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宜琴
這學期有幸參加了“著名特級教師孫雙金來濱講學活動”,參觀了孫老師《教學組詩》課堂教學及聆聽了孫老師的《詩歌與形象思維》主題講座,感觸頗多。
一、學本色教學,善待差錯
簡簡單單、實實在在教學,方顯語文本色。善待差錯,給學生出錯的機會,讓學生的錯誤在自我反思、否定中得到糾正??v觀孫老師的課,課堂上可謂“錯誤百出”:“濱海的特產(chǎn)是什么?”“烤腸”“肯德基”“輪滑”……答案各式各樣??墒菍O老師并沒有因為學生天馬行空的回答而生氣、慌亂,反而仍面帶笑容,保持冷靜,之后通過一個個反問,讓學生在解疑中否定自己,繼而認識錯誤,尋找到正確答案。與孫老師教學不同的是,現(xiàn)實的課堂教學中存在大量的鋪墊、越位的提示、不容回避的時空限制,已經(jīng)不給學生犯錯的機會了。
記得某位名師還提出了這樣一個值得我們深思的問題:我們的課堂教學到底是需要“防微杜漸”還是“亡羊補牢”呢?我認為這是對傳統(tǒng)教學的一次挑戰(zhàn),我們得好好思考一下了。
我覺得這好比明白人明白的道理是一樣的,不明白的人卻各有各的困惑。正確的可能只是模仿,錯誤的也可能是創(chuàng)新??膳碌牟皇菍W生犯錯誤,而是教師錯誤地對待學生的錯誤。學生思維的成果,不以對錯論,而以價值論。在平時的教學中,我們還是應(yīng)當本色教學,善待差錯。
二、學廣泛閱讀,厚積薄發(fā)
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孫老師在演講時不無感慨地說:“老師們看到的是精彩的教學場面,實際上,一節(jié)課教學效果好,不是源于上課老師一時的靈感,而是其長期的積淀。”這告訴我們一節(jié)成功的課的背后,都是需要巨大的付出的。
那我們到底需要閱讀什么呢?我覺得我們小學教師不僅要讀小學教材,而且要讀初中、高中教材。這樣才能居高臨下,高屋建瓴。要閱讀史書,因為“讀史可以使人明智”,有許多平時我們困惑不解的難題可以在讀史的過程中豁然開朗。要閱讀雜書,教語文的,不妨讀點哲學、讀點美學……做一個“雜家”。這樣在平時的教育教學過程中,我們就會多一分機智,多一分自如,多一分灑脫。我們只有廣泛閱讀,才能厚積薄發(fā),才能上出一節(jié)節(jié)精彩、成功的課。
三、學精神境界,教育理念
聽了孫老師的課,我非常激動,覺得詩歌教學并沒有想象中的那么難。于是,我特意把《陽光》這首詩在班級里照著孫老師的方法上了一次,每個步驟都一模一樣,可是,課堂效果不盡如人意。一個問題拋下去,要么沒人接,要么就是天馬行空的回答,最后只好按照自己的方法,潦草結(jié)束課堂教學。課后,我就一直想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同樣的方法,為什么我使用的效果就如此糟糕呢?是什么原因呢?
于是,我上網(wǎng)查看孫雙金老師的博客和教學視頻,再對比自己失敗的模仿做法,漸漸感悟到一個很樸素的真理:我們應(yīng)該學習名師的教學思想,而不是他們的具體做法。
名師,是我們學習的楷模,學習他們精湛的教學藝術(shù),學習他們勤奮學習的習慣,學習他們深刻的教育思想……要學習的東西還很多,感謝有這樣的一次機會,感受名師,探尋他們的足跡,以課堂為友,和名師對話,滋養(yǎng)了我們的語言,充盈了我們的心靈,讀書、研究、反思、成長是我前進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