J. Serb. Chem.Soc,2008,73:1039–1049.
[9]Zhang G C,Zhao Y,Ma L,et al.Toxicity testing of insecticidal active substances from Ambrosia artemisiifolia and its security[J]. J. Northeast For. Univ,2010,38:94–96.
[10]Parkhomenko A Y,Oganesyan E T,Andreeva O A,et al. Pharmacologically active substances from Ambrosia artemisiifolia[J]. Part 2.Pharm. Chem. J,2006,40:627–632.
[11]David J P,de O Santos A J,da S Guedes M L,et al. Sesquiterpene lactones from Ambrosia artemisiaefolia(Asteraceae)[J].Pharm.Biol,1999,37:165–168.
[12]Parkhomenko A Y,Andreeva O A,Oganesyan E T,et al. Ambrosia artemisiifolia as a source of biologically active substances[J]. Pharm. Chem. J,2005,39:149–153.
[13]張欣倩,張國財,包穎,等.豚草提取液對小鼠肝臟CarE 活性及蛋白質(zhì)含量的影響[J]. 北京林業(yè)大學(xué)學(xué)報,2012,34(2):109-111.
[14]包穎.復(fù)凝聚法制備豚草提取物微膠囊劑的研究[D].哈爾濱:東北林業(yè)大學(xué),2013.
[15]包穎,張國財.單凝聚法制備豚草提取物微膠囊劑的研究[J].北京林業(yè)大學(xué)學(xué)報,2013,35(4):101-105.
[16]包穎,趙楊,張欣倩.豚草提取物脲醛樹脂微膠囊制備與表征[J].吉林林業(yè)科技,2015,44(5):39-43.
[17]范傳杰.脲醛樹脂壁材微膠囊的制備[D].上海:華東理工大學(xué),2010.
[18]丁明惠.脲醛樹脂微膠囊制備及應(yīng)用研究[D].哈爾濱:哈爾濱工程大學(xué),2006.
[19]萬邱影.2,4—滴丁酯微膠囊懸浮劑的研制[D].長春:吉林農(nóng)業(yè)大學(xué),2012.
[20]張大俠.脲醛樹脂和聚氨酯壁材微膠囊農(nóng)藥應(yīng)用性能的對比研究[D].泰安:山東農(nóng)業(yè)大學(xué),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