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紅
語文教學的一個重頭戲就是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能力。在實際的教學實踐中,我發(fā)現(xiàn)自己的課堂教學與作文教學總是不能有機結(jié)合在一起。教北師大版本的教材已有四年,看著一篇一篇的優(yōu)秀課文資源從自己的手中悄悄溜走,這種資源的浪費讓我感到自責。于是在這方面下了些功夫,漸漸摸索出一些經(jīng)驗。
一、圖文對照,感悟抓特點寫作的方法
《把掌聲分給她一半》是一篇報告文學。課文寫了女排隊長孫晉芳團結(jié)隊友,頑強訓練的事跡。文中有一段對孫晉芳外貌描寫的句子和一幅女排三連冠后的集體照片的插圖。教學中,我是這樣利用圖文對照引導學生理解如何抓特點來描寫人物外貌的。
師:了解到這位女排隊長的可敬,我想同學們特別想認識她。請同學們找到課文中描寫她外貌的句子讀一讀。(生讀句子)
師:讀了句子,再對照課文中的插圖找一找,照片中誰是孫晉芳?
生:老師,我認為站在中間那一個人就是孫晉芳。
師:為什么?
生:因為課文中說她的個子比其他隊友稍稍矮了一些,照片站在中間那一個人是最矮的。所以她是孫晉芳。
生:還有,課文中說她的眼睛總是瞇縫著,說明她的眼睛小,照片只有中間那一個人眼睛小。所以說她是孫晉芳。
師:判斷得有理有據(jù),所以準確。課文中描寫外貌的句子中除了對人物的眼睛和個子進行了描寫,還對人物的其他方面進行過描寫嗎?
生:沒有。
師:從這一點講,你認為課文中這段外貌描寫有什么特點?
生:描寫得簡單。
師:用簡潔更準確。這么簡潔的文字,就能讓我們很準確地找到插圖中的人物,這段外貌描寫還有什么特點?
生:抓住了人物外貌特點。
師:學習這段文字,對今后你的寫作有什么啟發(fā)?
生:介紹人物的外貌語言要簡潔,不要寫得太啰嗦。
生:我平時寫人物外貌時,眼睛、鼻子、嘴巴、耳朵,什么都想寫,學習課文后,我知道,外貌描寫不必面面俱到,可選一兩點來寫。
生:我得到的啟發(fā)是,描寫人物外貌要抓住人物的特點寫。
平時的作文教學,我們也不斷地給學生傳授這些知識,可是學生運用起來總是不得法。說明我們單純的說教,學生沒有真正地內(nèi)化。這樣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很形象地感知人物外貌描寫的方法,比起空洞的說教更容易讓學生理解和運用。
二、體會細節(jié)描寫,感悟刻畫人物的方法
《黑孩子羅伯特》有這樣一段:羅伯特把自己辛辛苦苦掙來的錢募捐給平時常奚落自己的同學白人麗莎看病的動作描寫。教學時,我利用這段文字感悟人物內(nèi)心活動的同時,也恰當引導學生體會刻畫人物的方法。
課文中的語段:“羅伯特摸了摸褲子的口袋,深深吸了一口氣,三步兩步?jīng)_到講臺上,把錢全部都掏了出來?!?/p>
師:畫出語句中表現(xiàn)羅伯特動作的詞語,體會一下羅伯特此時此刻的心情。
生:表現(xiàn)羅伯特動作的詞語有:摸了摸、吸、沖、掏。
師:這些詞反映羅伯特當時心情怎樣?
生:“摸了摸”說明他有一些舍不得把錢捐給麗莎,因為畢竟這些錢他攢的不容易。
生:“吸了一口氣”說明他猶豫之后下定了決心。
生:“沖”這個詞,說明他怕自己反悔。
師:這些動詞有一個共同的作用是什么?
生:反映人物的心理。
師:動詞的這一作用給我們的寫作帶來了什么啟示?
生:可以用動作描寫人物的心理活動。
師:既然人物動作的描寫有如此好的作用,是不是想怎么用詞就怎么用詞?
生:不是,要有選擇。
師:為什么?
生:不同的動詞反映不同的心理活動。
師:說得好!你能用不同的動詞來反映人物不同的心理活動嗎?試著寫一寫。
生1:媽媽舀起一瓢湯,放在嘴邊吹了吹,又用嘴抿了抿,確實不燙了,然后才小心翼翼地喂給奶奶。我用句中動詞體現(xiàn)媽媽對奶奶的關(guān)心。
生2:她的眼睛濕漉漉的,猛地一下,她轉(zhuǎn)過身去捂著臉,將頭靠在墻上,抽動著肩膀嗚咽地哭了起來。我用句中動詞體現(xiàn)媽媽與爸爸吵架后的傷心。
生3:小妹妹抓起一塊西瓜就往嘴里塞,吸著,咬著,咽著,兩腮鼓得像兩個乒乓球,鼻子和下巴都沾滿了瓜水。我用句中動詞體現(xiàn)妹妹的對西瓜的喜歡。
生4:只見她雙手緊握掃把,正熟練地揮動手臂,一步一步地往前掃。我用句中動詞體現(xiàn)班長打掃衛(wèi)生的認真。
在實際的作文寫作中,學生寫不具體是作文教學存在的一大難題,語句概括性強,因此往往筆下的景不美,筆下的人不活,寫出的文章不僅空洞,而且沒有情感。這一系列問題出現(xiàn)的癥結(jié)就是學生沒能掌握寫作中細節(jié)描寫的技巧。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利用課文中的細節(jié)描寫,引導學生感悟和運用,以便逐步形成能力。
三、仿寫課文好句好段,培養(yǎng)學生語言組織能力
課文《做一個最好的你》一文中有這樣一句話:“如果不能成為大道,那就當一條小路;如果不能成為太陽,那就做一顆星星;做河里一條最活潑的小魚,做林中一棵挺直的小樹,做草地上一朵朝氣蓬勃的小花,做天上一只展翅飛翔的小鳥……”這段文字清新活潑,讀起來有詩的美感。我讓學生仿寫,鍛煉學生的語感,培養(yǎng)學生語言組織能力。
生1:如果不能成為塔尖,那就做堅固的塔基;如果不能成為鮮花,那就做一株堅強的小草;做天空中最亮的星,做樹上最綠的樹葉。
生2:如果不能成為森林,那就做一棵小樹;如果不能成為大廈,那就做砌墻的一塊磚;做天空中最快樂的小鳥,做小河里最自由的魚。
生3:如果不能成為一條河,那就做一條小溪;如果不能成為參天大樹,那就做一株不知名的草;做山上最艷麗的野菊花,做人群中最平凡的清潔工。
生4:如果不能成為名人,那就做有價值的普通人;如果不能成為耀眼的彩燈,那就做一根不起眼的蠟燭;做藍天中最潔白的云朵,做天空中最勇敢的鴿子。
生5:如果不能成為大地,那就做一把泥土;如果不能成為五彩繽紛的花朵,那就做一片綠葉;做沙漠里最頑強的紅柳,做春天里最潔白的梨花。
仿寫也是寫作的一種途徑。這種途徑最大的優(yōu)點,可以給學生寫作鋪設(shè)一個坡度,緩解學生怕寫作的為難情緒。同時在仿寫中,學生在固定的語言框架中鍛煉學生思維,培養(yǎng)學生語言組織的邏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