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繼放
所 謂“作孽”,通俗說就是做了傷天害理的事。作孽者即便沒犯法,也會付出相應代價,如人們常說的遭報應。
報應不是迷信,是一種因果。它通常指人們品行不端,造成了某種結果,屬唯物辯證法的范疇。當下物欲橫流,“品行”地位江河日下,信“報應”的已不多,但“遭報應”的事仍常有。
一條來自新華社的消息稱:國內眾多乳品企業(yè)產品嚴重滯銷,導致奶農出現令人心痛的“倒奶現象”。另一則來自央視的題為《隴東親事》的新聞調查,則用紀實手法反映了甘肅東部地區(qū)買賣婚姻公開化,且“花錢也買不到媳婦”的窘境。這兩件事本來風馬牛,但追根溯源,都要說到那個詞:作孽。
國產奶粉嚴重滯銷的主要原因,是越來越多的國人轉向消費洋奶粉。隨著我國和新西蘭等乳制品主產國的相關貿易協(xié)定生效,關稅趨于零,洋奶粉價格大幅下降。國產奶粉質次價不低,還用三聚氰胺之類將同胞坑怕了。落此下場,不奇怪。
同樣稱得上報應的,是隴東等地出現的“花錢也買不到媳婦”的怪象。在那些地方,女方索要彩禮明碼實價,且完全是賣方市場:有錢也不一定就能買到媳婦。原因很簡單:男女比例達到了驚人的五比一,嚴重失調。加上不少女孩選擇外嫁,雪上加霜。被當地人稱為“人市”的場所比比皆是,專門撮合買賣婚姻。男方除了要拿得出或能借到那筆錢,家里還不能有兄弟:娶一個已經返貧,再娶一個,那個家相當于被原子彈炸過。女方條件之所以如此苛刻,是因為女孩太少,很多適婚男子仍注定要打光棍。物以稀為貴,女方索要的彩禮正以每年30%以上的速度狂漲,引發(fā)一串社會問題。
我國男性數量雖偏高,但男女比例大致正常。為何會在那些地方出現這種怪狀?答案是:早些年當地很多人家生了女孩多選擇送人,甚至將其丟棄。如今,那些如愿生下了“兩個娃”、“三個娃”的人家,不僅要面對巨額彩禮,還極難娶到媳婦。面對鏡頭前那些愁腸萬千的為人父母者,說“同情”真的很難:當初將重男輕女演繹到極致,還干出生了女孩不送即丟那種既悖人倫、又違法律的事的話,正是他們。不過是昨天作了孽,今天遭了報應。
難說同情的,還有那些“乳企”。在一檔訪談節(jié)目里,某乳企老總大打悲情牌,稱照此下去,有多少員工和管理人員的生計會受影響云云。記得三鹿公司案發(fā)時,有案可查的毒奶粉就有一萬噸。這么多毒奶粉要多少人生產?那些管理人員和員工若真不知情,為何從不買自己生產的奶粉給自家孩子吃?他們事實上是黑色利益鏈上的一環(huán)或者說是同謀,砸他們飯碗的,正是他們自己。給別人挖了一個坑,自己摔了進去,說遭了報應,還算客氣的。
天作孽,猶可違;人作孽,不可活。當下很多人“太物質”,除了錢啥都不信,什么都敢干。終于有“鬼”來敲門了,“嚇死”幾個是好事。不然,揚善懲惡就是一句空話。